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英
(廣西民族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道手術應用中的護理進展分析
吳春英
(廣西民族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快速康復外科又被稱為術后促進康復計劃,最早由丹麥腹部外科醫生Kehlet提出的[1],分別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采用各種已被證實的有效方法來減少患者手術應激及并發癥,以此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快速康復外科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組合,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與手術準備,術中麻醉、改良外科技術的應用以及術后止痛、并發癥護理等[2],綜合性與有效性均較高,是一個包含多學科協作與患者、家屬參與的過程,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只要建立完善、系統的快速康復外科方案,便能在臨床醫學中發揮巨大作用。
快速康復外科;胃腸道手術;術后恢復;護理進展
快速康復外科通過在圍手術期應用優化措施,來減少手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備受推崇。雖然我國引入快速康復外科計劃較晚,目前已在各大醫院逐步開展,且由于有了歐美國家的經驗總結,目前該康復計劃在我國發展速度較快,在我國各大醫院已越來越體會到快速康復外科計劃帶來的巨大效益。本文以胃腸道手術為例,分析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道手術應用中的護理進展。現綜述如下。
1.1 心理護理
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可使胃腸道手術順利進行,且能提高手術安全性。但胃腸道患者因為對疾病、手術創傷、術后疼痛、手術效果等的擔憂,多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據有關統計數據可知,術前產生焦慮心理的患者高達80%,而68%的患者會因焦慮過度出現抑郁癥狀[3]。此類患者負面情緒較多,不能很好配合醫師進行手術治療,對手術順利開展極其不利,也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醫護人員在術前需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用溫和的語氣積極與患者溝通,獲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對醫院的陌生與恐懼感,并從溝通中了解患者心理障礙,針對性的為其緩解不良情緒;為了消除患者對手術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等問題的擔憂,醫護人員可采取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用肯定的語氣告知患者胃腸道手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消除患者疑慮,為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此外,可建議患者采用聊天、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4],減少對疾病及手術的過分關注,以此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1.2 健康知識宣教
對胃腸道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越高,患者術中配合度以及術后自我護理能力也越高[5]。但目前,臨床中胃腸道患者普遍對胃腸道相關知識知之甚微,甚至部分患者存在錯誤認知,從而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因此,為了給術中、術后治療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需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提高患者認知,并相應的糾正其錯誤認知。為了加大健康知識宣教范圍與力度,可采用張貼宣傳廣告、發放小冊子、播放視頻等方式對胃腸道疾病發病原因、危害、治療方法等知識進行宣教;此外,還可通過開展講座、設立咨詢點等面對面方式為患者深入分析胃腸道手術的目的及方法。特別是對部分術前心理壓力較大,不良情緒較多的患者,醫護人員需深入病房,一對一的為患者詳細講解胃腸道相關知識,將快速康復外科中圍手術期術前無需長時間禁食、無需機械性腸道準備、甚至無需腹腔引流管等特有的處理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6],答疑解慮,減少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并使患者明白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讓其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手術,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
1.3 腸道準備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臨床采用傳統方法對胃腸道患者進行腸道準備。患者需在術前3天進行腸道準備,時間長、過程繁瑣,較早的積極手術準備狀態還會給患者帶來隱形壓力;且術前1天全腸道灌洗法,會給患者增加額外痛苦。在過去,機械性灌腸被認為是預防術后感染及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的有效方法,因此胃腸道疾病患者均需進行此操作,給患者留下的心理陰影較大,尤其是老年患者,身體素質較差,大多對此不耐受。而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及醫學技術的發展,發現傳統的術前胃腸道準備不僅不能減少感染或吻合口漏的發生率,還可能引起患者水電解質紊亂以及腸管水腫等不良反應的發生[7]因此快速康復外科不主張術前行機械性灌腸準備,而采用口服腸道緩瀉劑替代機械灌腸、腸內營養制劑替代傳統飲食進行腸道準備[8],不僅順應自然規律、無創傷,且腸道清潔效果較好,可減少腸道積氣,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由于術前長時間的禁食會使患者產生口渴、饑餓、煩躁、血容量減少、低血糖反應等,從而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術前2~3小時內口服少量糖水可降低長期禁食帶來的不良反應,有利于患者承受手術帶來的各種應激,加速康復。
2.1 手術室溫度護理
快速康復外科計劃在胃腸道手術中的應用,要求術中保持患者正常體溫。因為手術室溫度大多偏低,加之術中麻醉藥物的使用、體表的暴露等使得患者體溫散失較快,且術中低溫液體對腹腔或術野的沖洗、低溫液或血漿等額輸注也會使患者體溫降低。以上多種原因導致患者術后體溫恢復較慢,長時間的體溫復位可能對凝血機制及包細胞功能造成影響,還可能加大患者心血管負擔、增加機體分解代謝及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因此,保持手術室溫度適宜,將溫度控制在24~26℃,加熱靜脈輸注液體、血漿以及腹腔沖洗液等[9],有利于患者術后體溫快速恢復至正常范圍;特殊情況下也可采用保溫毯或加熱器對患者體表進行覆蓋,減少體溫散失,特別是四肢,安靜狀態下更易寒冷,術中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護理。適宜的手術室溫度,不僅能提高手術安全性,且能為患者一個溫馨的手術環境,有利于緩解凝固、壓力氣氛。
2.2 術中護士的配合
為了使胃腸道手術順利完成,在快速康復外科的要求下,需由專業水平較高的護士配合醫師操作。護士在手術開始前能根據手術需要將所需物品準備齊全品,能掌握熟練的手術操作步驟,并能熟練使用手術室常用器械。盡量考慮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狀況,避免因物品準備不齊而延誤治療時間[10]。
2.3 術中靜脈通道護理
根據快速康復外科原則,術中靜脈通道的建立需盡可能選擇上肢,既方便觀察,利于穩固,又不會對患者術后下地活動造成影響。但對于部分特殊患者來說,可在下肢建立靜脈通道或開放2條靜脈通道,以滿足術中輸液、輸血所需。對于麻醉藥物以及血液制品的輸注,應盡量選擇外周靜脈,這樣可避免中心靜脈給藥對患者心臟造成的不良反應[11]。
2.4 術中液體護理
液體護理除上述溫度護理中需將液體加熱處理外,還需對輸液量進行控制。傳統胃腸道手術需大量補液與補充血容量,以維持患者重要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中無需大量補液,因為補液過多可能造成患者胃腸道功能減退及術后恢復較慢。有研究表明,限制性補液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大量補液患者[12]。
3.1 疼痛護理
胃腸道手術患者受疾病和手術疼痛雙重影響,術后疼痛感較強,為了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快速康復外科主張在術中采用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并在術后結合鎮痛治療。可采用持續硬膜外止痛、患者自控止痛以及使用非阿片類止痛藥等止痛,及時充分的鎮痛可減少患者及其家屬不必要的擔憂,有利于減輕應激反應,可幫助患者術后快速恢復。此外,還可通過聊天、看電視、聽音樂等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及尋找舒適體位等符合生理特點的方式來減輕疼痛,同時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有利于緩解疼痛。
3.2 引流管護理
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的擇期腸道手術已經證實不常規留置胃管是安全的,長時間留置反而會增加患者的不舒適感、惡心嘔吐和咽喉炎、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只要患者腸鳴音正常,則腸內容物就能排出。術后6~8小時醫生聽診腹部腸鳴音無異常,即可拔除胃管。導尿管的留置會加重患者的不舒適感,影響其術后的早期活動,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機會。因此快速康復護理要求合理使用胃管、引流管以及導尿管,做到術前不留置胃管,術后盡早拔除引流管[13]。
3.3 早期活動
國內多項研究均表明,術后病人在清醒、無活動禁忌的情況下早期進行床上及下床活動可促進胃腸蠕動的恢復[14]。腹腔鏡胃腸道術后患者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即鼓勵患者進行雙下肢活動及床上翻身。在不影響病情的前提下,可鼓勵患者在術后6 h便開始進行下床活動,術后1天開始練習站、坐、臥等常規動作,術后2天逐漸增加動作難度,練習上下床、進食等,循序漸進。利用體位的變化反射性促進腸蠕動,加快腸道內容物的排出,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術后早期康復功能鍛煉能促進身體各系統代謝的增強,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提高副交感神經的張力,加快胃腸道運動功能的恢復,能減輕腹脹,預防腸粘連,促進傷口愈合和肛門排氣[15]從而促進患者恢復,減少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
3.4 早期進食
胃腸道患者早期進食可促進胃和小腸的蠕動,一般在術后6 h開始進水和腸內營養劑,有利于維護腸黏膜功能,減少腸粘連,降低吻合口瘺的的發生率。但術后受腸麻痹影響,早期進食患者較少,研究證明,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可以促進患者術后早期排氣、排便,縮短首次聞及腸鳴音時間[16]。因此可通過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利用假飼(sham feeding)的原理[17],通過神經體液反射,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使胃腸道蠕動增加,從而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使患者術后盡早恢復進食,可有助于維持患者的生理平衡,改善患者的體質,為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奠定了有利基礎,同時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快速康復外科是一個符合現代科學理念的學科,臨床應用效果較好。快速康復外科遵循循證醫學證據,所采用的均是經臨床驗證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在胃腸道手術中的應用,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為患者建立良好的術前心理狀態,且能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術環境,使手術順利開展,術后進行疼痛、活動、進食等多種護理,有利于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可見,快速康復外科的護理方法與傳統護理相比,更加符合現代醫學特點,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肖碧玲,梁曉萍,陳海蓮,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下胃腸道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6):827-829.
[2] 朱 琳.圍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4):121-122.
[3] 金春紅,陳 芳,吳玉方,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腸手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4,19(36):8200-8201.
[4] 楊素堅,張麗達,彭秀琨,等.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道手術圍術期的作用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4):91-92.
[5] 裴成林.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30(8):135-136.
[6] 徐志仁.快速康復外科治療優化設計方案在胃腸手術中的臨床實踐研究探討[J].醫學信息,2015,17(30):32-33.
[7] 張煥玲,謝小筠,鐘瑞瑩.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應用探討[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11):1503-1504.
[8] 申秋香.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在胃腸道術后患者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5,16(12):225-226.
[9] 賀 莉,常惠穎,李 萌,等.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2(1):93-95.
[10] 倪云萍.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在胃腸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探析[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1):1872-1873.
[11] 詹海俠.探討快速康復護理路徑對胃腸疾病手術患者術后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6,22(22):104.
[12] 林 強,周活動,洪錦伏,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低位直腸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9(3):284-285.
[13] 吳賽芬,趙翠蘭,莫心女.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4):31-33.
[14] 金詠梅,劉憶菁,胡 棒.護理干預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34):4143-4145.
[15] 潘樹梅.胃癌術后早期康復功能鍛煉結合腹部按摩對肛門排氣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0,5(8):117-118.
[16] Vásquez W,Hernández AV,Garcia-Sabrido JL. Is gum chewing useful for ileus after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J Gastrointest Surg,2009,13(4):649-656.
[17] 周飛燕,許 勤,陳 麗,朱姝芹,劉 林.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9(47):843-844.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6
A
ISSN.2095-8803.2017.07.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