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峰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100—01
蘇格拉底曾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這句話強調了提問的重要性。提問在課堂上是一門藝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用簡單明了、風趣幽默的語言來表達,巧妙地把學生帶入語文課堂中。教師在課堂上巧妙的提問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有利于促進高效課堂。
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古人常說:“學貴多疑。”從這句話可以知道學習的可貴之處在于有疑問,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在課堂上,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疑惑,也可以向老師提問,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予以高度重視,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反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是經過認真學習才能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學,通過自學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并且解決問題。例如,在自習課上,教師可以給一些試卷讓學生獨立完成,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及時請教老師,若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有針對性的話,可以在班上一起解答。除此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提出問題,并且與教師共同解決問題。這樣能讓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
二、趣味提問
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提問的問題必須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且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趣味提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且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以《荷塘月色》為例子,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這樣設計有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都見過荷塘里面的荷花嗎,月光下的荷塘你們有沒有關注過呢?在這個問題過后,可以讓積極發言的同學談談自己見過的荷塘月色是什么樣子的,在同學們發言完畢之后,可以再引入新課。可以這樣說:那么我們來看看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并且在文章中標記先生是怎么描寫荷塘月色的,一會請幾個同學來回答。學生們聽到老師要提問,害怕自己答不上老師的問題,都認真仔細地閱讀課文并且找到答案。這樣導入新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
三、互動提問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課堂提問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也可以是學生提出問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提出問題,最終目的都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提高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互動提問的教學方式來提問,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以《故都的秋》為例子,教師在新課導入之前可以先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這樣有利于教師提問。例如這樣的問題:在郁達夫那個時代,即使是秋天明艷繁榮的景色也不少,為什么作者沒有寫?在同學們閱讀完課文之后,給幾分鐘讓同學們思考。首先提問主動舉手發言的同學,然后再提問那些想發言但是膽小的學生,這樣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們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最后經過教師的引導可以知道原來是由于作者當時心情不好,導致不喜歡熱鬧的景色。通過寫大自然的景物來抒發自己內心的郁悶之情,突出散文的特點。
四、拓展提問
一節語文課成功的關鍵是教師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是否能愉快地學習,是否能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也是很有講究的。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也不能超過學生的學習范圍,要不然學生怎么思考都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太簡單的問題也沒有提問的必要性,只會浪費課堂時間,達不到提問的目的。基于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先思考提出的問題是不是有內涵,提出這樣的問題對學生有什么學習意義,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都可以學到哪些知識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以魯迅先生的《祝福》為例,課文中寫到祥林嫂改嫁后丈夫和兒子都去世了,再回到魯鎮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賀六嫂”,在這里教師可以設置問題:為什么祥林嫂改嫁后大家對她的稱呼還是沒有變?讓學生們分組討論,最后明白這是為了表現舊社會對改嫁婦女的鄙視,仍然一詞則是為后文二夫陰間爭妻埋下伏筆。通過拓展提問,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