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望原
虐待被監護、被看護人罪,是指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且情節惡劣的行為。對于本罪的理解與適用,重點要把握以下問題:
虐待被監護、被看護人罪的侵害法益為被監護人、被看護人的人身權。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有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自然人和單位才能成為本罪主體。本罪的行為要素有如下幾方面:其一,違反(不履行)監護或者看護義務;其二,必須有虐待行為;其三,虐待行為必須達到“情節惡劣”的程度,其四,本罪侵害對象只能是處在被監護、被看護情況下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要注意正確理解上述四類人的概念。
在司法認定方面,應當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考察涉案人員與被害人是否存在監護、看護責任關系,二是要考察行為人是否實施了"情節惡劣"的虐待行為。行為人還必需具有履行監護、看護義務的能力,如果行為人因為不具備某種能力而造成被害人陷于受虐待地位的,不能以犯罪論處。本罪與其他虐待型犯罪的關鍵區別在于:行為主體與行為對象的關系不同;二者違背的義務來源有所不同。在刑罰適用方面,我國緩刑制度已經日漸完善,配備了禁止令、緩刑考驗期等相應有效制度,能確保緩刑制度的良好執行,除了那些行為人主客觀惡性十分突出的以外,盡可能適用緩刑。
(摘自《法學雜志》2016年第10期,第9-16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