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文+杜雪梅


摘 要:由于中國校服的發展大多受風俗習慣、社會風尚的影響,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校服最能體現傳統民族服飾文化與現代服飾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將漢代服飾圖案應用于現代校服設計中,從而尋找到傳統漢代服飾與現代校服文化之間的平衡點,將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
關鍵詞:漢代服飾圖案;現代校服;創新設計
1 漢代服飾概述
千奇百態、形態各異的中國歷代服飾圖案造就了中國服飾文化獨特的魅力。漢代在經濟上繁榮昌盛;在政治上對外開放,交流頻繁;在服飾文化上具有極高的審美藝術成就,引領了中國數千年的服飾文化發展。我們要想更好地把握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特點,需要對漢代服飾圖案進行充分研究,進而對現代服飾進行重構設計。
漢代服飾是由造型、紋樣、色彩、面料等諸多元素共同組成的。在造型上,主要有曲裾、直裾、交領、袂袖、系帶等。漢代服飾仍然是延續以往的設計風格,以深衣為主,均為交領右衽,衣裳上下相連,續袵緣邊(續袵是指將衣襟接長,穿時繞到背后);衣袖有寬窄兩種,袖口大多都緣邊;外襟有直有曲,分為曲裾深衣(如圖1)和直裾深衣(如圖2)。
漢代服飾的紋樣、色彩、面料等都具有等級森嚴的差異。紋樣大多是把自然景物與人們的希冀愿望相結合,有豐富多彩的寫實動物、花卉紋樣,帶有寓意的吉祥紋樣和“十二章”紋樣等,以強烈的神話色彩表現在紋樣的設計應用中。漢代服飾在色彩上推崇黑色,但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服飾的色彩開始亮麗起來,主要以明快的色調和強烈醒目的對比色系為主要特征。漢服的主要原料為麻布、葛布、絲和動物毛皮。雖然從印度進口的棉花、棉布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但一直沒有得到普及。而絲綢制品仍然是上層社會的主要服飾用料,由于絲綢制品的珍貴性限制了其大面積的普及,因此普通百姓的衣料主要還是麻布和葛布。漢代經濟的穩定發展為服飾文化奠定了基礎,社會制度和思想學術影響了漢代服飾圖案的形式。
2 現代校服概況
從辛亥革命到20年代,初次出現了制服式校服,奠定了中國式學生制服的里程碑,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等級劃分衣著限制的制度。新文化運動的新趨勢是喚醒人們對美的追求、對個性的追求,這些都體現在校服上。當時,最典型的中國式男子校服是中山裝,而受日本款式影響的制式裝校服則是女校服的設計,這兩款校服的設計在當時都得到了學生們的追捧與喜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學校校服開始以運動裝為主,不區分性別差異,風格相似,臃腫丑陋的特點一直為國人詬病。盡管社會時尚審美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校服的設計一直停滯不前,在某種程度上壓制了年輕人的天性和對美的追求。因此,我國校服改革是時代的潮流,傳承服飾文化傳統、發揚時代精神是校服設計的目的;時尚的風格,突出學生的青春洋溢是校服設計的目標。
3 漢代服飾圖案與現代校服的創新設計
3.1 現代校服造型借鑒于傳統漢代服飾
中國現代校服在造型上千篇一律,缺乏創意與設計,為國人所詬病。就目前各高校校服的造型而言,其過分寬松休閑,不合身的服飾無法賦予學生青春洋溢的張力與個性,過于呆板。而漢代服飾有著含蓄內斂、寬松自然的特性,并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包含了華夏幾千年質樸厚重的思想。通過研究發現,漢代服飾采用平面剪裁的手法,造型硬朗,線條平直,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漢代服飾的剪裁造型,并與現代自由奔放的時代背景相結合,保留現代服飾造型的新鮮感,對其進行簡化且處理好線條比例和尺度。
3.2 漢代服飾色彩在現代校服中的表現
如果說造型是服飾的基礎,那么色彩就是服飾的靈魂,色彩搭配的協調直接影響到整個服飾給人的感覺。漢代由于對日神的崇拜,通常把黑紅色象征為太陽的顏色。在傳統服飾文化色彩中,紅色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對我們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我們可以把黑紅色作為校服的主色,賦予它光明熱情的美好含義。漢代的服飾色彩豐富,等級森嚴,白色、青色、黑色、紅色和黃色被視為五大正色,黑色和青色等暗沉的色彩被視為高貴地位的象征,我們可以重拾傳統漢代服飾的色彩記憶,選擇出最能表現學生性格特征的色彩,彰顯出年輕人對個性的追求。
3.3 漢代服飾紋樣在現代校服中的應用
種類繁多、色彩豐富構成了傳統漢代服飾紋樣,但對于現代年輕人的審美來說,繁瑣的漢代服飾紋樣顯得過于呆板,如果在現代校服的設計上直接套用,并不符合當今時代的審美需求和時尚發展的趨勢。崇尚簡潔是現代的服飾文化所追求的重點,展露了新穎與個性,所以要改變傳統紋樣就是把它過于寫實的藝術特征抽象化,打散重構后應用在現代校服設計中,使之與校服巧妙地融合,既保留了紋樣的傳統文化底蘊,又與現代服飾文化藝術相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3.4 漢代服飾面料工藝在現代校服中的點綴
漢代的刺繡工藝和絲綢織品等有著相當高的藝術成就,而校服注重學生的舒適感,所以可以采用傳統的絲綢面料作為首選,在服飾上進行拼接。絲綢起源于中國,也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瑰寶之一,它柔和的光澤和柔軟的觸感特性,應用在校服上,更容易體現東方服飾的優雅自然、細膩溫和。點綴上傳統的刺繡工藝,帶來極大的藝術表現力,適應當代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和豐富人們的視覺效果。
隨著傳統元素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如何把傳統與現在創新性結合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校服要想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必須發展出屬于自己的創新性研究設計,將現代服飾的精髓與傳統文化觀念結合起來。同時,在校服設計中充分應用漢代傳統服飾的特點元素,對于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要通過對文化進行創新與繼承,推陳出新,努力探索出屬于校服設計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繆媛曼.漢服元素在現代中式婚禮服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4.
[2] 鮑懷敏.漢民族服飾文化復興研究[D].山東大學,2010.
[3]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