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守慶
【關(guān)鍵詞】 快樂習作;定位;感知;命題;示范;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050—01
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如何讓學生的習作過程快樂、輕松起來,已經(jīng)成為廣大語文教師追求的理想境界。筆者認為,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一、合理定位,讓習作訓練循序漸進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作文總目標是這樣表達的:“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并且《課標》也圍繞總目標提出了階段目標:一至二年級叫“寫話”,其重點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三至四年級叫“作文”,其重點是“樂于書面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級也叫“作文”,其重點是“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和想象作文”、能寫“常見的應用文”。可見,這樣的目標,非常符合學生寫作的實際,教師只有深入領(lǐng)會《課標》精神、明確《課標》要求,才能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對學生作文進行循序漸進的指導,做到有的放矢。學生才不會對作文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對作文保持長久的興趣。
二、豐富感知,讓學生習作有話可說
小學生感到作文難,主要難在缺乏生活和語言的積累。有時感到“無米下炊”、無話可說,有時感到眼前閃爍著事物的形象、色彩,而筆下卻形容不出來、寫不具體。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一種動物時,考慮到學生對一些奇異的動物知之較少,寫出來的文章會比較單調(diào),筆者就在課堂上播放《動物世界》的片子。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最后寫出了題材多樣的習作。由于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的各種愛好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有計劃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學生有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自然有話可寫。如,讓學生寫《找春天》一文時,筆者沒有直接講解,而是將學生帶出教室,讓他們在校園里尋找春天。觀察結(jié)束后,一篇篇好作文不費多少工夫就在學生的筆下誕生了。總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了,寫作時自然言之有物,寫作的興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開放命題,拓寬學生習作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命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要讓學生言之有物,揮灑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題上下功夫,就要解放學生的作文思路。一是作文命題要具有觸發(fā)性,所給的作文題目要盡可能符合他們的表達意愿,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二是多出幾個題目,或多提供些寫作素材。可以教師命題,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命題。其落腳點是通過出活題目,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便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來寫,產(chǎn)生急于表達的寫作沖動。
四、成果驅(qū)動,發(fā)揮優(yōu)秀習作示范效應。
法國教育家常斯多惠說:“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的作文發(fā)表在報刊上。筆者在作文教學中樹立寫作是為了發(fā)表的意識,首先是把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打印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變成了鉛字,漂亮、工整地從打印機打出,再配上美麗的、富有聯(lián)想的插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同時,筆者鼓勵學生向《學生天地》《小學生》等刊物投稿。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將學生的寫作興趣升華為一種成就感,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五、評價激勵,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
葉圣陶說過:“小學生天生就喜歡鼓勵和贊美,教師豐富、生動、充滿鼓勵和賞識的評價語言能讓孩子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讓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學生的習作是通過練習逐步提高的,對學生的習作理應多看優(yōu)點、多鼓勵,多使用鼓勵性評語和協(xié)商性評語,哪怕有點滴進步,教師也應倍加愛護、分享喜悅,從而使學生對作文保持興趣、樂于寫作。如,一個學生在作文開頭采用了開門見山的寫作方法,教師就打上“開門見山,寫得好”這樣的評語,讓學生明白自己運用了開門見山的寫法,從而豐富其寫作經(jīng)驗。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不應是一個分數(shù),或者是一個諸如“中心明確,條理清楚”的簡單、生硬的教條,而應是一種心靈的交流,是一種教育藝術(shù),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手段。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