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潔
【摘 要】“閱讀,思考,表達”,這是學好語文的三個重要步驟,而“閱讀”則是其中的重要基礎。正是因為重要,有時閱讀就變成了一項沉重的任務。學生難以從書籍中獲得心靈的養分,看世界名篇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有學生一提起閱讀就緊皺眉頭。所有這些,是因為閱讀變成了負擔。只有輕松閱讀,才能享受到閱讀過程中所帶來的精神愉悅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負擔;不快樂;輕松;享受;榜樣;懸念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碧K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要靠補課,也不要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薄白x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這是新課標提出的閱讀要求,新大綱規定,初中學生“課外閱讀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具體到每一天,每天至少閱讀兩千字以上。
因此,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師清醒地意識到,光靠每周上幾 節語文課,憑那幾冊薄薄的課本,是學不好語文的,課外閱讀才是學好語文的源頭活水。可是越來越多的老師也憂心忡忡的看到:絕大部分學生喜看漫畫書,不喜看文字類書籍;喜看電視,不喜看原著;沉迷上網,無暇看書。那么,學生為什么拒絕課外閱讀呢?
一、原因
我認為根本原因是課外閱讀不快樂,而不快樂的原因之一是負擔過多:
1.老師增加的負擔
許多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采取了各種方法,如:要求學生邊閱讀邊摘錄、背誦好詞好句;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開展讀書講故事競賽活動;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辦讀書手抄報;舉辦讀書征文比賽;舉行朗讀、演講比賽……這些方法,本人不敢茍同,本人認為,這些方法不但沒有激發興趣,反而讓學生望而生畏,抹殺了學生剛剛萌芽的興趣。
比如吃飯。如果沒有食欲,就很難對食物感興趣。閱讀也同理,一些對閱讀沒興趣的學生恰恰是一些不善表達、不善寫作、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生對閱讀本來就有畏難情緒,如果這時采用摘錄好詞好句、讀書競賽等方法,無異于讓他們的課外閱讀背上一個沉重的負擔,這樣的閱讀哪有興趣可言,這樣的課外閱讀怎么可能快樂呢?
可見,一些增加學生負擔的激趣方法,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有反作用。
2.閱讀作品本身的負擔
《哈利·波特》之所以吸引青少年愛閱讀,是因為它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可冰心的《繁星春水》,魯迅的作品故事性不強,有些作品艱深難懂,有些作品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這些作品,雖是名家名篇,但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不合適的,作品本身成了學生的一種負擔,學生從這樣的作品閱讀中是無法感受到快樂的。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卸下壓在學生身上的沉重負擔,讓學生輕松的閱讀。所謂輕松的閱讀,就是讓學生在沒有過高的要求、沒有過重壓力的環境下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休閑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課外閱讀中感受到快樂。無論他們讀的是無名小卒的文章還是名家名篇,無論他們的收獲是大還是小,只要學生愿意讀書,主動讀書,都是邁出了興趣閱讀的第一步,教師都要給予大力的表揚。
二、對策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覀儜撛鯓幼寣W生成為課外閱讀的“樂之者”,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如何在不增加任何負擔的情況下,引領學生走進課外閱讀的快樂天地呢?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薄看法:
1.教師作榜樣感染學生
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币虼?,要想學生對讀書產生興趣,教師首先必須是愛好者,并有著較為扎實的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淀,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所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總是著意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同學們一起閱讀課外書籍。每次閱讀課,我總是手拿自己精心挑選的課外讀物到教室里認真閱讀,并定期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讀書情況,對于好的文章,我還會直接讀給同學們聽。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學生開始向我借書,有的把自己覺得好的書帶到學校,和同學一起閱讀。
2.保證閱讀時間
我在每周都劃出一節課時作為課外閱讀課,每周課外閱讀課都雷打不動,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這節課沒有任何閱讀的目標,完全讓學生放開思想去閱讀,把閱讀的自主選擇權交給學生,讀什么書,怎么讀,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生特別喜歡,每到這節課,班級都會安靜得出奇,每一個學生都會拿出自己喜歡的書籍,認認真真地閱讀,那種情景真是感人??梢姡恐艿囊还濋喿x課是一方調動學生興趣的舞臺,能給閱讀一個美麗的空間,能還學生一片美好的精神天地。
3.營造閱讀環境
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條件,為學生創造閱讀的良好環境。閱讀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兩種,所謂硬環境就是創設良好的外在閱讀條件,比如:提供圖書閱覽室,內藏足夠的可供閱讀的圖書;教室四壁張貼關于讀書方面的標語,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大量標語充斥在學生的視野,經??吹交蛘b讀到,都會激發學生極大的閱讀興趣。軟環境就是教師在與學生的閱讀交流中建立的一種美好的情感氛圍。比如:教師對學生閱讀成果的贊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對于課外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總是毫不吝嗇贊美之詞,“小書迷”、“小博士”、“字典通”成為我對這些同學的昵稱。
4.向學生推薦書籍
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學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給學生推薦讀物,不能只讀文學書,凡是對自己有益的都應該讀,從多方面吸取營養。還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推薦讀物時做到有的放矢,使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都調動起來。一般來講,低年級以故事為主,高年級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是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子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學習困難學生可推薦他們閱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的書籍,學習優異學生可推薦他們閱讀名家名篇。
5.設置懸念,賞讀節選
社會已經進入全方位開放的信息化時代,形形色色地信息沖擊孩子的眼睛,很少有孩子真正愿意坐下來靜靜地閱讀名家名作。如果一味地講大道理,直接規定學生要讀哪些書,很難收到實效。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教材給學生制造懸念,喚起期待,激發興趣。例如,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之后,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魯提轄打死鎮關西后,成功逃脫了嗎?結局如何?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欲望,從而自覺地去閱讀《水滸傳》。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老師可選擇益智、有趣、充滿幻想等等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看。如,《哈利·波特》正暢銷時,我就給學生講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前半部分,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班級中頓時刮起了哈利風,掀起了課外閱讀的高潮。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敝灰處熛肭Х皆O百計,把負擔留給自己,把輕松還給學生,學生就一定能從課外閱讀中漸漸感受到快樂,愛上閱讀,主動閱讀。愿每個學生都能插上輕松的閱讀的翅膀,快樂地翱翔在語文王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