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摘要]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多樣化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開展多樣化教學包括創設生活情境、組織小組討論、設計開放性練習等。
[關鍵詞]多樣化教學;生活情境;小組討論;開放性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031-01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注重開展多樣化教學,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題,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初中數學課堂充盈魅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一個熟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分式》時,教師在課堂伊始,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2010年,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到上海世博會參觀。有人對某一時間段內的參觀者人數進行了統計。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我們可以知道,前a天里,平均每天到此來參觀的人數大約為35萬人,后b天里,平均每天大約有45萬人,那么在(a+b)天內,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世博會參觀呢?”學生被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所吸引,求知欲望十分強烈。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列出了相應的算式:(35a+45b)/(a+b)。然后,教師又繼續提出了幾道實際應用題,并讓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解決完這些實際問題后,感到非常有成就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隨后,學生觀察到這些算式,并產生好奇,問:“這些算式有什么特殊之處嗎?為什么教師所給的問題,最后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一種貌似分數的形式呢?”此時,教師引出分式的概念。
創設生活情境可很好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組織小組討論。促進學生合作交流
“獨木難成林?!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習他人的長處,從而達到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教師沒有選擇直接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將課堂交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有學生在小組內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已經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間接地知道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這一性質。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一性質出發,探究、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其他性質?!贝藭r,又有學生說:“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我還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驗證了我的猜想。首先,我畫出了一條對角線,并利用“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得到一些角相等,最后又找到一條公共邊,利用SAS的判定方法得到兩個三角形全等,得出對應邊相等,最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相等。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整個課堂教學非常順利。
小組討論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互動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與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設計開放性練習。活躍學生的思維
初中生的思維正處于開發、發展的重要階段。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促使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因式分解》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道找規律的練習題:觀察下列的一些等式,并根據這些等式中的規律,寫出第五個等式。
x2-1=(x+1)(x-1);
x4-1=(x2+1)(x+1)(x-1);
x8-1=(x2+1)(x+1)(x+1)(x-1);
x16-1=(x8+1)(x4+1)(x2+1)(x+1)(x-1)。
學生都陷入沉思中。這時,有學生發現等號的左邊都是x的n次方減去1,并且這些指數都存在著一定的規律,都是上一個指數的2倍。很快,學生便想到,第五個等式等號的左邊為x32-1。然后,學生開始探索等式等號右邊的規律。此時,有學生說:“每一個算式都包含上一個算式等號右邊的算式?!睂W生就這樣觀察、分析這些算式,并從中尋找突破口,大膽地創新驗證。很快,學生得出最后的結果:x32-1=(x16+1)(x8+1)(x4+1)(x2+1)(x+1)(x-1)。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設計開放性練習,有效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