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嬌,張 立,羅湘玉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胸心大血管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呼吸道的護理
黃艷嬌,張 立,羅湘玉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胸心大血管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總結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呼吸道護理方法。方法 我科2011年1月~2016年10月總共對32例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實施了孫氏手術,術后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結果 術后25例痊愈出院,7例死亡,術后并發低氧血癥27例。結論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容易并發低氧血癥,規范而有效的呼吸道護理可明顯改善此類患者的近期預后。
主動脈夾層;低氧血癥;護理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病變范圍廣泛,死亡率極高,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孫氏手術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手術方式的選擇目前尚無定論[1]。2003年,孫立忠等對該疾病的手術方式進行了優化,發明了孫氏手術。效果顯著,假腔閉合率提高。涉及主動脈弓部手術時,由于深低溫停循環,及體外循環時間很長,致系統性炎癥反應程度高[2],最終出現急性肺損傷,出現呼吸功能不全,文獻報道該并發癥為急性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第二常見并發癥[3]。2011年1月~2016年10月十堰市太和醫院心胸外科共收治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32例,全部行外科手術治療,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總共3 2例患者,其中,男1 9例,女1 3例,年齡(47.5±16)歲。合并高血壓病患者25例,主動脈瓣關閉不全26例,冠脈受累2例,長期吸煙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行全主動脈CTA檢查明確診斷。
1.2 治療方法
本組行升主動脈替換加孫氏手術7例,Bentall術加孫氏手術25例,其中2例同期行冠脈搭橋術。體外循環(247.2±68.5)分鐘,顱腦灌注時間(23.8±7)分鐘,心包、縱膈引流液(700±350)mL。
1.3 結果
27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死亡。并發呼吸功能不全27例,經積極處理,均順利脫機、拔罐,痊愈出院。呼吸機輔助時間(75.8±9.1)h,ICU停留時間(79.9±6.0)h。
2.1 呼吸機輔助通氣的護理
2.1.1 人工氣道(1)當患者術后返回ICU,重新將氣管插管妥善固定(放置牙墊)。警惕氣管插管深度,并每一班進行交接。氣管切開患者,套管用扁帶固定,容納一指為宜;膠布、扁帶要及時更換(每日2次);(2)每班必須測量人工氣道囊內壓力,并記錄,維持氣囊內壓力25 cmH2O左右。
2.1.2 監護(1)呼吸機輔助通氣期間,配合醫生據血氣結果調整模式及參數。本組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有27例并發呼吸功能不全(PaO2/FiO2≤200)。常規設置呼吸機呼吸末正壓(5~10 cmH2O),改善患者氧合,由醫生綜合判斷患者情況,考慮脫機、拔管;(2)呼吸機工作異常時,及時分析、處理。如發生人機對抗,遵醫囑鎮靜 、鎮痛(予丙泊酚、嗎啡、右美托咪定等);(3)記錄每小時出入量,適當維持出入量負平衡,減輕組織水腫。
2.1.3 呼吸道管理(1)所有患者常規用恒溫濕化裝置,濕化液為滅菌注射液,維持相對濕度達到纖毛正常擺動所需生理狀態,預防水分丟失過多導致分泌物粘稠;(2)本科室常規使用氣道內滴入濕化液稀釋痰液,這樣可避免影響循環情況發生;(3)當聽診出現痰鳴音,氣道壓升高、血氧飽和度下降,應及時吸痰,吸痰前予以純氧吸入。(4)吸痰時嚴格遵守無菌原則,保證吸痰效果,觀察痰量及痰液性狀,必要時行痰培養+藥敏檢查。
2.1.4 預防肺部感染(1)常規床頭抬高≥30度,防止胃食管反流;(2)呼吸機管道每周至少更換一次;(3)重視口護,每天6次。(4)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率高,常常處于被動體位,肺部物理治療尤為重要,定時交替翻身、叩背,肺部體療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2.1.5 撤機指征把握(1)神志清醒,按指令活動,肌力可;(2)呼吸平穩,血氣分析結果正常,胸片無明顯感染征象;(3)循環穩定,血管活性藥物用量不大。
2.2 拔管后護理
2.2.1 拔管后取半臥位,嚴密觀察拔管后反應,當血氧飽和度小于80 mmHg時,使用面罩+鼻導管吸氧,注意查體,聽診呼吸音,定時監測血氣分析,加強霧化吸入,以利稀釋痰液。
2.2.2 注重健康宣教,鼓勵患者有效深呼吸、咳嗽,咳嗽時不宜過于劇烈,咳嗽時將兩手按壓胸骨正中,保護傷口、減輕疼痛。
2.2.3 做好疼痛管理,準確進行疼痛評分,必要時予以鎮痛治療。
呼吸功能不全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都非常高,對臨床醫務工作者要求高。經過規范的呼吸道管理,可有效預防該并發癥的發生,從而縮短住院時間,使患者受益。
[1] 陳 鑫,黃福華,徐 明,等.孫氏手術治療急性Stanfo rd A型主動脈夾層[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6):333-339.
[2] Hsing CH, Hsieh MY,Chen WY,eta1.Induction of inter Eukin-19 and interleukin-22 after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J]. Ann Thorac Surg,2006,81(6):2196-2201.
[3] 閔 英,孫 寧,等.腔內修復術治療急性主動脈夾層的護理研究[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20(6):3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07.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