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乾
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谶@一基本認識,白銀市平川區堅持把扶智和資助作為教育扶貧的治本之策,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深入調研,科學制訂扶貧方案,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切實發揮了教育扶貧富民的重要作用。
優質資源隨時共享、優秀教師跨校流動,學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義務教育全面均衡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引領未來、鄉村教師隊伍穩步提高。一項項幫扶舉措暖人心扉,一批批項目資金立竿見影,在教育精準扶貧的這一創新性的攻堅戰中白銀市平川區教育系統戰功卓著,亮點頻出。
亮點一:掛圖作戰,組織實施有方向
“為了扎實推進全區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我們成立了教育系統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了‘區教育局、鄉鎮教管中心、學校相互聯系的三級管理體系,通過入戶調查,召開座談會等方法,掌握了貧困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確保了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有目標,行動有方向。白銀市平川區教育黨委書記、教育局局長楊恭介紹。
為進一步出實效,平川區教育局成立了精準脫貧工作掛圖作戰辦公室。區資助中心主任兼任精準扶貧掛圖作戰室主任,局機關和村上精準扶貧掛圖作戰室對全區及于大川村的扶貧任務書、路線圖公告上墻。
萬事開頭難,掛圖作戰讓平川區教育局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有章可循,有計劃可依,在建立了體系,確定了目標任務后,平川區教育局根據調查情況研究制定了相關計劃,從鄉、村、戶、人四個層面,具體部署了全區教育精準扶貧的各項目標任務。
與此同時,平川區教育局還成立了教育系統精準扶貧工作督導小組,及時督導,跟進考核,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及時實施、有效落實。
亮點二:科學識別,數據建設求精準
發展的觀點決定著教育精準扶貧需要與時俱進。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把好“對象精準識別關”,為扶貧政策的精準落實提供依據、搭建平臺,建立窗口,是我省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大創舉。
平川區組織動員4243名干部對全區61個行政村24087戶農村人口進行貧困狀況普查,通過認真調查摸底,最終識別出3694戶、15602貧困人口,其中因學致貧占貧困戶的20.15%。
平川區教育局充實工作人員力量,指定各鄉鎮教管中心負責與各鄉鎮核準教育扶貧數據建設工作,著力把好扶貧對象精準識別關,根據各鄉鎮教管中心統計數據,當前該區教育脫貧一批中包括學前教育階段369人、義務教育階段1297人、高中階段488人、中職337人、高職491人、大學680人。并對全區因學致貧戶逐戶分析扶貧現狀,逐戶制定扶貧措施,逐戶登記扶貧成效,教育精準扶貧成效顯著。
“由于扶貧大數據平臺匯集了所有扶貧對象、扶貧現狀、扶持措施、扶貧效果等綜合信息,具有查詢、統計、分析、篩選等多種功能,可以以數據為依托,準確反映扶貧的工作進展情況和政策實施效果,因此,我們爭取做到最大化的精準度和科學性,為教育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提供有效支撐”。平川區教育局副局長孫文生說。
亮點三:彌補短板,學前教育大變臉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不斷增加投入,辦好學前教育,并突出強調了公益性和普惠性,我省啟動 “甘肅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平川區教育局緊抓契機,對全區學前教育事業進行了重新謀劃,狠下功夫彌補學前教育這塊“短板”, 著力破解學前教育困局。
“我們堅持有利于利用小學富余校舍、師資辦園,有利于幼兒方便就近入園,有利于鄉鎮統籌分級辦園,有利于社會力量參與辦園的原則,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在每個鄉鎮改擴建、新建一所中心幼兒園,在有需求的村小學附設學前班,截至目前,通過改造、維修利用和新建,已經完成了27個行政村幼兒園建設任務”。楊恭介紹道。
為了真正體現學前教育發展的普惠性,惠及困難群眾,平川區認真落實甘肅省農村幼兒園基本辦園標準、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和學前教育免補保教費政策,通過定向培訓農村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等方式,確保區域內適齡兒童接受規范、科學的學前教育。
2015年,平川區培訓了15名幼兒園園長和90名幼兒園教師,2016年,利用區幼兒園“甘肅省鄉村教師影子培訓基地”的優勢對150名小學轉崗教師和剛參加工作的幼兒教師進行了崗前培訓。按標準配齊了幼兒教師,配備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設施設備,保障了貧困家庭適齡幼兒接受學前教育。
“我們計劃到2017年完成所有有需求行政村的幼兒園建設,實現全區農村學前教育全覆蓋。同時,為了體現學前教育對教育精準扶貧的作用,我們積極創造條件,以‘簡托方式解決幼兒午間食宿,減少家長接送次數和時間,真正將農村勞動力解放出來”。楊恭說。
亮點四:夯實基礎,教育均衡顯成效
全面改薄項目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真正的扶貧工程。2014年以來,平川區搶抓改薄項目契機,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精準扶貧相結合,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實效,讓農村貧困地區學生得到了實惠,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據統計,2014年以來,平川區先后在35所學校實施了“全面改薄”項目,總投資17762.36萬元,新建校舍54378平方米,對農村薄弱校進行了徹底改造,普遍改善提升了學校辦學條件。
2016年,在復興學校,寶積鎮小川小學、白銀五中等9所學校實施項目建設,總資金3293萬元,新建校舍建筑總面積5827平方米。投資902萬元購置課桌椅、教學儀器、音體美器材、圖書、宿舍、安保、采暖、飲水、食堂等設施設備。
在全面改善辦學水平的同時,平川區努力拓寬資金渠道,積極落實教育信息化扶貧,加大貧困村小學、教學點信息化建設,給每個教學點配備了一套信息設備,100人以上完全小學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2015年底,實現全區農村學?!鞍喟嗤ā比采w。
亮點五:精準施策,職業教育大發展
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效果最為顯著。平川區通過政策引導、宣傳動員,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程度,鼓勵學生到中職和高職學校繼續深造,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脫貧致富能力。
認真實施《平川區精準扶貧職業教育專項支持計劃(2015—2020年)》,大力發展區內職業教育,增加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鼓勵支持貧困家庭孩子就近就讀職業學校。
通過支持甘肅省煤炭工業學校參與組建甘肅能源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辦好學院中專分校和煤炭實訓基地,積極支持平川區職業技術學校改擴建項目擴大職業教育規模,積極吸引民間資金創辦平川雄立職業技術學校等多種途徑確保貧困家庭學生入職業院校學習。
同時,全面落實職業教育免費政策,提高助學金標準。從2015年起,每年組織400名貧困家庭的“兩后生”接受免費職業教育,建檔立卡戶子女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孩子全部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其中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職就業率達到98%以上。
“我們依托平川區職業技術學校廣泛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按照全區農業主導產業和“一村一品”產業培育要求開辦涉農專業教學點,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網絡,每年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培訓和勞務品牌培訓1000人次以上,實現“輸出一人,脫貧一戶”,有效促進了轉移就業”。平川區教育局副局長孫文生說。
這一系列舉措,充分發揮了職業教育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和農村貧困戶掌握專業技能,提高脫貧致富能力的作用,有效推進了教育精準扶貧的進度。
亮點六:提高待遇,鄉村教師得實惠
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對于解決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帶動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促進教育公平,有力推動教育精準扶貧有力實施有重要作用。
為此,平川區出臺了《平川區鄉村教師隊伍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機制,在職稱評聘、培訓進修、評優提職等方面向鄉村教師傾斜。
著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根據學校邊遠、艱苦程度發放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由2015年人均260元提高到2016年人均309元。同時享受鄉鎮工作人員補助,最偏遠地區的鄉村教師月工資比城區教師高出千元以上,鄉村教師的口袋與以往相比鼓起來了。有效落實“三區”教師支教政策。積極鼓勵城區骨干教師到貧困村學校(教學點)支教,增強農村學校辦學活力,提高農村學校辦學質量。
在教師培訓上向也農村傾斜,利用國培、省培、專項培訓,加大對鄉村教師的定向培訓,進一步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先后培訓鄉村教師1722人次,并組織省市區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32人次到貧困村學校開展名師送教下鄉活動。
亮點七:精準資助,學生上學“不花錢”
學生資助是教育精準扶貧中的重頭戲。平川區嚴格落實省上制定各階段學生資助標準,調整教育資助金發放主體和程序,由原來以學校為主體調整為以鄉鎮教管中心為主體,對精準扶貧所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學子女實施資助,確保把各項免費和資助政策精準到人。
建立了學前教育免(補)保教費,義務教育階段資助由“兩免一補”變為“兩免兩補”,增加了農村學校提供營養膳食補助,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平川籍中職學生享受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等多元化學生資助制度,形成了一個比較系統、完善的資助體系。
2016年,學前在園幼兒免補保教費共696.34萬元,14867人幼兒園享受;義務段農村學校免學雜費1019萬元,城市學校免學雜費831萬元,發放寄宿生生活補助159萬元,義務段“營養餐”下撥資金771.01萬元;816名中職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81.6萬元;普通高中3636人名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363.6萬元;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2808人;大學生路費資助83人,共5.15萬元;精準扶貧資助在園幼兒7.66萬元;省內高職建檔立卡戶免學雜費221人共110.5萬元;精準扶貧在校高中生免學雜費1401人共56.04萬元。
截至目前,平川區實現了所有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應貸盡貸,不讓一個貧困學生因貧失學的目標。
亮點八:精準招生,招生扶貧抓落實
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段實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確保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按時就近入學。在普通高中學校招生工作中,對農村學校繼續執行“保底錄取(50%)、上不封頂”的辦法,有效落實了招生指標向農村學校傾斜政策,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貧困家庭子女。
各鄉鎮初中九年級畢業學生不少于50%的學生被區內各普通高中錄取,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考生全部錄取到區內普通高中、區內中職學校就讀。
實施《平川區精準扶貧高校招生專項支持計劃(2015—2020年)》,增加面向貧困村的高中、高職、大學招生專項計劃。落實省內高職(??疲┰盒T谖覅^定向單獨測試招生、單獨劃線、單獨錄取政策,做好中職畢業生推薦直升招生工作,并向貧困家庭孩子傾斜。2016年,貧困縣區農村專項招生18人,其中精準扶貧專項4人,擴大了農村學生特別是貧困家庭學生上大學的機會。
亮點九:精準幫扶,留守兒童不孤單
將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作為教育扶貧的重要內容,依托中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和鄉村少年宮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全面落實留守兒童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教科書免費等政策,通過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滿足留守兒童用餐需求,不斷解決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困難。2016年,舉辦了“春蕾計劃 護蕾行動”兒童安全自護知識培訓,對1萬名兒童進行自我保護知識培訓,重點加強留守兒童安全保護。同時又對部分農村貧困戶子女進行個案資助,每人按2000元的標準,在生活費、交通費等方面給與幫助。建立代理家長關愛制度,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生活幫助和心理撫慰;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動員教職員工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從情感、生活、學業等方面給予關懷和照顧。目前,已建成鄉村少年宮5所,留守兒童之家11個,農村留守兒童214名,留守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亮點十:因戶制宜,真抓實干出成績
2016年11月,在平川區一些鄉鎮學校、鎮政府、村委會等地的顯眼位置突然張貼了許多標語,上面寫著各種教育惠農惠民政策,如“適齡幼兒保教費每年最高可補1000元”“農村義務教育段學生營養餐每生每天補助4元”“建檔立卡困難家庭高中生可申請2000元國家助學金”“普通高中家庭困難學生可申請“滋蕙計劃”獎金2000元”“ 農村兩戶(獨生子女戶和二女戶)子女高考加5分”等。原來,這是平川區教育局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又一項舉措。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落實好各項扶貧政策,平川區教育局資助中心、招生辦、項目辦等股室搜集整理了教育惠農惠民政策,并做成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標語形式,轉發到鄉鎮教管中心張貼出來,讓廣大師生知曉,惠及更多民眾。近年來,平川區教育局積極借助電視臺、平川在線、網站、微信等現代信息手段,做好教育政策宣傳、對涉農惠農教育資助政策等通過鄉鎮教管中心傳遞到戶,幫助群眾能夠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
對于所幫扶的貧困戶,平川市教育局因戶制宜,按照“一戶一策”的辦法,采取資金幫扶、信息支持、技術培訓等多種手段,加快脫貧步伐。
付出終有收獲,通過實實在在的幫扶,全區貧困家庭都轉變了觀念,樹立了信心,看到了希望、有了干勁,能夠結合自家的實際情況,接受相應的教育培訓,提高文化層次,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獲得相應的能力,改變了貧困面貌。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