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赫強+榮楠楠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商貿流通產業在當代經濟發展中充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能夠對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貢獻,并且是衡量一個國家與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參考之一。商貿流通產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擴大內需,其發展方式的轉變對經濟整體的發展方式存在著一定影響。新常態經濟發展路徑下,通過窺視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現狀,提出有效的發展方式轉變路徑,將有助于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商貿流通產業 發展方式 轉變 路徑
引言
近年來商貿流通產業在我國第三產業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逐漸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先導性產業,對提升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農民收入現狀、改善民生都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逐漸被重視。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成為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需要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剖析,對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改革路徑當中的重難點進行一一解決和剔除,需要對現狀的深入了解和對商貿流通產業未來發展進行合理規劃。
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現狀
2014年我國GDP總值是63646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到GDP總值的48.2%,比第二產業高5.6%。由此可見,我國經濟已經從工業主導開始向服務業主導轉變。201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014年批發零售業投資額為15669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25.7%,經濟新常態中經濟發展增速放緩,因而商貿流通產業對促進就業、穩定增長以及經濟的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因為商貿流通產業具有很大的就業彈性,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勞動密集,對于解決當前我國就業問題具有一定的自身優勢。
目前,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能夠覆蓋城鄉的流通網絡。城市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已經較成熟,形成了商店、便利店、超市、專業店以及購物中心等業態。同時,我國城市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從改革開放初期的505.2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2%)到2014年的226367.5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3%)。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例如上海、廣州等的人均商業面積已經能夠與發達國家相匹敵。隨著城鄉結合的深入發展,農產品進城以及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建設已經取得初步進展,更多的新穎的零售業態開始不斷從城市向農村涌進,形成覆蓋城鄉流通的網絡布局。
網絡時代的到來讓電子商務得到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加快。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過12萬億元,這個數字的背后是商貿流通產業的蓬勃發展形勢。當前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流通主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分別有集體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私營企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等。
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市場經濟處于產業升級與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轉折階段,在此期間,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方式亟需轉變,并以此來迎合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迎合國家“互聯網+”戰略與產業升級轉型的戰略需求。雖然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在發展方式轉型與轉變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點和重點,需要正確對待。
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難點
通過全面觀察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現狀,可以了解到目前產業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存在以下三個重點難點:
第一,要求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合理處理以及政府角色職能轉變的難點重點。首先因為政府的功能和市場的功能不同,應該在政府發揮作用的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將兩者的功能優勢結合起來。政府為商貿流通產業的未來發展進行大致規劃,并為其提供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讓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政府能夠在市場失靈的時候為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進行管制,合理處理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將商貿流通產業的各項工作做好。其次要求政府制定與商貿流通產業相關的政策文件,促進其更快發展。因為商貿流通產業和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服務,政府應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經營范圍予以放寬并降低稅費。再次,我國農村的商貿流通產業基礎設施十分欠缺,政府應該在整體科學合理的規劃下,引導商貿流通產業加大自己的投入,構建通暢的全國性物流網絡。最后,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當中的弱勢群體較多,而當前我國民生工程進行較慢,市場調節不足。
第二,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中產業發展不協調的難點。隨著我國新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消費水平與之前相比越來越高,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商貿流通市場與之相匹配,然而目前我國農村的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商貿流通產業與很多產業相關聯,農村的其它產業發展不足也會影響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我國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較差,導致物流運輸產業發展受限,很多地區甚至需要到縣城收取包裹,沒有完整的運輸體系,對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造成阻礙。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地區的倉儲業幾乎是空白,難以滿足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基本需求。雖然現在農村的交通狀況有所改善,但是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無法因為這單一的原因得到明顯提速。另外,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讓商貿流通產業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泛,由于產業發展不協調出現的很多流通過程當中的矛盾和糾紛,導致流通產業的運輸成本很高,給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帶來極大壓力,所以商貿流通產業亟待找尋新的發展方式改變當前的困境。
第三,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是有關部門的監管和消費者的市場監督。商貿流通相關監管部門主要是指行業協會,行業協會的監管能夠維持商貿流通市場的可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商貿流通產業的行業協會指一些經營同類商品生產、運輸以及銷售的企業聯盟組織,當行業協會發現組織內成員出現不誠信現象時,需要對該企業提出意見和整改期限,如果企業行為對消費者的權益造成損害,會以消費者權益為主對企業發出批評和警告,最大程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眾所周知,一個市場的成熟標志之一就是消費者能夠行使市場監督的權力,消費者通過市場監督能夠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失,而且能夠對相關企業的產品以及企業的信譽度進行監督,如果存在問題就可以到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以便規范市場行為,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外部環境。商貿流通市場同樣如此,消費者對商貿流通企業進行監督會對商貿流通企業起到巨大的督促作用,商貿流通產業的服務質量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進一步促使商貿流通市場競爭加劇,推動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