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
摘要:辦案組織的設置及檢察官助理職責的明確是司法責任制改革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兩個核心問題。結合司法發展的規律,辦案組織的設置不應拘泥于形式特征的完整性,而更應傾向于以案件特點及辦理需求為導向進行架構。同時為緩解“案多人少”矛盾,現行條件下應允許檢察官助理出席簡易案件的法庭審理。
關鍵詞:辦案組織 檢察官助理 司法規律
如何科學、合理地設置符合司法辦案規律的辦案組織,充分發揮檢察官助理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的能動性作用,是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彰顯司法責任制改革效果的有效路徑,同時也是深化司法改革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兩個重要問題。
一、檢察機關辦案組織的內涵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就健全司法辦案組織及運行機制專設一章,明確了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是辦案組織形式中的兩種不同范式。最高人民檢察院曹建明檢察長也曾明確指出:“辦案組織是檢察權運行機制的載體和細胞,也是司法責任制的基礎。不同的組織形式,會形成不同的責任機制和不同的檢察權運行機制。”就檢察機關而言,獨任檢察官、檢察官辦案組的新型辦案模式體現了司法體制改革的要求,貼符檢察權的運行規律,相較于以往辦案的三級審批模式,在辦案質量、效率、司法責任劃分、司法親歷性體驗等方面均有較大優勢。
檢察機關辦案組織的內涵應至少覆蓋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從組織性質上講,辦案組織是司法權的行使主體,是司法責任的擔當主體,權責一致;其次,從組織形式上講,獨任檢察官以及由檢察官組成的各種辦案組是檢察機關具體行使職務犯罪偵查、批捕、起訴等法律監督職權的基本職能單位;再次,從組織體系上講,獨任檢察官、檢察官辦案組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應接受檢察長、檢察委員會、主任檢察官的領導,并在職權范圍內對承辦案件負責;最后,從主體特性上講,檢察機關的辦案組織應突出檢察官的主體性和相對獨立性,強調司法人員承辦案件的親歷性。
綜上,獨任檢察官、檢察官辦案組是檢察機關辦理案件的基本單元、組織因素,具體而言其是獨任檢察官或不同形式組成的檢察官辦案組在檢察長、檢察委員會或組內主任檢察官的領導下,在依法配備的檢察輔助人員的參與下,辦理各類案件的基本載體。
二、辦案組織設置的若干問題
目前,由于司法改革時間緊、任務重,又缺乏必要的可借鑒經驗,不同地區的檢察機關辦案組織的組建形式各不相同。但司法是具有規律性的,本質的東西是一致的。因此,辦案組織的設置也必須遵循一定的司法及案件辦理規律,即根據案件的發案數量、不同類型、復雜程度、辦理難度等因素來決定辦案組織的設立。
對于辦案組織的設立原則,應當在高效優質完成案件承辦任務、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符合刑訴法要求的大前提下,根據檢察業務類型、性質的異同、案件難易程度的差異來組建辦案組或分配案件給獨任檢察官,簡而言之就是:“以案配員”的方式。具體而言,獨任檢察官在承辦簡易案件時,由于工作量較小,案件性質較為簡單,可以不配備檢察官助理和書記員,獨立辦理。而對于重特大職務犯罪、高科技犯罪、多人團伙犯罪等專業性較強、復雜性較高、法律關系判斷較難的案件,辦案組織的設立不可或缺。對于設置固定化還是臨時性的辦案組織,則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大數據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數據分析對此可以給出客觀、理性的“答案”。即經過分析統計,某檢察院承接的專業性案件較多,如重特大職務犯罪案件、知識產權類案件等,則需要設置若干個固定化辦理此類案件的辦案組織,以滿足案件辦理及專精化檢察人員培養的需求。但如果上述類型的案件并不多,則不必設立固定化的辦案組織。以案件類型及辦案需要為導向設立固定化的辦案組織,而不是單純以組織形式上的完整性為依據。
同時需要明確的是“固定化的辦案組織”應理解為檢察官的固定化,而并非檢察官助理、書記員等輔助人員的固定化。固定化辦案組中的檢察官應具有某方面或領域的專業知識,而檢察輔助人員則不必須具備,恰恰相反檢察輔助人員需要的是“通才”,其必須能夠適應多種輔助性工作,適應不同辦案風格的檢察官,以提高辦案的效率和質量。
此外,在目前短時間內不可能大量增加檢察官數量的情況下,臨時性辦案組不可或缺。這就可能抽調固定化辦案組中的檢察官,由此沖擊固定化辦案組的穩定性。對此,可以指定每組中的一到二名檢察官具有“自由性”特征,當根據案件需要組建臨時性辦案組時,這些原在固定辦案組中的具有“自由性”特征的檢察官,可以隨時抽調,不致影響原有固定化辦案組的工作模式,從而出現固定化辦案組“無人可用”的窘境。
三、檢察官助理在公訴出庭中的職責問題
員額制改革的推行,在提升辦案質量及檢察官的法律素養、辦案能力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案多人少”的矛盾。現有司法條件下,在不突破員額制上限的要求下,應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檢察官助理具有出席法庭,尤其是出席簡易案件的庭審權限,以充分延展檢察官助理的作用,最大限度緩沖“案多人少”矛盾的影響。但與此同時,應對簡易案件的范圍予以明確,限定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增強對于簡易案件范圍的嚴格把握。
檢察官助理可以出席法庭,尤其是出席適用簡易程序案件的法庭審理的具體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性質本身決定了可以由檢察官助理出庭。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均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犯罪嫌疑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及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且僅限于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案情較為簡單,不會涉及很復雜法律問題的案件;二是,簡易審案件主要圍繞量刑及其他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審理,出庭支持公訴的難度較小;三是,不少檢察官助理在員額制改革之前都是檢察官,具有獨立承辦簡單案件的經驗和能力;四是,對于爭議較大的檢察官助理出席法庭時的身份問題,由于相關文件對未進入員額的檢察官劃定了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檢察官助理是保留檢察官身份的,因此在法律層面這部分檢察官助理出席法庭不存在實質性障礙。同時過渡期內這部分檢察官助理也是可以通過遴選等方式進入員額的,且由于其一直處于辦案一線,進入員額后也能夠更快的適應辦案需要,保證辦案質量。所以檢察官助理出席法庭尤其是簡易案件庭審對于鍛煉、提升員額制檢察官的后備力量也大有裨益。
出于辦案質量和效率考慮,并非所有的檢察官助理都可以獨立出庭,應對出庭檢察官助理的范圍予以限定。具體的想法和建議:一是,可以出席法庭,包括出席簡易案件法庭審理的檢察官助理一般是指之前未納入檢察官員額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且必須具有3年以上的業務經驗;二是,對于改革后直接從社會招錄的檢察官助理,包括新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不能獨立出席法庭,應在得到檢察長的授權后,與員額制檢察官或改革前具備檢察員、助檢員法律身份而未入額的檢察官助理一同出庭,但可以承擔主要的庭審任務;三是,對于因出現法定情形而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檢察官助理不能獨立出席法庭,應按照相應程序,轉為由員額制檢察官出庭支持公訴。四是,檢察官助理畢竟不是員額內的檢察官,其出席法庭應當履行一定的審批程序。同時,檢察官助理出席法庭并不代表檢察官助理獨立承辦案件,當有明確規定某些司法行為只能由檢察官承擔時,檢察官助理不得代為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