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欽
摘要: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綜合素養將直接決定社會發展的前景。為了確保高校能為社會持續培養出更多復合型人才,推動我國經濟等事業的良好發展,本文分析了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特征,并探討了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工作的措施,旨在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問題 特點 健康教育
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趨勢較好,但始終存在一些潛在隱患。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大幅度提升教學管理水準的基礎上,重視并靈活把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確保大學生群體能夠克服一切心理障礙,積極進取,最終順利步入特定的職業崗位,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
大學是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他們不能適應這些變化,就容易滋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
1.自我適應性
大多數大學生心理問題可以通過自行學習、控制、調試、適應和克制得以解決,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干預,而少數學生會因為長時間過度壓抑而產生心理障礙,甚至轉化為嚴重的心理疾病。大學生出現心理困擾,是其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謀求長遠發展必經的歷程,他們只有經過自主思索和調試克制之后,才能順利完成不同課業,步入不同崗位。
2.累積性
累積性是指大學生的新舊心理困擾累積現象。大學生的心理困擾勢必要經歷衍生、發展和克制環節,在此期間,大學生一些舊的困擾還未解決,就要面臨新的困擾,兩類困擾互相交疊,無形中給大學生增添了挑戰壓力。
第一,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非完全在大學階段衍生。大學生的許多心理壓力都源于高中階段承受過重的課業壓力,在進入大學后,逐漸呈現出來的。
第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在新舊心理困擾累積作用下激化的。
二、科學化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工作的措施
1.妥善組織心理咨詢活動,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首先,教師要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心理教育指導,引導他們逐步走出心理陰影。
其次,高校要構建班級、院系、學校三類層級的心理教育規范體系,同時憑借各類高端技術資源的輔助功效,幫助大學生全面預防、快速鎖定、靈活處理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
2.創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拓展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第一,高校要結合校園報紙、廣播等宣傳媒介,或是定期邀請專業心理專家到校開展講座,不斷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廣大師生能在獲取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
第二,靈活發揮校園網站的輔助功效。網絡技術憑借其便捷、平等、安全、保密等特性,在高校教育事業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尤其在消除大學生心理疾病方面有著決定性意義。因為在網絡中,大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學習基礎性心理學和生理學知識,同時在閱讀、分析有關心理問題上,能完成自我測試和在線咨詢等任務。
第三,教師要鼓勵大學生多參與校園內多元化的社團交流活動,在發揮不同成員優勢的基礎上,組織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基礎性知識宣傳、心理活動訓練和心理問題咨詢解決等實踐項目,促使高??焖傺苌龈咚疁实男睦斫】抵R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校園內規劃、組織心理教育工作,是適應時代發展步伐的必要措施。大學生因為高中沉重的課業陰影和當前就業危機雙重性影響,難免會滋生出許多心理問題。高校教師一定要保證及時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處理好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特征的鑒定工作,然后利用網絡等資源優勢,同步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動,確保大學生能客觀看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馮鵬飛.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及方法研究[J].中國培訓,2016,(16).
[2]馬富貴.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
(作者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