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雪
[摘 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負債經營的熱點問題成為我國當下的普遍現象,并且成為現代企業的重要特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成長飛快,國有企業經濟規模也呈現不斷擴張趨勢,國民經濟貢獻十分顯著,又有企業整體與市場經濟融合發展,但是經營狀況并不理想,凈資產收益率水平不斷下滑,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因此文章分析了國有企業負債經營的現狀,了解負債經營下的國有企業的影響,提出優化國有企業負債結構的策略,為國有企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國有企業;負債經營;負債結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68
企業利用發行債券、銀行貸款以及商業信用等多種形式解決融資需求,以此開展企業經營活動,成為企業資產補償、增值以及更新的手段,這種方式稱之為負債經營。投資體制改革之后負債經營客觀存在,并成為企業融資的一種可行性方案,合理運用,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反之,如果運用不恰當,不能控制好負債經營的臨界點,負債經營很容易給企業發展造成不良后果。國有企業在體制改革發展過程中,負債經營現象不斷加劇,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1 國有企業負債經營現狀
11 負債經營水平高,利息負擔過重
20世紀80年代“拔改貸”實行以來,國家對企業資金注入計劃停止,并以貸款的形式維持企業的生產與發展。國有企業從流動資金由銀行貸款解決到基礎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等也由銀行提供資金。截止到現在為止,國有企業中90%以上的流動資金通過銀行貸款所得,而固定資金投資貸款率已接近100%,由此可見,國有企業負債水平特別高,其整體負債率已高達70%,甚至有的國有企業已高達100%,在如此高的負債狀況下,國有企業利息負擔不斷加重,企業經營利潤大部分用來支付銀行利息,最終導致國有企業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12 負債資金投資不合理
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下,應國家金融調控的失控導致資金投向調整方向不合理,新的投資領域成為信貸資金投資的主要方向,比如能源、房地產、期貨交易等,這對國家重點工程與壟斷行業的發展帶來制約性,產業結構穩定性被破壞;另一方面,一些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上的比重高于流動資金的比重。
13 負債利潤低下
盡管國有企業不斷改制,但是舊的計劃體制的影響在國有企業中根深蒂固,對于國家的依賴程度依然影響這國有企業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經營理念以及思想觀念不兼容,導致改制后的國有企業風險抵御能力不足,因此,負債經營利潤相對較低。
2 債務問題對國有企業的影響
21 國有企業因債務問題生產經營活動阻力加劇
負債率過高,必然會導致國有企業利息負擔加重,成本不斷增加,償債能力及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國有企業負債也會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在這樣的環境下,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逐漸下滑,甚至會引起企業財務困境,企業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此外,負債經營下的國有企業,因創造利稅的能力下滑,國家財政支持力度也會受到影響,國有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阻力加劇。
22 債務問題阻礙國有企業改制、重組
國有企業公司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不良債務問題成為阻礙改制重組的最大阻力。如果不能制訂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國有企業改組問題形式主義成為改組后的主要成效。一些國有企業為推進改組進程,企業與政府會采用“大船擱淺,舢板逃生”的方案,這種方案下會出現以下兩種結果:第一,無法進行實質性改組,國有資本縮水會更加嚴重,不良債務再攀新高;第二,改組中不良債務轉嫁給銀行,為銀行帶來資產惡化的現象,造成企業的信用危機。
23 債務問題加劇與銀行關系的惡化程度
國有企業與國有專業銀行產權均隸屬于國家,兩者都沒有獨立的產權主體,因此,兩者之間的債務關系缺乏所有權的約束,僅以畸形的信用關系予以維持,缺乏內在壓力及約束力的固有企業,因此在償還債務的時候動力不足,而銀行對此也沒有提高風險意識,進行有選擇的資金貸款。這種產權框架下的國有企業,通常不會按照信用準則及金融支出支付本息。因此,當銀行成為國有企業資金的主要供應者之后,通常兩者之間的關系會不斷惡化。
3 優化國企負債結構的策略
31 清產核資
利用清產核資對企業資產、負債情況做全面的了解,對企業中資產的損失等現象了解清晰,然后重新評估有效資產,這是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優化的重要前提。此外,根據國家現有方針政策,對查明的企業資產損失及水分做相應處理,重新劃分資產,并核實債務,總結問題的根源,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資產負債優化策略。
32 優化國有資本存量選擇
依據國有企業發展走勢進行國有企業改組。對需要振興發展的企業與放寬政策發展的企業制定不同的策略,有的企業需要兼并、出售,還有的企業需要提出破產方案,因此,國有資本要優化存量選擇。不同因素影響下的國有企業,因布局不合理、成本支出較大、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現象造成的諸多問題,即便企業負債有所減少,在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影響下,企業盈利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改善。所以,合理的國有企業發展與改組計劃很有必要,利用優化負債結構將確實存在需要支持的企業效益迅速發展起來。
33 利用資本市場提高融資比例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處在發展階段,國有企業直接融資的機會還有待加強,國有企業通常通過銀行獲取融資資金,因此,發展股票及債權市場,利用股權形式引進國有資本以及民間資本,減少競爭中的負債比例。經過一系列的優化負債結構策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提高融資比例,緩解國有企業負債經營的現狀。
與此同時,拓寬融資渠道對企業負債經營的影響也會有所改善,除了幾大專業銀行之外,國有企業可以利用民間融資機構獲取資金需求,以支撐企業經營與發展。
34 實施國有企業資產重組
轉換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生產合作關系形成的經常性債務為投資資金。例如,鋼鐵生產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鑄造業企業與鋼鐵生產企業之間,對超過若干年以上的債務轉換為法人投資。這為國有企業“三角債”的現象找到了解決方案,并對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的推進起作用。此外,轉換銀行債券為銀行股份。這種方式的優勢是暗賬轉為明賬,不僅減少企業的利息支出,同時銀行的壓力也能適當緩解,轉變企業中用作資本運作的貸款為投資資本。這種方式不僅兼顧了多方的利益,同時也能緩解企業負債壓力,減少了不良資產的形成。
35 構建企業扶植基金
國家、債券企業、銀行面對資金困難的企業,在重組流動資產過程中都有可能采取債務削減,“拔改貸”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貸款展期、政府貼息的方式協助他們分離。其用途主要是協助苦難企業改組過程中的利息支付,確保困難企業能獲取一部分資金用以提高資本質量,延長緩解時間。這些分離出去的企業生產經營環節之后,清償原有的債務,或者經過協商之后將債務轉化為股權。
36 嚴格按照國家利率政策,切實減輕企業利息壓力
銀行在確定貸款期限的時候要制定合理的期限,確保能有效解決企業的資金需求,不得違反規定私自提高或者以其他名義提高貸款利率,針對企業信用等級較高的國有企業,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貸款風險較小的企業,貸款利率可適當放寬。
歷史影響下的國有企業,不僅有著沉重的債務束縛,在經營變革道路上還需要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包袱進行體制改革。因此,只有切實解決企業債務問題,優化負債結構,才能確保國有企業改革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孫立山淺談企業負債經營[J].東方企業文化,2014(22):249
[2]李彧煜企業負債融資的財務效應[J].商場現代化,2015(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