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摘要]班集體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創建先進班集體更能發揮這種功能。班主任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班級建設的領頭人,班主任應強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優化工作方法,在先進班集體創建中,踐行職責,帶領全班學生為共同理想而奮斗。實現先進班集體的功能,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班集體 先進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148-02
一、高校班主任和先進班集體的關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中發2004 16號文件)》中明確指出: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可見,班級建設在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文件中也指出,高校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在學生思想、生活和學習等方面具有指導學生的職責。
班級發揮著重要功能,創建先進班級更能夠凸顯、發揮這種功能,同時,有利于班主任進一步規劃好、做好班級工作,更能夠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兵家作戰,千軍萬馬,需要一個良將,形成統一指揮而協調的系統,創建先進班集體更是如此,需要班級的領頭人班主任統一協調,帶領全班同學奔向共同的目標。在創建的過程中,踐行了班主任的職責。可見,創建先進班集體是高校班主任的職責。
二、先進班集體的作用
(一)班集體與班級的不同點
班集體與班級不同,班級是按照學校專業設置等情況組成的群體,嚴格來說,班級是為了完成教學管理而設立,為了教學任務而體現;而班集體是班級的外在表現形式,先進的班集體具有清晰而明確的目標、團結一致的班委、積極向上的氛圍、側重于凝聚力的提升,在班集體管理和建設中,引導學生學著處理同學間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得與失的關系,并且通過班級活動、學風建設等,向創建先進班集體的目標共同奮斗。在創建的過程中,學生每個同學得到提升,專業思想更加穩定,綜合素質穩步提升。班級組織本身就具有一種不可代替的教育因素,具有非他莫屬的教育價值。可見,班集體具有內在教育生命力。
(二)先進班集體的作用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與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人不可能脫離群體而獨居生活。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需要的層次理論,人有對愛和社會歸屬的需要,尤其是當代大學生,他們精力旺盛,追求獨特性,追求自由,表面上更喜歡彰顯個性,實際上,他們對集體的歸屬感這種心理需求更為迫切。班集體具有這種功能。從創建先進班集體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給每個學生展現的機會,從中學生體會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力量,找到歸屬感。先進班集體本身具有教育功能,通過先進班集體的口碑和形象,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先進班集體有著清晰的目標,班級同學分工明確,秩序井然,完成學校下發的學生管理和教學等各項任務,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先進班集體有著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上到班主任,下到學生干部,師生共同確保集體各項工作,實現自我服務的功能。
三、結合實際,創建先進班集體,班主任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因材施教,講究方式
作為班主任,我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學生黨建和基層組織建設、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并在做學生工作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樹立“教育、管理、服務”三者有機結合,做到對學生要以“耐心、愛心、知心、細心”。同時作為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良師益友,我充分利用班會時間,深化思想教育,使學生每次都能有所受益。例如開學之初,我班開展了“暑期經驗交流會”,鼓勵同學們“分享所見、暢談所感”,既鍛煉了同學們表達自我的能力,也擴展了視野,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
有經驗的班主任提醒過,學生助學金的評比發放很容易出問題,鬧矛盾。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樹立良好的評比氛圍,達到國家發放助學金的效果,采取公開、公正、講善良、有愛心的方式,收到良好效果。大膽交由班委去全面實施,吃透文件精神,動員全班,遵循程序,真實反映各自的家庭情況,將書面材料遞交班委會,共同查閱,認真比對,特別是要求同學們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懂得謙讓,富于同情心,把真正家庭困難、頑強拼搏、品行端正、努力學習的同學評選出來。結果公示后,全班同學非常認可,無一人有異議,對班委會的工作信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主動出擊,恰當切入
新生入學,學生從高中轉入大學的思想變化與現代要求的不相適應;家庭舒適生活與大學集體生活的不相適應等矛盾就會顯現出來。
曾經自己也是一名大學生,了解大學生集體宿舍生活是否融洽和諧,對于五年的大學生活、學習、成長非常的重要。基于此,從入學的當天,逐一深入學生宿舍,不僅關心他們相關手續辦理情況,更是特別提醒同學間相互關心、謙讓、幫助、和睦相處。正是提前的預防和隨后班委會的扎實工作,我們班每個宿舍的同學們相處愉快,相互關愛,相互促進。每每說起宿舍內同學們的關系時,同學們從心底里感到滿意,同時把這種良好氛圍和模式傳播到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軍訓后開始上課前,必須組成班委會。看到同學們之間的陌生,對新環境的無所適從,我認為可借此糾正一些同學的自卑膽怯心,培養同學們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提前告知同學們班委會的組成內容,專門召開全班大會進行自薦演講,鼓勵同學們都能上臺自由表達自己的意愿、想法,突破自我,打破常規,不拘形式,給同學們就營造公平、自由的機會,特別讓一些內向、保守、羞澀的同學上臺演講,勇于挑戰。實踐證明,通過這種形勢鼓舞了同學們的精神,培養了同學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
(三)面對錯誤,深刻反思
大學生思想活躍,但有一部分同學缺乏勤奮刻苦精神。平素放松自己,考前突擊,考時作弊。其不以為恥,反以為然。對大學生行為規范手冊中的規定和考試違紀行為處理不能引起重視,甚至毫不在乎。在第一學期考試中我們班就有一個同學考試作弊被抓。針對這一情況,不包庇,不輕視,緊抓不放,深刻反思,教育大家。立即找這位同學談話,坦誠說明他所犯的嚴重錯誤,深刻認清該錯誤的處理結果及其對今后的影響。一定讓該同學承認錯誤,并要讓他決心改正,絕不再犯。同時,及時召開全班大會,講究方式,但不回避問題,以此為誡深刻教育大家,并且重新學習相關文件,加深印象,徹底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考試作弊的恥辱和嚴重影響。隨后又多次與這位同學談心,鼓勵其積極參加院系組織的各項有益活動,扎實認真學習每門課程,以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表現,彌補之前的過失。教育了本人,促進了學習,有利于大家的成長。
良好的班風、學風是取得班級各項工作優異成績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創建先進班集體的必要內容。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抓好學風、班風建設。尤其作為大四班級的班主任,我深知扎實的理論知識是學生走向臨床的堅實基礎。因此,我們秉持實驗班“通國學,修醫德,讀經典,跟名師,勤臨床,多感悟,善總結,成大器”的二十四字方針,成功舉辦了實驗班首屆國學講座。此次講座不僅提高了同學們分工協作的能力,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工作默契,同時也讓更多同學感受到國學了的魅力,發揚國學精神。與此同時,我班還開展晨誦經典《傷寒論》《黃帝內經》,目的在于“讀經典,明事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我班還首創學生學習小組“共進社”,目的在于穩定優等生成績,提高中等生成績,幫助差生進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取得顯著效果。
(四)團結創新,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班主任,創建一套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辦法尤為重要。在實驗班級成立之初,我們創新班委選取機制,采用學生會層第結構,以力求班級同學人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鍛煉自己的能力,我們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使人人“所長有所用,所短有所補”。同時,為了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合,我班又開展了“感恩母校,提早臨床”的冬季艾灸暖心田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同時為同學提早接觸臨床創造條件,使同學們真正學以致用,發揮所長。
班委會是全體同學學習和生活的核心,培養班委會的成長,有利于整個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也是抓好班級各項活動的關鍵點。根據班委會自薦演講的情況,我特別擴大了班委會人員的數量,有意培養學生干部,創造成長鍛煉機會,鼓勵他們團結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大膽工作,不怕出錯,民主協商,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這一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委會經常自發地組織全班同學學習觀看非常有意義的視頻短片,反省、督促、規劃自我,明確奮斗目標。
(五)終身學習、為人師表
作為高校班主任,應秉持“終身學習、為人師表”的理念,通過學習學生工作的相關精神,加強自身能力素質,多學習,多實踐,一要多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內容,掌握管理學生的一般規律。二要研究相關論文,將平時的理論指導實踐,并將在學生工作實踐中零散的、感性的經驗心得,不斷研究、探索,上升為理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結論與實踐相促進。三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嘗試和熟練運用網絡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當前,處于信息時代下,學生時刻與網絡相聯系,與信息打交道,微信、QQ成為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因此,作為學生的班主任,更要熟悉這些交流的途徑,注意在這些交流方式下,體現的學生心理,掌握學生思想、心理動態。并通過不斷的實踐,逐步占領網絡思想政治的領地,不斷拓展學生管理途徑,運用網絡媒介積極開展學生工作。
擔任班主任在當今大學里有莫大的責任。社會和家庭寄予大學教育很高的希望。通過我們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多以溝通,用心對待,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履行好班主任的職責,在班級建設中,以創建先進班集體為目標、為契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通過創建,促進建設和管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意識。
【參考文獻】
[1]曲慧敏,王鴻祥.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班集體建設探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2]陳名孝.淺談高校班主任在創建先進班集體活動中的作用[J].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學報,1995(02).
[3]宋波.先進班集體評選機制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02).
[4]趙德磊.一位心理學家的教育思想:羅杰斯人本教育觀釋析[M].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04).
[5]馬瑞賢.人本主義心理學指導下的雙柱教學模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2).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