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云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貿易系,湖南 衡陽 421002)
“產學研”結合視角下高職經管類專業教育發展的新常態芻議
王成云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貿易系,湖南 衡陽 421002)
“產學研”三者在本質上是相互聯系的,產離不開專業的科學技術以及人才,同時,學業必須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學習中要重視那些高端技術;而研與學習知識以及專業人才是相互聯系的,很多研究的課題大部分是來自生產實踐。文章基于“產學研”結合的視角,對高職經管類專業教育發展的新常態進行了分析。
“產學研”結合;經管類專業;新常態
首先,高職院校,特別是地方性的院校都有其顯著的特征,即要適應區域市場經濟的新常態,所以其辦學宗旨主要是服務社會發展與區域經濟新常態。其次,因為大多數高職院校的主辦單位都是政府,其需要獲得更多政府的支持,也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服務與區域的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意識。同時,高職院校與全日制高校的培養人才目標有所不同,其主要是為了培育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其就業導向性非常強,其培養的人才必須要與該區域的市場發展需求接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逐漸進入了新常態的發展狀況,在這一發展形勢下各個區域的就業需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因而,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設置也應該相應地發生一些改變,必須做好對市場需求的調查和評估,并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專業結構設置,最終在變動中使專業更為合理、科學,以培養出適應經濟發展需求且無可替代的人才。
政校行企共同辦學將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因為這能使理論緊密結合實踐,從而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實踐也能擺脫盲目性從而變成有目的、方向、指導的教學。政校行企共同辦學對社會優勢資源的整合、縮短學校和崗位需求的差距有利;對學生充分與社會接觸、就業競爭力的提高有利;對教育空間的拓展、學校知名度的擴大有利。因此,高職教育的辦學必須將傳統的封閉式模式打破,積極面向行業、企業以及經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深入貫徹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深化校行合作和校政合作,加快實現高職教育的“三個合作”的最終目標。高職教育要主動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發展需求接軌,要展現自己的優勢,并吸納更多的企業和行業等社會力量的支持,在此基礎上,要進入市場進行調查和評估,了解現階段各個行業的發展需求,并按照其需求來進行改革,融合企業、行業以及產業三大要素的內容,并建設一個開放性的辦學體制,將高職教育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高職教育要將產學研結合實現。①與政府主動合作,以建立一個良性互動關系。政府是校企合作不斷發展的重要推手,校企合作要實現真正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因而,高職院校要將政府的資源配置與政策調控作用充分發揮好,促使政府為高職教育“行方便”,例如出經費與政策。同時,高職教育與政府的合作能夠將其服務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各項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讓政府發現并直接地感受到高職教育在培育人才促進經濟全面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加重視高職院校的作用,實現其與高職院校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②與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行業協會多層次、全方位地展開合作,以將行業協會的牽線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能夠給學校提供多方面的幫助,例如畢業生招聘會的組織、合作企業的推薦、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技術研發平臺的共建等等。以溫州服裝學院為例,該學院是由溫州市服裝行業協會與溫職院共同合作建立,主要是為了給溫州服飾行業培養設計師助理、服裝樣板師等人才,并為其提供服裝技術服務。
(1)校園文化:以實踐基地為主。高職教育要使自己培養的人才能夠擁有較強的技能,就必須將實踐性教學加強,也就是說必須形成以實踐基地為主的校園形態。由于大部分高職學生高考成績較差,因而其本身就沒有很多學習的熱情,也不適合總是課堂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進一步讓學生喪失對專業的興趣,并不適用于高職教育,而高職教育的校園文化也不應該以教室為主,而應該在重視教室的同時走向室外。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中應該增加一些優秀企業文化的內涵,并加入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現象的關注,將職業技能與實際工作等結合在一起,以使學生能夠有機會體驗真實的工作場景,因而要加強校企結合的廣度和深度,在校內建立實訓基地,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的實操技能。這一實訓基地通俗意義上來說也就是“教學工廠”,這一工廠的規模按照學校的專業設置、學生數量以及實踐教學的需求所決定。現代高職教育中實踐教學課時必須超過50%,這也意味著“教學工廠”的面積要比教室的面積大。由此,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必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因此要加強“教學工廠”的建設,發展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
(2)專業課程體系:以核心能力為主。專業課程包括很多方面且功能互不相同,分別為導論功能、技術核心作用以及擴展功能等,其中,就具有導論功能的課程來說,其主要是要培育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注重的是培育學生的實用技能。而具備專業核心功能的課程則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適應崗位核心能力,使其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即高職學生的特別性地位。所以在設置專業核心課程時,首先,差異分析產業的各類崗位,也就是挑選出適合高職學生就業的崗位,確定核心崗位。其次,根據分析核心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與素養,相應地開設專業課程,即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一般不是獨立的課程,而是由4~6門課程共同組成,課時大約為300~500,且必須要做到“強”且“精”,最終達到不可替代的地位。專業拓展課程的功能是為了給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其要求沒有專業核心課程高,它只需要學生了解知識、知道方法、懂得學習便可以。由此,高職教育專業拓展課程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要“會”行業基礎課程、要“精”專業核心課程、要“懂”專業拓展課程。
(3)師資隊伍:以“三能型”為主。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高職教師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教師除了具備“雙師素質”之外,還需要具備研究能力,因此教師應該走“三能型”道路,作為“三能”主要是指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要“能”;教師的實踐經驗、實操技能要“能”;教師的教學研究以及開發創新替企業解決問題使研究成功轉變為產品的能力要“能”。高職教師只有成為“三能型”教師,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學生的實踐技能,才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校企結合地順利進行,但是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這種“三能型”教師是非常少的。
[1]王耀華.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2.
[2]易小芳.新常態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創新[J].教育與職業,
2015,(27):9-13.
On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View 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WANG Cheng-y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Career Technical College,Hengyang,Hunan 421002,China)
Industry,university,and researchare interrelated in nature.Industry can't be separate from profes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At the same time,studies must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life,and high-end technology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in learning,while research and learning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are interlinked.Most of research topics are from the production practice.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ew normal
G719.2
A
2095-980X(2017)01-0215-02
2017-01-16
王成云(1974-),男,湖南衡陽人,碩士,副教授,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