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洛+陳如票+蔣馨兒
(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摘 要】創新思維作為一種智力品質,在其創新性地認識世界、發現世界、創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有自覺的邏輯意識與邏輯思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這說明了創新思維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在結合我國大學生創新思維的現狀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搜索資料了解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所存在的問題,然后深入、全面地研究我國高校大學生在創新思維上所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很多大學生開始運用互聯網和利用互聯網去做事情,但是并沒有特別深入的去運用互聯網和了解互聯網的優勢及作用,這些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了他們的思維受到限制。而當前仍有許多舊模式和觀念制約著教育體制的創新,使其不能有一個突破性進展,從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著大學生們的創新,同時也不能促進大學生們對創新思維的培養。但是隨著互聯網和時代的發展,創新思維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當代大學生卻因為諸多原因跟不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
一、“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關系
(一)“互聯網+”的概念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指出,“互聯網+”是互聯網功能增強和應用的擴展,是互聯網化的新階段。故簡單而言“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二)創新思維的概念
美國心理學家科勒斯涅克認為創新思維就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件事情或表達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因此,創新思維是思維的一種智力品質,它是在客觀需要和倫理規范的要求下,在問題意識的驅動下,在已有經驗和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以及新獲取的信息的基礎上,統攝各種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利用大腦有意識的悟性思維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思維的敏捷轉換和靈活選擇,突破和重新建構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獲取的信息,以具有超前性和預測能力的新的認知模式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本質及規律,并進一步提出具有主動性和獨特見解的復雜思維過程。
(三)“互聯網+”與創新思維的關系
“互聯網+”與創新思維是辯證統一的,兩者之間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對立的一面。
“互聯網+”與創新思維相互融合,促進時代和產業的發展。比如龍再華認為“互聯網+”思維,就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所有經濟體進行重新審視的思維方式。在我們看來互聯網思維是創新的工具,正是有了創新思維才使得傳統行業進行轉型,開拓了新的發展之路,讓“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順應了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的大勢。
然而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沒有絕對的成功。“互聯網+”與創新思維也是相互對立的。互聯網思維需要創新,但并非有了互聯網思維就是在顛覆性創新。如果互聯網思維沒有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向去改變,那么所帶來就是具有風險的思維物化。
二、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問題
1.個人方面:首先在當今大學生之中,大多數人是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對自身創新思維的培養。其次許多大學生都沒有建立起符合當代社會的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導致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興趣。第三許多大學生對專業知識也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在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前還需要努力學習課程知識。最后大學生不懂得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工具來獲取信息,從而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
2.學校方面:首先各大高校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僅僅停留在表層方面,使教學內容不能夠適應當前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時代的步伐,從而制約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次多數高校雖然有了培養創新思維的意識,但是卻沒有進行一定的措施去實現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最后除了個別高校,大多數高校依舊沒有確切的創新類課程,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教育主要還是以創新創業的方式進行,讓學生以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創新方面的實踐活動。
3.政府方面:首先政府雖然出臺了許多政策去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和鼓勵各大高校開展各種創新思維培養的課程,但是相關政策還是不能夠支持系統性的創新課程體系。然后由于我國的應試型教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政府對高校教育創新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
(二)大學生創新思維成問題的原因
1.個人方面
從個人角度來說,造成大學生創新思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大部分大學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學習什么,所以不重視專業知識和無法知道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他們習慣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已經無法打破現有的固定思維,對創新沒有興趣。因為大學生缺少了專業知識的支撐和一定的創新基礎,所以無法自主培養創新思維。
2.學校方面
從學校角度來說,造成大學生創新思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學校的教育體制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老師的個人素質和教書水平有所欠缺等,從而制約了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大多數高校有心無力,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培養創新思維,并且開展不了創新類的課程。大多數高校對于創新思維的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這就導致了學生沒有多種平臺和方式去學習和培養創新思維。
3.政府方面
從政府角度來說,造成大學生創新思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政府的政策不夠具體,不夠細化,這就導致了許多鼓勵高校創新的政策不能支持高校開展創新類課程。政府并沒有重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這就導致了政府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校和學生去創新和培養創新思維。政府對高校教育創新改變的力度還不夠大,政府不夠重視教育對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政府也沒有加大力度和實施相關措施去鼓勵大學生培養創新思維。
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個人方面
1.多種平臺,多種實踐。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可以通過一些手機軟件或者微信公眾平臺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類創新實踐活動之中,并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快樂,提高自身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學校的網絡平臺參與到科研項目中,培養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創新思維的培養。
2.運用網絡,發散思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應該勤于實踐觀察,樹立創新意識。在信息化時代中,大學生需要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網絡資源選取一些個人興趣愛好的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從中獲得創新思維方法。因為多元化的知識對于思維的發散能夠帶來很大的幫助。
3.混合教育,多元學習。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的混合式教育模式不僅滿足了教師多元化的教學需求,還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使得學生學習的渠道除了在課堂之外,還能夠在網絡上進行學習,當然也可以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課程學習。
(二)學校方面
1.培養能力,推動創新。高校創新思維的培養根本在于教師是否具備了創新思維,因為創新科研工作在高校中一般是以教師為主體。現如今,雖然高校教師的素質不斷提高,但對于創新思維人才培養的優勢仍未得到充分發揮。對此,學校可以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之下,學校可以更好地培養和鍛煉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網絡教學設備的技術和能力。其次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不斷地學習,創新和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然后用創新思維去改革優化教學內容,徹底扭轉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內容相對滯后的局面。
2.體制改革,教育創新。創新活動就是對問題的感受能力、樹立問題的意識。在我國步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結合互聯網+的背景,高校能夠有效進行創新思維教育,使創新思維人才比例提高,提倡和鼓勵大學生多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工具來進行創新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我國高校對于促進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需要進行改革,進一步推動教育體制的創新。
3.多種途徑,多樣方法。學校可以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去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相關的科研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科研就是加入創造的過程,可以使得教學本身帶有研究性質,這會成為一個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首先例如將網絡課程和畢業論文加入到某項科研項目的研究中,甚至可以讓一些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通過網絡課程來了解某些教師的科研項目,然后幫助某些教師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使學生成為得力的助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其次在互聯網+這個背景下,我校結合實際開展了“挑戰杯”等科技比賽,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創新熱情,也能在互聯網和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得到系統性的科研素質訓練。最后學校還需要鼓勵學生多運用互聯網這個工具來進行創新創業活動,讓部分優秀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新的發明創造轉換為現實生產力以及擴大影響力,學校可以對此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方便學生科研創造的開展,課業上也可以對此提供一些退讓,例如開展網上課程,讓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學習,不會因為課業緣故對自身的興趣愛好、發明創造有心無力,這些幫助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極大的助力。在校園中形成科研自由的良好氛圍,提倡探究教學和實踐創新教學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
(三)政府方面
1.消除種種障礙,營造良好氛圍。在互聯網+背景下,政府需要不斷促進觀念轉變和制度的創新,深化管理和辦學教育體制,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消除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人才的種種障礙。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更為深刻地融入當代大學生教育體制,使得高等教育中能夠存在著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創新氛圍。政府應該從國家發展的大局層面出發,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平臺發揮輿論功效,從網絡信息開始引導大眾價值觀,同時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營造出一個支持大學生創新實踐的良好創新氛圍。提供相關政策支持,使得高校可以開設創新類課程。
2.鼓勵學生創新,加強思想引導。科技創新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手段,國家已經有了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等等,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更多利于大學生參與的競賽,讓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工具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開展各類競賽,起到促進高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政府在幫助大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方面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尤其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加快引導過程,使得教育體制改革的速度加快。政府層面要牢固樹立“教育是立國之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在全民中倡導崇尚科學,創新為魂的民族生存與發展的觀念,以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政策引導創新型國家建設。通過建立長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和不斷的體制制度改革創新,激發當代大學生和高校對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以創新推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開展創新競賽,提供政策支持。國家的相關體制可以鼓勵大學生,以及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目前政府對“互聯網+”有著高度重視,并且在全國方位內開展了各類創新競賽,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掀起全民創新的風氣。同時還降低創業門檻,鼓勵大學生創業,推出支持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的相關政策,促使大學生對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進行思考創新,引導他們利用自身和外部的優勢條件去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推進“互聯網+”發展的同時,加強創新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5.
[2]姚本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合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
[3]李克強.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R].2015.
[4]張繼生.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報,2009.
[5]翟純純.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現狀及培養對策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
[6]李存金.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途徑與機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
[7]陳君.大學生創新思維人才培養的研究和探索——基于浙江省經管類高職院校的調查[J].中國商論,2015.
[8]鄔賀銓.從互聯網到“互聯網+”[N].人民政協報,2015.
[9]陳一明.“互聯網+”時代課程教學環境與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研究與改革,2016(03).
[10]柳新華,宋廣文,孫建霞編著.創新致勝[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11]康曉玲編著.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12]龍再華.互聯網+:改變世界的新產業革命[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