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榮
摘要 結合桂林市全州紹水鎮原種場鮮食玉米玉甜388的實際種植生產情況,介紹了鮮食玉米玉甜388的特征特性,總結其秋季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鮮食玉米;玉甜388;特征特性;秋季;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037-01
鮮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風味和品質的鮮嫩玉米,因其皮薄、渣少、質脆、清甜、多汁,也稱水果玉米。其營養豐富,口感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1]。鮮食玉米玉甜388是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用自選的自交系H182作母本,T311作父本組配的鮮食玉米雜交種。該品種2009年通過廣西審定,在桂林市全州縣種植多年,證實該鮮食玉米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病、熟期適中的特點,適合在全區推廣種植。目前鮮食玉米玉甜388已成為桂林以及廣西主要種植的鮮食玉米品種。
1 產量表現
全州縣紹水鎮原種場多年來連續種植玉甜388,產量逐年提高。其中2014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12 850.5 kg/hm2,較同期桂花糯522增產8.5%;2015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13 308 kg/hm2,較同期桂花糯522增產11.7%。
2 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在全州秋播生育期約75 d,出苗整齊,均勻。株形半緊湊,株高215~240 cm,穗位高89~106 cm,莖粗2.6~2.9 cm,保綠葉9.12片,穗長17.2~19.7 cm,穗粗4.90~5.11 cm,穗行數11.14行,行粒數平均38.0粒,百粒重38.6 g,出籽率66%,果穗錐形,籽粒黃色。分蘗率1.0%,倒伏率17.0%,倒折率2.0%,田間記載葉斑病1.8級,紋枯病5%,銹病1.0級。
3 秋季高產栽培技術
3.1 整地施基肥
一般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塊,同時保證地塊沒有被污染[2]。水果玉米的幼苗長勢弱,因此對土壤的要求相對較高。整地時要保證土壤細碎松軟,土地上無雜草等殘留廢棄物,耕翻深度達到25 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壟均勻,按1.2 m溝起畦,畦中央施配方有機肥11 994 kg/hm2作基肥,全層深施。
3.2 適時播種
桂林全州縣原種場播種時間通常在7月中旬。一般采用的耕法是均勻耕法,約65 cm,現改成寬窄行交替種植,寬行距60 cm左右,窄行距40 cm左右。由于水果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受時間和儲存環境的影響變化較大,新種子可直接種植,舊種子需提前1 d浸泡催芽。每穴播種3粒,一般覆土2~3 cm厚。同時用營養杯播種一些種子,備苗補苗。
3.3 合理密植
鮮食玉米玉甜388株形緊湊,株高適中,葉片稍大,穗棒大,種植密度不能過大或過小。密度過大,鮮果穗重降低,空稈率和禿頂率增高,導致商品性差,經濟效益降低;密度過小,雖然鮮果穗重提高,空稈率和禿頂率低,但單位面積的鮮果穗數量低,總產量降低,經濟效益低。因此,應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一般以5.25萬株/hm2為宜[3]。
3.4 合理追肥
鮮食玉米玉甜388苗期長勢相對較弱,一般要追肥2次。8月初出苗后5葉時,結合小培土,施用復合肥224.9 kg/hm2作攻稈肥,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促進雌雄穗分化。8月16日拔節期間,進行大培土,追施復合肥374.8 kg/hm2作攻穗肥,以保障產量的穩定。
3.5 適時補水
鮮食玉米玉甜388是需水量大的作物,總體表現為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秋季種植,天氣高溫干燥,苗期適當補水,進行排灌,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根系生長,特別在拔節期和灌漿期遇旱及時補水。在8月27日10~12葉時(大喇叭口期),開溝灌水,灌水量13 500~15 000 m3/hm2,滲透均勻,不淹不漏。一般灌水2~3次。
3.6 加強病蟲害防治
病蟲危害可導致花粉量少、花絲或植株發育不良,因此為保證水果玉米的產量,應及時防治病蟲害。播種后及時噴藥,7月24日第1次用蘇云金桿菌重點防治苗期地下害蟲、斜紋夜蛾及鳥鼠危害;8月10日第2次用多菌靈主要防治中期的玉米螟及中后期的蚜蟲等。中后期提倡使用生物農藥或低毒低殘留農藥。水果玉米是鮮食果蔬食品,應杜絕或少用化學農藥,禁止使用殘留期長的劇毒農藥[4]。
3.7 適時收獲
水果玉米必須在乳熟期采收并出售才能發揮其商品價值,秋播水果玉米一般在授粉后約20 d采收,此時果穗成熟、籽粒飽滿有光澤,可溶性糖含量21%以上,百粒鮮重28 d左右,品嘗食用最佳品質。若采收過早,可溶性糖含量少,食用價值低;若采收過晚,籽粒不再飽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口感差。根據多年的鮮食玉米玉甜388種植經驗,全州縣紹水鎮原種場最適宜的采收期為9月25日。水果玉米的采收期為3~5 d,采收后不宜長期貯放,應及時銷售或處理。
4 參考文獻
[1] 吳地.水果玉米玉甜388高產栽培技術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2.
[2] 閆志廣,吳段,付昊昊.水果玉米優質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7):30-31.
[3] 李香芹.水果玉米發展優勢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3(11):181-182.
[4] 陳碧梅,鄭剛輝.鮮食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5(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