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三平
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最有價值的作業有三個特征:“所設計的作業是最適合于兒童的發展階段的;為了準備行使成人的社會職責,所設計的作業對未來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時,所設計的作業對形成敏銳的觀察習慣和連續推理的習慣,具有最大限度的影響力。”因此作業不光是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智能發展,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增強學生學習責任感的有效途徑。而當前我們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正是學生學業負擔過重,而減負與保質又缺一不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有效性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小學語文課課后作業如何設置”談談我的看法: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學生年齡增長,他們日益喜歡有創造的活動,也希望在需要獨立思考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簡單機械地抄寫,已經不能起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運用語言的作用。在布置作業時,需要設計一些既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又能結合教學需要、具有創新意義的練習與活動。這樣的作業能給學生發揮才能的空間,幫助學生主動探索,并最終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學習《古詩三首》后,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摘抄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并配上反映故事內容的圖畫,用自己喜歡的語言想大家介紹這首古詩。學生對于這樣的作業有較強的參與意識,他們的作業得到教師,同學的肯定,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起來,也增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二、注重作業的多樣化
小學生的興趣具有不穩定性。教師要保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就需要設計多樣化的作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與方法,創造語言學習的環境。
(1)自主探究式作業。在新課標下,如何改變過去作業不足之處,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學生自主地選擇作業,自己挖掘自己的學習動力。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師給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然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布置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例如,減少機械性抄記作業,實行基礎性作業自己定制制度,對生字、新詞、句段的抄記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再如,同類作業實行難度選擇制。把一個較難的問答題或小練筆,改成兩三個難易不同但訓練類型相似的題目,形成梯級,讓學生選擇其一。這樣很好的照顧了個別差異。另外,適當增加一些給主題但又不限形式、內容的綜合性作業。例如“母親節”期間,我給學生安排一項作業——“給媽媽一個驚喜”,要求看誰做的真誠又有創意,然后再寫下一小段日記,把自己的創意和媽媽的欣喜記下來,學生帶給了我很多的驚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很多。
(2)實踐體驗式作業。“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把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如學習了《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幾篇文章后,我也布置學生去觀察自然,并寫一篇描繪自然美景的文章。要求運用課堂上學習的利用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方法,展示自然的美。
每逢節假日,學校總要搞很多豐富多彩而有意義的活動,我就充分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動腦、動手來記錄這些活動,伴隨活動的開展而提高語文能力。如,教師節將至,我就布置學生給老師寫詩歌,給老師畫肖像,并配上解說詞,當然課堂上就來展示這些內容,學生不但感受到了老師的喜悅,同時也體驗到了真情付出后的幸福。國慶節前夕,結合一組愛國文章,我布置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并把過程記錄下來。孩子們利用假期時間認真編排,有朗誦,有演講,有演唱,利用班會,讓孩子們盡情展示。在這個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愛國教育。
三、作業的批改及講評
作業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作業的布置上,更體現在作業的批改反饋上,只有進行有效的批改反饋才能實現作業布置的價值,才能為一下次的布置奠定基礎和設立方向。作業批改分三種情況:教師批、學生批、集體訂正、交流共享。
(1)教師批。對于課堂作業本、練習冊、作文本教師必須全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
(2)學生批。學生批的作業一般是家庭作業或課后常規訓練。這些作業屬于鞏固作業,教師可以放手讓班內的一些優秀學生批,這些學生要經過老師的專門訓練。另外,學生錯題改正后也可以采用學生相互批的形式,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3)集體訂正。對于班內的一些共性問題,可采用集體訂正的方法,引起全班的注意。
(4)交流共享。對于一些實踐性、展示性的作業,可通過展示、交流,講評的方式,鞏固效果。講評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我們要運用各種手段,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發展、應用的過程,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總之,課后作業設計是一個極富智慧的過程。在這里,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師者的學識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還要努力使其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載體。因此作業的有效性設計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研究去探討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