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連芹
【摘 要】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如何在班級開展閱讀活動?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么叫閱讀?閱讀并不意味著只認識幾個字,還要了解字與字彼此結合后的意義,從而完成人與書的交流。我把班級的閱讀活動定位在四個層面上,分別是:聽讀、復述、創編和分享。以上四個層面由淺入深、由被動到主動,層層深入又環環相扣。
【關鍵詞】聽讀;復述;創編
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是全方位了,一所飄著濃郁的書香氣息的幼兒園,老師會更有素養,孩子們更有靈氣,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家長的陪伴下,慢慢愛上閱讀,會慢慢與書為伴,與書為友。幼兒園的這種書香氣,感染著每一位教師,在讀經典圖書中,穿越了時空,從文本中吸取大師的智慧,與大師對話。
作為老師,我從未間斷過與孩子們共同閱讀的信念。也深深思考著,如何在班級開展閱讀活動?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么叫閱讀?翻開《漢語詞典》,里面寫到:看書、報并領會其內容;在《中國大百科全書》里則是這樣注釋的: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由此可見,閱讀并不意味著只認識幾個字,還要了解字與字彼此結合后的意義,從而完成人與書的交流。至此,閱讀的概念在我心里變得清晰起來,任何看似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后,執行起來就會更容易,所以,我把班級的閱讀活動定位在四個層面上,分別是:聽讀、復述、創編和分享。以上四個層面由淺入深、由被動到主動,層層深入又環環相扣。具體執行如下:
一、聽讀
這個做法很簡單,每拿到一個優美的繪本故事,我不急著去給孩子們指指點點,認字學句;更不急著發到他們的手里。而是,放上一段輕柔優美的音樂,讓孩子們選擇最舒服的姿勢,然后我再娓娓道來,每當這時候,我和孩子們都會陶醉其中。而且聽讀的魔力遠遠不止這些,每次短短的聽讀活動結束后,許多孩子會戀戀不舍地問我:“老師,怎么還不發這本書?”從迫切的語氣里,我聽出了想讀書的愿望,這正是我想要的。雖然聽讀活動的時間不長,但是教師要做到聲情并茂,讀出意境,并配有神韻,還要通過語氣動作表達出一些重點詞句的意義,這樣老師的讀才有價值,孩子的聽才有領悟。
二、復述
在有了聽讀的基礎后,復述便順水推舟而來。在復述過程中,我最常用的是提問的方法:拋出一個問題,讓幼兒發揮想象去設想答案;或是拿出書中一幅圖畫,讓幼兒盡情描述,然后,再說出書中的句子,以此讓幼兒體會書面語言的準確和優美。在這樣輕松愉悅的講述中,認字學句的問題輕松解決了,同時還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和概括能力,促進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創編
《剛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期是創設一個能使他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所以,在引導幼兒進行創編的活動中,我比較喜歡提出種種假設條件,讓幼兒按照故事原有的線索,從其他角度去假設故事發展的情景,只要按假設條件合乎情理地編排故事或情節,我都會毫不吝嗇的給予肯定。同時,會讓幼兒回家后把自己的創編講述出來,家長幫忙記錄,這樣一個故事就衍生出了幾個甚至幾十個不同的故事。當孩子們再次興致勃勃的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宛如小作家般自信。
四、分享
分享的目的是對前面三步學習的整合,分享活動的形式很多樣,可以是表演故事;可以是扮演講故事的人來講自己創編的故事;還可以是針對故事中某個自己喜歡或者討厭的人物說出自己的想法;能力更強的孩子還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和其他角色互動。分享活動通過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互作用,幫助幼兒從依賴閱讀走向獨立閱讀。
以上是我在班級教學中總結出的幾點做法,有人說,幼兒教師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是這樣的,因為,孩子的點滴進步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迸發出來。當我從來不為圖書區沒人去而煩惱的時候;當有孩子拿著書問我這個是什么字的時候;當害羞膽怯的孩子會興奮的講著自己的故事的時候;當有孩子指著主題墻上的字念念有詞的時候;當有家長告訴我孩子回家就要講故事、讀書給他聽的時候,我欣喜——我心中的目標實現了。
幾年來,我們一直在書香中沉靜我們的心靈,在拜讀經典大師作品中,得到了心靈的凈化、人格的升華,讓書成為我們一生的朋友,我們堅持著,也在實踐者,在收獲的同時,我們增強了無限信心,我們要把書香文化傳遞給每個孩子,讓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成為書香文化的受益者。
參考文獻:
[1]朱鴻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淺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7(3):28—29
[2]孫秀榮.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及指導策略[J].幼兒教育,2000(Z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