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紅,周 漪
(江蘇揚州大學附屬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熟 215500)
嚴重手腕部掌側切割傷的圍手術期護理
陶敏紅,周 漪
(江蘇揚州大學附屬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熟 215500)
目的 探討嚴重手腕部掌側切割傷的圍手術期的護理對策。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嚴重手腕掌部切割傷51例,術前傷口加壓包扎止血,術中顯微外科修復,結合術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取得良好的療效。結果 本組患者,術后傷口均一期甲級愈合,無感染病例,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根據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分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優(yōu)良率為94.1%。結論 術前積極做好心理護理,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配合醫(yī)生盡早進行急診顯微外科手術。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加強飲食營養(yǎng)及生活護理,減少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并耐心指導患者進行不同階段的康復功能鍛煉,是保證患者患肢康復的關鍵。
切割傷;圍手術;護理
在日常生活中,手腕部掌側的切割傷容易造成手部重要的血管、神經、肌腱損傷,如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影響手的功能。臨床上通過急診顯微外科技術修復受損的血管、神經、肌腱,以盡最大程度地恢復手部功能,降低傷殘率的發(fā)生。手外傷術后的治療效果,除了手術時間、手術方式、手術技巧以外,還與術后有效地護理和康復功能鍛煉密切相關【1】。本科收治嚴重手腕掌部切割傷51例,術前傷口加壓包扎止血,術中顯微外科修復,結合術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嚴重手腕掌部切割傷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齡在15~65歲,平均年齡在33.8歲。左側30例,右側21例。損傷部位:手指15例,手掌5例,腕部31例。損傷原因:自殘5例,刀割傷10例,玻璃切割傷15例,機器切割傷15例,其它傷6例。損傷程度:單純肌腱損傷5例,單純神經損傷4例,肌腱合并神經損傷11例,肌腱合并血管損傷6例,神經合并血管損傷1例,血管肌腱神經同時損傷24例。患者均予急診顯微外科一期修復,損傷肌腱采用3-0無損傷線改良keller法直接縫合修復,神經血管均在顯微鏡下操作,神經采用外膜縫合法修復,血管采用端端直接吻合。術后前臂石膏或支具托固定,腕關節(jié)屈曲30°~45°,掌指關節(jié)屈曲50°~70°。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嚴重手腕部掌側切割傷的發(fā)生,都是由于意外傷害造成,會使患者產生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的情緒,加上受傷后手腕部出血量多,患者飲酒、自殘等個人原因,對周邊環(huán)境、就診時間、就醫(yī)快慢等都會產生情緒波動,易激惹等負面情緒,造成對醫(yī)護人員的不理解,甚至人身攻擊,從而延緩術前準備工作,延遲急診手術進行。因此,責任護士應及時進行心理護理,最大程度緩解其心理壓力,并及時和家屬做好溝通工作,使其能及早進行手術治療。特別是部分酒后、自殘患者,更需要做好安撫及溝通工作,有效配合完成急診手術,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
(2)傷口護理
嚴重手腕部掌側切割傷,由于累及肌腱、神經、血管損傷,出血量多,一般情況下可通過傷口無菌敷料加壓包扎可起到止血作用。但部分患者傷口較深,特別累
及尺、橈動脈時,出血迅猛,并呈搏動噴射樣出血,通常需要上臂空氣止血帶止血。切忌盲目用止血鉗鉗夾止血,造成尺橈動脈二次損傷,影響手術中血管吻合再通;切忌用皮條在前臂出血部位近端捆綁止血,這樣反而會加重傷口出血。上臂止血帶的應用,需注意 ①捆扎部位,應捆綁于上臂上1/3,避免捆綁位置過低造成橈神經醫(yī)源性損傷;②應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并每隔60 min松止血帶5~10 min,避免長時間后引起前臂不可逆性缺血性損傷;③避免反復拆卸傷口敷料觀察傷口病情,造成出血量的增加。
患者手術前,接診護士應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無論是否存在休克現象,都應開通靜脈通路,同時抽血急查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等術前檢查,密切觀察患者血壓、
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若存在休克征象,應積極抗休克治療,補充代血漿等液體,并抽血樣備血處理,補液后密切留意觀察血壓變化。另外需注意的是,高齡合并心臟病患者,在補液時應適當控制補液量及補液速度。
1.2.2 術后護理
(1)體位護理
患者在急診顯微手術治療術后,一般需要平臥位休息,合并血管損傷吻
合手術的需要絕對臥床5~7天。術后患肢石膏托或支具托外固定,置于功能位,并抬高
30°,有利于患肢靜脈回流、腫脹消退,同時需注意麻醉術后患肢喪失知覺,避免長時間壓迫造成局部疼痛麻木,甚至皮膚壞死。術后禁忌患側臥位,患肢禁測血壓。術后注意患肢保暖,特別是在冬季寒冷天氣,禁忌使用熱水袋或暖手寶等保暖工具,可使用烤燈持續(xù)照射保暖。通常使用40~60 W的TDP燈,距離患者患肢30~40 cm,且需注意燈距,距離太近,容易燙傷患肢皮膚;若距離太遠,保溫效果不夠,會引起吻合血管痙攣。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注意患者指端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反應及充盈度,以及患肢石膏內腫脹程度,如有異常情況需及時向醫(yī)生匯報。本組中有2例因紗布敷料包扎過緊、1例石膏固定過緊影響末梢血運,予松解換藥處理后血運恢復。術后3天可半臥位休息,2周拆線,可下床活動。
(2)飲食與營養(yǎng)
患者臥床期間,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富含纖維素的易消化的食物,以促進組織恢復及傷口愈合。保持大便通暢,并鼓勵患者多飲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術后嚴禁吸煙飲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含咖啡因類的飲料。
(3)病房管理
術后病房應保持安靜、舒適,室溫控制在23°~25°左右,相對濕度在50%~60%。特別注意的是,夏天空調冷氣不可直接對準患肢吹,避免強冷刺激引起血管痙攣;冬天長期空調制熱后室內容易干燥,需保持適當濕度,可在空調通風口放盆水,或地面濕式打掃。病房內嚴禁吸煙,不僅是患者禁止吸煙,同時也要叮囑陪護及探視人員禁止吸煙,避免煙霧中尼古丁刺激吻合血管,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病房內要有良好的光線,以便有利于觀察手指末梢血運。
(4)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在手外傷顯微外科手術整個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從患者發(fā)生事故意外受傷的恐懼心理,手術過程的害怕心理,術后患肢疼痛的煩躁、緊張心理,到最后對治療費用、術后恢復的焦慮心理等,這些都需要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干預疏導,從而減輕患者思想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另一方面患者術后疼痛造成的緊張焦慮情緒,會增加術后血管危象的發(fā)生。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是防止術后發(fā)生血管危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針對術后疼痛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止痛藥物或止痛泵。向患者解釋病情及術后注意事項的重要性,使其積極配合康復治療,介紹同病房內類似成功病例得以借鑒,增強對疾病康復的信心。積極有效地心理護理對患者機體康復可起到促進作用[3]。
1.2.3 病情觀察
嚴重手腕部切割傷患者會出現休克征象,術后應對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護,每小時監(jiān)測血、脈搏,并通過創(chuàng)面紗布滲血情況,結合術前術中出血量、全身情況、面色、術后血紅蛋白檢驗等,判斷是否需要輸血抗休克治療,待病情穩(wěn)定后可停止監(jiān)測。合并血管損傷的患者,需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注意患肢末梢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反應及充盈度。也可應用手夾式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儀進行監(jiān)測,正常在95%~100%,若低于90%,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說明吻合血管出現血管危象。密切觀察患肢石膏內腫脹程度,注意繃帶松緊度,太松起不到制動作用,太緊會影響血運。本組中有2例因紗布敷料包扎過緊、1例石膏固定過緊影響末梢血運,予松解換藥處理后血運恢復。術后24~48 h是術后血管危象高
發(fā)期,特別是夜間,需加強巡視觀察,如有異常情況需及時向醫(yī)生匯報并配合處理。
1.2.4 藥物應用
術后遵醫(yī)囑常規(guī)“三抗”治療。切割傷患者需要應用很多肌注藥物,如破傷風抗毒素,神經營養(yǎng)藥物一鼠神經生長因子,解痙藥物—罌粟堿、654-2,抗凝藥物—肝素鈉等。其中部分藥物長期肌注后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局部出現皮疹,硬結,注射部位疼痛、皮下血腫等,因此肌注時需經常更換注射部位,囑患者局部熱敷緩
解疼痛,減少硬結發(fā)生,同時注意全身情況的觀察。本組病例中有1例患者在給予破傷風皮試時出現過敏性休克,予吸氧、注射腎上腺素等對癥處理后緩解。
1.2.4 康復護理
康復指導是針對患者患肢進行一系列科學、系統(tǒng)、有效地康復訓練指導,使其最大可能地恢復患肢功能。早期康復活動,既有效防止肌腱粘連,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周圍水腫,還可以預防關節(jié)僵硬及肌肉萎縮。術后患肢的康復功能鍛煉,屈肌腱及神經損傷應指導其被動屈指,主動伸指,不可顛倒,避免肌腱神經再斷裂。康復鍛煉應循序漸進,不可過度康復活動,也不可暴力活動。術后3~4周為肌腱水腫期,修復肌腱容易再斷裂,需囑患者切勿自行去除外固定物,并在支具托保護允許范圍內進行,逐漸增加活動次數及幅度。術后一月拆除外固定物,可較自如進行康復訓練,適當進行手指伸腕伸指牽拉,最大限度恢復手指掌指關節(jié)及腕關節(jié)活動范圍,避免強力牽拉造成肌腱再斷裂。夜間可繼續(xù)支具托外固定制動半月。術后2月開始適當負重練習,3~6月內逐漸恢復正常工作能力。本組中2例因康復活動不到位,發(fā)生肌腱粘連,行二期肌腱松解術。
本組51例患者,術后傷口均一期甲級愈合,無感染病例。術后隨訪3月~2年,手功能及感覺恢復良好,其中2例術后發(fā)生肌腱粘連予二次松解手術,其余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根據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分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4],優(yōu)40例,良8例,差3例,優(yōu)良率為94.1%。
嚴重手腕部掌側切割傷,容易傷及手部重要神經、肌腱、血管,怎樣才能盡最大程度
恢復手部功能,減少手部后遺癥,這是手外傷后治療的主要問題。這不僅需要依靠醫(yī)生精密的顯微外科操作技術,科學、有效的護理工作也至關重要。護理人員在圍手術期的各種護理工作,關系著患者日后手部重要功能恢復的成敗。在本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醫(yī)護緊密合作,術前積極做好心理護理,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配合醫(yī)生盡早進行急診顯微外科手術。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加強飲食營養(yǎng)及生活護理,發(fā)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減少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并耐心指導患者進行不同階段的康復功能鍛煉。通過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結合醫(yī)生的精湛技術,才能使患者及早恢復,投入日常生活工作。
[1] 陳汝純,王其素.手部屈肌肌腱斷裂修復術后的觀察及護理[J].右江醫(yī)學,2010,38(3):369-370.
[2] 常淑娟.股前外游離皮瓣術后發(fā)生血管危象行探查術7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6):6459-6460.
[3] 李曉芳.手外科穿支皮瓣移植術后血管危象的護理策略[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4):494-495.
[3] 潘達德,顧玉東,侍 德,等.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19.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