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
【關鍵詞】 創意美術教學;創意活動;想
象力;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076—01
一、讓創意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
1. 通過生活中材料的收集與利用,引領美術教育的創新。生活與自然是培養幼兒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寶庫,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那些生活中極其常見的物品,經過幼兒手與腦的再創造,能夠讓幼兒體會到美術所帶來的樂趣。所以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熟悉的自然材料開展創意美術活動,在環保和實用的基礎上可使得創意活動內容更生活化,幼兒參與的興趣更濃厚。
2. 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以獲取豐富的感性經驗。教師在整個創意美術活動過程中,依據幼兒年齡特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充分尊重幼兒能力水平和表現手法的同時,可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來豐富美術活動的形式。尤其是針對一些有難度的創意活動,教師可通過適時適量的講解范例著意強化幼兒口語能力的培養,這樣既能達到拓展幼兒思路的目的,而且也能幫助幼兒成功地完成美術創作活動。
二、在鼓勵引導的基礎上啟發幼兒創新
1. 更新理念,圍繞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想象力。幼兒的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發揮想象是創意美術教學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從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及幼兒心理特征等方面引導幼兒充分想象,將畫面內容拓寬、畫活,并讓幼兒在作品完成后進行大膽描述,使各科教學融會貫通。同時,通過創意活動的教學方法,可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嘗試不同的創作材料和形式,如主題我愛XX的教學活動“肖像漫畫”,整個活動并不強調讓幼兒機械地學習,而是把重點落在“夸張、有趣”上,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積極的支持,鼓勵幼兒充分想象,使幼兒在創造美和表現美的過程中獲得美的情感體驗及成功感。
2. 積極鼓勵,為幼兒營造寬松的藝術氛圍。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增長幼兒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還在于使幼兒在加深審美體驗的同時能適時地表達審美情感,而這離不開環境的支持。為此,要求教師可從月主題目標出發,注重在引導幼兒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的創造力,并將幼兒的作品與經典的美術作品共同呈現在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以提升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如,可結合四季暢想主題,在水粉畫《美麗的花朵》活動中,教師以多媒體課件導入活動,引導幼兒觀看了花朵綻放的瞬間,了解了花的奧秘,無論是花的顏色及形狀都激起了幼兒的無限想象。使幼兒在操作時,能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水粉顏色創意出栩栩如生的花的海洋。在整個活動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師幼之間、同伴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三、圍繞主題目標,引領教學方法的創新
1. 抓住契機,將幼兒創作與游戲融會貫通。教師在教學方法中體現出創造性也就是要緊緊圍繞如何增強幼兒對美的感受性和積極體驗來展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嘗試將美術活動中的各環節與幼兒感興趣的游戲相整合,促使幼兒在自然、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提升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積極主動地獲得美術知識和技能。如,在小班活動《小腳印畫》中,教師通過親切自然的語言及豐富的活動內容使孩子們在邊說邊玩中既增強了對水粉顏色的認識,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激發了想象及創作欲望。在活動《美麗的城堡》中,幼兒通過扮演公主與王子盡情想象身臨其境暢游各種夢幻城堡,以此完成城堡的兩次不同創作。以上活動均體現了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才能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動手動腦中又能使幼兒領略自己創作的歡樂。這樣的活動有利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自己去設計內容、創造畫面、再現儲藏在他們頭腦中的表象材料,從而更加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2. 欣賞作品,激發幼兒想象。評價幼兒作品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幼兒的作品充滿個性化,表現的事物單純、稚拙,是其內心世界的真實體現,但就是這一幅幅簡單的作品卻滲透著幼兒獨特的思維方式。為此,要正確認識幼兒作品,同時還要引導幼兒參與評價自己的作品,這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提高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這種參與可以激發幼兒想象力及創造潛能之外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同時還要鼓勵幼兒具有個性地表達和展示,培養幼兒敢于嘗試、大膽創新的良好品質。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實踐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