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建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022)
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研究
吳玲
(建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022)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就業成為了民辦高校的首要問題。因此,摸索出一條具有民辦高校特色、適合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辦學模式是保證民辦高校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文章對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優、劣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相應對策。
民辦高校;就業現狀;就業形勢;相應對策
自從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后,我國高等學校開始實施大幅度擴招。高校擴招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滿足廣大青年學生升學深造的渴望、緩解高中畢業生就業壓力乃至推動經濟內需,促進社會消費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然而,不容回避的現實是急劇的擴招使畢業生數量在短時間內成倍增加。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4萬,待業人數約34萬;2014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突破700萬,待業人數約188萬;畢業生每年仍在增加,2016年已達756萬,待業人數約196萬;2017年畢業生估計有795萬。大批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必然給廣大高校畢業生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就會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根據教育部2014年公布全國高校名單,全國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共計2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包括民辦普通高校444所);成人高等學校296所(包括民辦成人高校1所),占比20%。這表明公辦與民辦并存的多元化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民辦高校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直接影響學校的生源及其健康穩定地發展。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換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和探索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并摸索出一條具有民辦高校特色、適合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辦學模式是當前民辦高校保持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艱巨任務。
(1)民辦高校重視就業。民辦院校要想在社會樹立良好的口碑,必須解決就業問題。如果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品牌就不存在了。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能根據市場實際需要,逐步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路線發展。具體而言,民辦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多數學生成為了面向生產第一線和基層的實用型人才。
(2)專業設置優勢。民辦高校辦學機制靈活,對市場信息反饋快捷,設置專業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專業是民辦高校提供給社會的產品,而且產品適合社會需要。畢業于比較熱門和前景較好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就業競爭中獲得就業的主動權。從這一點來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就業方面有著獨特的專業優勢。
(3)學生就業觀念優勢。在就業期望值方面,與本科生相比,民辦高校畢業生對自身的定位比較務實。薪酬要求較合理,容易接受面向基層和生產第一線的工作。
(1)政府監管力度不夠。我國政府對民辦高校的監管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比如對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的監管,現在還缺乏一個法律明確確定的教育質量評估制度。部分民辦高校的投資人只關注其經濟效益的高低,卻忽視教育質量的提升。并且,由于缺少國家對民辦高校強有力的監督,許多民辦高校每年用于教育方面的經費較少。此外,政府監管的缺失還滋生出了個別高校亂收費等諸多問題。
(2)民辦高校自身不足。民辦高校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較晚,文化積淀較淺,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師資上沒有重點高校的雄厚師資。從一方面來看,民辦高校都普遍重視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為學生免費提供就業指導和就業信息,但是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普遍起步較晚,就業指導工作往往放在大三實習前夕才進行。授課老師并非就業部門的專職教師,講的不深、不透、不活。就業工作變成了職業介紹,沒有從學生一入校時就做引導,激發和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就業意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學期間的學習質量。使得畢業生在瞬息萬變的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從另一方面來講,因為學校的社會知名度有限,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經驗積累,辦學背景及校友之類的社會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很難通過民辦高校和老師等途徑拓展和增大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途徑和渠道。
(3)社會與用人單位的偏見。民辦高校高考錄取線偏低,這就導致了人們對于民辦高校學生的偏見,認為其文化水平及思想素質較低,不能勝任更高的職位發展,導致就業失去了一定的優勢。許多企業在面對眾多應聘者無從選擇的情況下,也往往片面追求畢業生的文憑和學歷。甚至某些用人單位為了宣傳形象擴大影響力一味提高用人標準,該用大專生的用本科生,該用本科生的用碩士研究生,該用碩士研究生的用博士生?;蛘咴谇舐氁笊显O置較高的門檻哄抬和炒作人才競爭激烈熱度,使這些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就業競爭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
(1)從國家角度來說。作為高等教育新的辦學形式,民辦高校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教育部門的重視,相繼出臺了很多好的政策和辦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階段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民辦、公辦高校二者不能放在一個管理層面上,要加大對民辦高校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學校辦學進行嚴格規范,為民辦高校畢業生在就業競爭方面提供優良的環境。政府應該在創造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以及維護市場競爭要求方面提供公平規范的就業競爭氛圍和環境。同時,各級政府應該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對自主創業實行適當的優惠,加大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以減輕社會剩余勞動力,設立廣泛有效的就業渠道。
(2)從民辦高校角度來說。①特色辦學。民辦高校應該通過調研,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的設置,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特色學科,招聘特色的師資,培養有特色的人才。民辦高校不僅要對學生因材施教,更要注重加強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性知識,強調應用性人才的培育目標。針對社會需求量少的專業,及時調整招生人數,避免出現學生“一畢業就失業”的現象。②技能培訓。民辦高校的職能不僅在于提供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使學生能夠更早適應以后的工作。這就要求民辦高校指導學生的就業實踐,引導其作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③校企合作。這是民辦高校適應市場的創新之舉,提高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根本。在民辦高校打造企業環境與教學環境相對應、互為依托的教育平臺,達到訂單式培養要求。
(3)從學生角度來說。①提高自身素質。民辦高校學生更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這是實現就業最根本的保證。同時要注重培養自身專業技能,在實踐和實習過程中把專業基礎知識應用于實際,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在最短的時間里,實現從“新手”向“老手”的轉變,貼近用人單位的需求。②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在信息化時代,民辦高校學生要通過多渠道積極了解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訓練,盡可能在應聘時能夠比較充分地展現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競爭力。
A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WU Ling
(Jian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zhou,Jiangsu 213022,China)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 school mod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mployment of private college graduat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employment of private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mployment of private college graduate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college graduates.
private colleges;employment status;employment situation;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G647.38
A
2095-980X(2017)04-0212-01
2017-03-05
吳玲,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