張建剛
初中的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小學知識的延伸,也是為高中學習作鋪墊.教師要認識到這個階段是學生養成學習習慣、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時期.有些教師仍然采用老套的教學方法,不合時宜地開展教學,讓學生淪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如今的教學形式,教學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緩.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新課程背景下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談點體會.
一、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剛到初中,由于很多原因適應不了初中的學習生活,加之數學屬于邏輯性、概念性較強的學科,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興趣”入手,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發現,成績優異的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較高,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卻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的性格進行分析,明白了這個階段的學生容易“破罐破摔”,他們總是能給自己不學習找到借口.在這樣的情形下,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諸多困難.為了解決這個情況,我和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溝通,發現他們的學習基礎很差.學生學習的基礎不牢固,學習時就會遇到諸多困難,也就沒有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二次函數”時,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是教學難點,也是考查的重點,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遇到諸多困難.為了鞏固學生的知識,我從基礎概念入手,利用多媒體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函數圖形,幫助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數學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講解,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同時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活躍.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使他們發自內心地對數學產生興趣.
二、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
能力
自主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技能.自學能力伴隨著學生成長,不管是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重要影響.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已經不單單是傳授知識這么簡單,而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自學能力是高素質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因此,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的這項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在習題的設計上應該具有層次性,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例如,在講“二次函數”時,我先設計一些基礎性的計算,讓學生通過計算初步感受這部分知識的應用,然后利用函數圖象,讓學生通過圖象簡單地解決一些問題,最后利用函數圖象和計算設計綜合性的習題,完成學生思維上的跳躍.只有在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感受到解決一個又一個數學問題的快樂,提高他們的自學積極性.如果一開始就設計難度較高的習題,那么學生將會“出師不利”.通過自身的自學無法解決難題,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由此可見,設計習題也是一門學問.
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進行時間分配上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拿捏.教師還要對學生課下的學習進行監督,引導他們在課下自主學習.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后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這比讓學生掌握單一的知識更重要.
三、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在幫助學生理解了概念,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后,就要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書面成績”,還要提高學生的“生活成績”,讓學生具備學以致用的能力.否則,即使學生對概念理解得多么透徹,成績多么優異,那么教學也會失去意義.
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概念,從而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的能力.例如,在講“函數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函數關系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將數學延伸到生活.此外,教師要在作業設計上進行改進,完成課本到生活的延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講“勾股定理”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勾股定理對生活中一些物體進行測量,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優化初中數學教學,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