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
【摘 要】自古以來,語言的學習向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學習我們本族語言尚且如此,何況學習英語呢?因此,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個人認為,趣味教育,環境教育,單詞教育是當下中學生教育中所必不可少的幾種教學手段。首先興趣可以讓學生盡快對英語感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可以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能力,最后豐富的詞匯儲備可以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輕松。
【關鍵詞】興趣教育;環境教育;單詞教育;全面發展
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比較明顯,自我控制、約束能力較差,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千萬不能忽視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倘若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納器,使英語教學變的枯燥乏味,這對學生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干巴巴的語法、詞匯會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強大阻力,學生沒有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無從談起了。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傳統英式教育方式只注重學生英語書面成績的高低,而忽略了英語學習的本質
——英語口語的練習,因此,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這一問題。
一、優化課堂,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由于中學生年齡性格特點影響,中學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對游戲情有獨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感到興趣所在才能更好的學習。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如何才能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呢?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增強學習興趣的必要前提。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有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中學生的心智還不太成熟,因此比較情緒化,倘若他比較喜歡哪位老師,那么他也會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并且對這門課格外關注,能積極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這門課,成績比較突出,反之,假如他對不喜歡這位老師,那么對他的課也有一定的敵對情緒,久而久之,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因此,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談吐得體、優雅,在上課過程中,盡量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
(2)靈活變通,使課堂充滿情趣。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課堂單調、乏味,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即使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案,時間久了,學生也會厭煩,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施教過程中,老師應注重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但這就需要老師多花費大量的心血去備課,但我堅信,結果一定是令人滿意的。
(3)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過去,老師總喜歡搞一言堂,一節課45分鐘,老師就能講40分鐘,沒有課外的話題,沒有課堂互動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被動者,或者說學生的學習毫無興趣可言,更別說喜歡英語、學好英語了,即使學習好的同學,也大多都是“死記硬背”而來的,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應充分根據學生喜好,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創設條件,讓學生動口說英語
學習英語的本質目的是讓學生會說英語,會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因此,在施教過程中,老師應注重創設一個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開口說英語。老師在上課過程中盡可能多的說英語,并且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能力,開始學生可能會有所不適應,但時間長了,學生也會漸漸熟悉起來,并且語感也會有所提高。在遇到問題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你不知道這道題的意思,但語感可以讓你很準確的選出問題的答案,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三、關注學生,讓學生充分練習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不僅需要用嘴去說,更要用腦去思考,多做一些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記單詞不能僅僅用嘴去說,更需要用手去寫,俗話說得好“眼過千遍,不入手過一遍”,積極去動手,才能記得更深刻。練習不僅僅是用筆在本子上寫,對于英語更應該動嘴去說,加強口語的練習。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時,盡量用英語去說,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進一步掌握學習的知識。
四、加強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
知識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不僅學生需要學習,教師也不例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積極總結教學經驗,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因材施教。俗話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一門神圣的職業,教師教的好,未來的社會才有更多的人才。教師是學生的師長,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影響著學生。教師在上課前認真準備,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這樣學生看見了,也會認真學習。一個學校學生畢業質量的好不好關鍵在于學校師資力量的強弱,教師之間加強交流,對于有困惑的問題可以向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請教,總結出屬于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
當然,教無定法,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對教師們有所幫助,具體的措施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總結。
參考文獻:
[1]況博群.詞塊在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張素君,葉華.學生作文構思過程的教學干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07)
[3]儲愛華.詞塊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