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高校教師在素描寫生課堂上的一些教學思路。教師要讓學生擺脫考前的繪畫模式,打開思路。考前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作畫方法。鼓勵學生在寫生時尋找適合自己的角度、構圖、表現方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釋放激情和活力。
【關鍵詞】高校;素描寫生;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212-01
素描這門課程對于高校美術類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學生對素描并不陌生,因為在進入高校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素描基礎。很多學生對于高校開設素描課的意義理解得并不深刻。高校素描課與高考素描相比,并不僅僅是將畫面的紙張變大了,作畫的時間拉長了,單純提高造型能力。事實上,高校素描課需要學生加入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表現欲望,改變面對事物寫生時的一些思維定勢和表現方式。高校素描寫生課是素描教學中常見的課堂方式,學生面對真實物象時,可以從個人角度生發某些情感再加以發揮,不斷保持面對物象的新鮮感和飽滿的表現欲。
擺脫高考模式是教師必須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的問題。擺脫高考模式,并不是對高考前的素描學習做全盤否定,而是在對畫面整體把握方面有了新的追求。例如,高考時強化形體感,進入高校后,不需要刻意強調形體,而是依據畫面的感受處理形體問題,形體在畫面占的比重降低了。高考時的素描帶有一定的模式性,個人情感因素比較少,進入高校后,更加注重情感在畫面中的表達,即便是在教室寫生靜物也要有一定的情感表現。因為“真正的畫家不是按照事物實際存在的樣子來畫它們,而是根據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感覺來畫它們。”對于畫面而言,細節的出彩固然可以增添畫面的耐看性,但是畫面整體情感的傳遞和訴求更具有吸引力。在寫生課堂上,如實記錄所看到的事物已經不能滿足畫面要求了,有目的、有選擇地表現更能夠激起學生對繪畫的興趣。
在作畫之前,教師應當鼓勵和幫助學生找到寫生的角度,當然,應盡量避免一些常規的角度,尤其是看到一些熟悉的題材時更應當如此。面對熟悉的物象,改變視角后可以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比起面對新的事物,更能讓人產生激動的情緒。例如,當學生寫生一個模特時,通常人們都會畫頭像、胸像、半身、全身,但是我們可以嘗試站在模特的背后,俯視模特的腿、腳,只讓腿腳進入畫面。當那些熟悉的瓶瓶罐罐擺放在靜物臺上時,學生可以嘗試觀察靜物臺的環境,有時可以將整個靜物臺放進畫面,靜物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縮小了,靜物臺變成了畫面的主體。
在寫生之前,構圖是學生需要重視的問題。素描雖然是西方藝術,但是構圖的重要地位在中國傳統藝術中也體現出來。中國畫強調“經營位置”就是在論述構圖的重要性。很多學生對構圖有著極為強烈的思維定勢,即主體物放在畫面的黃金分割線。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做法是對的,但是這種方法卻不是唯一的。構圖的改變和新穎會帶給人強烈的新鮮感,營造出別具一格的畫面形式。例如,當畫面的主體物集中出現在左下角、右下角時,會給人一種向下壓、墜的感覺。縱向型的畫面讓人覺得有很強的張力,有時它需要一些橫向型的事物進行互補;同樣,橫向構圖給人均衡衍生感,有時它也需要一些縱向型的事物進行互補。構圖的多樣化需要精心設計,學生雖然是在寫生,但是也可以對整體布局做出設計。
當學生面對寫生物體的時候,其實是有多種表現方法的。盡管素描是一種單一表現手法的藝術種類,但是從歷代大師的經典素描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
赫爾拜英的素面人物比較注重體積、光影;尼古拉費欽的作品比較注重線條的運用;席勒喜歡畫很瘦的人物,或者故意將人物畫得很瘦。高校學生可以借鑒大師的這些表現方法,使素描寫生變得豐富有趣。
學生寫生的過程其實也是創作的過程,有時可以運用夸張手法讓造型具有鮮明特色。有時也可以做出極為簡潔的處理,如用線條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法,除了輪廓線外幾乎沒有多余的調子。有時也可以做出十分豐富復雜的處理,用調子表現光影或者一種氣氛。
寫生時面對的物象是有限的,在這些具體的物象周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出一些自己喜歡的、適合畫面的背景,這些背景可以是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些圖案、圖形。學生可以通過改變材料從而改變畫面,例如,對紙張做一些肌理或者處理,再在上面作畫,這樣效果會不一樣。
總之,高校素描寫生課應當是豐富的、具有包容性的課堂,當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時應當給予指導,幫助他們將這些想法完善和豐富。
參考文獻:
[1]蘇高禮.中央美術學院素描教學[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3.
[2]荊成義.畫壇巨匠-席勒素描[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2.
[3]熊震.造型拓展訓練[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4.
[4]荊成義.畫壇巨匠-倫勃朗素描[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彭雅欣(1988-),女,漢族,湖北黃石人, 碩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