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琴
(東南大學附屬醫院江陰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400)
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及椎間盤射頻消融術護理探討
黃錫琴
(東南大學附屬醫院江陰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400)
目的 探討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及椎間盤射頻消融術護理。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6月共68例患者進行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及椎間盤射頻消融術,通過對手術配合及護理的探討,總結出此類手術各個環節護理要點。結果 68例手術順利完成,無中轉開放,未發生相關并發癥。結論 椎間孔鏡下手術強調完美的術前訪視,專業熟練的術中配合,細致認真的術后護理,為手術成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經皮椎間孔鏡手術;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護理
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1],是由于腰椎間盤勞損、退變,或在體外驟變、腰部過度負荷,導致腰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使中央的髓核從裂口向后突出,壓迫了神經根,導致了臨床上典型的腰腿痛癥狀[2]。經皮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術操作,術中創傷小、出血少、視野清晰、痛苦小、手術時間短、對脊柱穩定性破壞小[3]、術后患者恢復快等優點[4]。是利用一組特殊的器械,經后外側途徑,直接通過椎間孔安全三角區摘除突出椎間盤組織,以達到松解神經壓迫的方法[5],現將我院手術室護理配合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6年6月的68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8例,平均年齡48.2歲;左側癥狀明顯者35例,右側癥狀明顯者33例;L4-5突出者28例,L5-S1突出者40例?;颊弑J刂委熜Ч芳眩辉搁L期耐受,術前短期內腰腿痛癥狀加重,所有患者術前都經CT及MRI檢查顯示椎間盤突出。
1.2 方法
C臂機下定位確定椎間孔穿刺點,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后,以18G穿刺針穿刺至相應椎間孔下份,再次定位確定后以21 G穿刺針穿刺至椎間盤間隙,注入美蘭及碘海醇混合液2 mL,攝片顯示椎間盤形態明確,三級擴張套管逐級擴張,并以環鋸于椎間孔處行擴大成形,將工作套管置入相應椎間孔內,安置廣角椎間孔鏡系統及沖洗系統,保持術野清晰,徹底摘除突出變形髓核及纖維環組織后,神經根分離清晰,硬膜囊搏動正常,再以雙極射頻徹底止血,并行纖維環成形術,拔出工作套管,縫合皮膚,美敷包扎。
68例患者手術順利完成,無中轉開放,術中失血量10~20 mL。術后三天回訪,患者腰腿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圍手術期并發癥。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訪視
患者因長期腰腿痛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迫切希望早日康復,但也深知此類手術難度大,費用昂貴,術后易復發等而心理難免擔憂。術前一天,巡回護士進病房與患者和家屬面對面交流,給患者講解此手術優點,介紹麻醉與手術過程,結合宣教手冊使患者了解手術室環境,介紹同類手術后康復良好的病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手術治療信心。
2.1.2 體位訓練
利用術前訪視機會閱讀CT,了解患者主訴,明確患側肢體。與手術醫生溝通確定手術體位,指導患者進行側臥位或俯臥位訓練,增加體位耐受性,減少相關并發癥。
2.1.3 儀器設備及專科手術器械的準備
C臂機、鉛屏、鉛衣、椎間孔鏡成像系統及工作臺、等離子射頻儀、沖洗及吸引裝置;椎間孔鏡、各型穿刺針、導絲、導桿、套管、環鋸、中空骨鉆、工作套管及各型髓核鉗等專用器械和雙極射頻等。
2.1.4 常規手術物品
敷料包、手術衣、3 M手術巾及45*45有袋手術巾、長吸引皮管、Y型沖洗管、3000 mL生理鹽水液袋、美敷等。
2.1.5 藥物準備
圍手術期抗生素、碘海醇、美蘭、慶大霉素、凝血酶、力月西等。
2.2 術中護理
2.2.1 巡回護士配合
術中使用儀器設備多,合理環境布局成了關鍵點安排在空間較大的層流手術間,側臥位手術術前取下手術床頭板,手術床適當前移,床尾接清創臺,保證床尾有足夠空間放置無菌臺和人員走動;預先將椎間孔鏡成像系統、C臂機成像系統和顯示屏放至患者身體前側中部,以利術者觀看圖像和手術操作;吸引及射頻儀位于患者頭部兩側床邊,鉛屏置于患者背側以利術者術中攝片時自我防護。俯臥位手術術者站位于患側,儀器置于對側。
靜脈通道的建立及心電監測:在患者上肢建立靜脈通路,術前0.5~1小時使用抗生素,監測患者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心電圖,以利術中用藥及病情觀察。
正確安置手術體位:嚴格執行手術體位擺放流程,根據CT及患者主訴放置側臥位:取下手術床頭板將手術床上移,床尾接清創臺,患者完全側臥于手術床中下部,患側在上,后背與床沿平齊,腰部墊軟枕暴露手術野,腋下墊長條硅膠保護臂叢神經,上側擱手架用硅膠間隔,兩下肢向腹部屈曲,以軟枕間隔,臀部及雙脛前置骨盆架,注意避免影響C臂攝片。手術醫生站在患者背側進行手術操作,C臂機或腔鏡系統放在患者前側,有利于手術醫生直視屏幕。俯臥位:患者盡可能臥于手術床上部,頭部置于頭圈與手術床頭平齊,胸腹置于OKL俯臥位墊,大腿及脛前置軟枕使膝部足尖避免受壓,雙手屈曲向上放于擱手板,以利于術中拍片。術者站位于患側肢體,顯示屏或C臂放于對側。
保障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協助技師應用C臂機完成正側位攝片定位,確定穿刺路徑,術者建立工作通道后,撤退C臂機連接腔鏡系統、沖洗吸引裝置、雙極射頻,正確調節各項參數,及時排除故障,保障正常運行。關注沖洗液壓力與速度,及時更換灌注液及吸引瓶。
2.2.2 洗手護士配合
整理及連接:提前20分鐘上臺,分類整理無菌敷料及器械,再次檢查手術用物完整性及性能,協助醫生消毒鋪單,C臂X線接收器套上無菌套。
協助麻醉:遞5 mL注射器用1%利多卡因行穿刺點皮膚、皮下和深筋膜組織及小關節突局部浸潤麻醉。
椎間盤顯影:遞18 G穿刺針穿刺至相應椎間孔下份,再次攝片定位,確定后遞21 G穿刺針穿刺至椎間盤間隙,注入美蘭及碘海醇混合液2 mL,攝片顯示椎間盤形態明確。
逐級擴張:以導絲、導桿、套管的順序逐級擴張軟組織,遞綠黃紅三級擴張套管逐級擴張后,給于環鋸行椎間孔處擴大成形。協助術者將工作套管置入相應椎間孔內。
摘除髓核:分別連接固定成像系統、沖洗吸引管路及雙極射頻連線。在工作套管內安置廣角椎間孔鏡,持續沖洗保持術野清晰,遞各型髓核鉗,徹底摘除突出變形髓核及纖維環組織。
使用雙極射頻:遞雙極射頻徹底止血,收縮組織或突出物、消融髓核及纖維環成形。
關閉切口:手術完畢,反復沖洗創面,拔出工作套管,縫合皮膚,美敷包扎。
2.3 術后護理
2.3.1 患者安置及護送
術畢撤出各連線及無菌敷料,安置患者仰臥位,再次監測生命體征,協助醫生行直腿抬高試驗,檢查確認手術效果,必要時幫助患者更換浸濕病員服。護送患者回病房。
2.3.2 儀器設備及器械管理
椎間孔鏡手術主要依賴儀器設備,其性能好壞直接影響手術進程及手術效果。術畢要以高度責任心清潔整理C臂機、腔鏡系統和等離子射頻儀,定位放置。穩拿輕放鏡頭和攝像頭,避免跌落。光源應調至最小再行關閉,光纖應無角度放置(直徑)15 CM)。最小化拆卸手術器械,軟布清洗器械表面,禁忌使用鋼絲棉,軟刷及高壓水槍沖洗管腔器械;鏡頭嚴禁超洗,多酶溶液浸泡超洗其余器械,充分溶解有機物,最后用高壓氣槍或干燥箱干燥,按器械性能采用合適的方法滅菌。
3.1 注重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患者術中采用局部浸潤麻醉,患者處于清醒狀態,常有不同程度焦慮和疼痛;手術時間可長達2~4小時,患者往往不能耐受長時間的側臥位(或俯臥位),因此手術護士要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解答各種疑問,適當調整體位,安慰和鼓勵患者,緩解不良情緒。必要時協助醫生應用鎮靜鎮痛藥物,減少術中不適。
3.2 保持手術區域及器械無菌
長時間手術,因沖洗液的大量應用會導致手術敷料浸濕而破壞無菌屏障,因此術中常規同時使用一次性防水大單、3M含碘手術巾和有袋手術巾,潮濕處及時加鋪無菌巾,以保持手術部位干燥;操作臺面制作無菌袋,放置手術器械避免掉落影響使用。
3.3 加強術中觀察
術中巡回護士應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匯報醫生處理;傾聽患者主訴,耐心做好解釋;觀察手術體位引起的不適,及時調整以免引起皮膚、關節及神經功能等損傷;觀察用藥后反應,避免減少不良反應;配合術者行直腿抬高試驗,了解手術效果。
3.4 加強術中職業防護
經皮椎間孔鏡手術在C臂X線下完成,因此需準備鉛衣、鉛圍脖、鉛屏風,術者加強自我防護,避免職業損傷。
椎間孔鏡下髓核射頻消融術只有經過系統學習和培訓的??谱o士才能嫻熟地完成手術的配合工作[6]。通過術前訪視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周密準備各種用物;術中合理環境布局,正確安置手術體位,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默契醫護配合;術后細致關愛患者,保障手術順利安全完成。
[1] 陸海鵬.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3,22(24):95-96.
[2] 陳孝平.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7.
[3] 張 超,周 躍,初同偉,等.椎間盤鏡下與開放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對椎旁肌損傷程度的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21(4):287-289.
[4] 李平元,蘇小桃,歐 軍,等.經皮椎間孔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10):1070-1072.
[5] 劉 剛,趙建寧.Arica Dexawa.經椎間孔內鏡下椎間盤摘除術初步體會[J].頸腰痛雜2009,30(2):106.
[6] 朱 霞.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手術配合[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1):118-119.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
B
ISSN.2096-2479.2017.19.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