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摘 要】在如今正在大力推進新課程的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課堂教學改革,即如何實施課堂有效教學,其宗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必須有效地改變學生以接受式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際中,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和加強學生實驗教學,是可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
【關鍵詞】物理課堂;課堂設計;學生實驗
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的同時,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學習潛力,促進智慧更加有效地發展。在教學中,主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來增強效率。激發動機。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直接動機就是求知欲,來源于知識本身。間接動機來源于與學習相關的外部,教學時必須采取適當措施,激發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學習動機。新課程倡導學生學習中的交流應是多向的,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應包括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一節好課就是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順利地直觀地完成預設目標。
一、對教學流程的精心布局
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精講內容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精講不是照本宣科,不做必要的引申,也不是講得越少越好,而是用精練、概括的語言把重點、難點、疑點講深講透,填補學生預習和討論中的“空白”,這樣學生聽起來認真,又克服了依賴思想。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及歷史遺留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總之,傳統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很顯然這已違背了教學的本質——教學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人的發展。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問題
“教學問題的有效性設計”指教師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提問主要研究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內容,積極地、主動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促使個體積極思維,增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師生的創新意識。通過研究“有效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問題設計的相關策略,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問題的時機,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三、強化學生自主性實驗教學
隨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頒布,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領會和貫徹新課改精神,及時進行教師角色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物理課程改革的要求,從容應對這場改革。而在《新課程標準》中,把物理實驗能力要求作為內容標準的一個獨立的主題,物理實驗在《新課程標準》中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物理實驗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物理成績把學生培養成有較高科學素養的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科學高效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就成為當務之急。
四、物理課堂語言的藝術性
課堂結尾時,我們運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對知識的精要之處進行揭示,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教育和方法論的教育。比如,我在講完“行星的運動”時是這樣收尾的:“進軍宇宙是人類共同的理想,人類總有一天會走出自己的搖籃,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載人試驗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人在征服宇宙的進程中又邁出堅實的一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毛主席的詩句展望的理想正在變為現實。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社會、命運抗爭時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期望大家能在將來投身到這一前景燦爛的事業中去!”這種收尾極大地升華了學生的為民族復興、為科學獻身的思想感情。激勵是激發學生情感和意志的一種手段。它常用于作業講評課和試卷分析課。教學結尾時,教師以滿腔熱忱,滿懷期望和信任的“結束語”,激發、鼓勵學生,增強其取勝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做到知難而進,勤奮攻關。
參考文獻:
[1]曹紅兵.如何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0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