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喜
[摘要]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以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學習模式,合理的分配組內成員,使學生相互學習,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共同學習,教師要參與其中,進行組織、指導和點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踴躍參與。通過對合作學習現狀的分析,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對信息技術合作學習的一些建議,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地目的。
[關鍵詞]小學;合作學習;信息技術;教學探索
探索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重要課題,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模式,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對信息技術教學同樣有重要意義。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及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的日益深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尤為重要。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我校在探索實行的學習模式,也是根據實際情況,在推行的一種具體教學改革方式。《中小學信息技術指導綱要》中指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而合作學習不僅符合時代的發展,更符合教學模式改革趨勢,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是我校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推行的一種具體教育教學改革方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實踐過程中,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進行以下分析闡述。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小組合作的主要特點是為新時期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克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它既有個性化特征也有集體化特征,讓人際交往與個別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學形式上強調了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為主體形式,同時還體現了學生個體發展的空間,保證個體和集體的統一。作為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主體──學生,不管是個性,還是智力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對素質發展也存在著不同的要求。
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照能力水平、個性特征、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學習小組,一般4人為一組,其中以好、中、差生進行搭配,也可以采取學生自由進行組合的形式,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實現個人目標,還需要與小組同伴合作來實現的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小組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目標達到預期效果,從而更有效的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與進步。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在新課程教學理論中也提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論。我設計了一份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合作學習研究調查問卷,全卷共設計了十個單項選擇題,本次問卷共發出40份,收回37份,收回率92%,由此看出學生對調查問卷還是比較重視的。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比較感興趣,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能夠在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由此看來在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自己的引導,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互相學習、互相競爭的興趣,進而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信息技術課堂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建議
1.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由于學生的成績、能力、性格、性別、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如果是同質組合,一定造成小組之間本領的懸殊,不易于開展組內協作和組間競爭。為了更好的實施小組互助,在學期開始時,教師就應根據本班學生和學科的特點,來給學生組建團隊小組,小組人數可以為4人,小組中選定一個人作為團隊核心(小組長),小組長可以對團隊進行管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特點。所以分組需要堅持的一個原則是“‘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教師引導和自由組合相結合”。
2.自由化的合作學習過程
有的老師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學生之間共同學習,應該把學習的所有權交給學生,老師不該到場也無需構造與監控。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導致互助學習在實行的歷程中流于形式,學生不知道怎樣與小組中其他成員交流,會使學生乘機以小組為掩護說閑話、開小差、玩游戲等。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共同學習,教師要參與其中,進行組織、指導和點播。
3.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參與要踴躍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因此,要積極造就學生的主動和互助意識。
(1)要合理安排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和操作技能合理的進行搭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2)要合理的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根據學習目的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號入座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時間使之合理。
4.課堂上“度”的控制
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但教師對這個“度”的把握,直接影響提問的效果。
(1)難易有度。一般說來,教師的提問力求具有思考性,應力避簡單化。問題不能過難,既帶思考性,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也利于啟發學生回答的興趣。
(2)提問范圍有度。范圍過大,學生一時說不清,既影響課堂教學,又達不到提問目的;過小,容易簡單化,失去了提問的實際意義;
(3)提問對象度。注意把握點、面的結合,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善于根據問題的難易、大小,區分出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全體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大多數學生。
5.評價激勵小組學習
對于合作小組內學生參與的各項學習活動,教師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注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能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師生間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獲與體驗等。
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于他們參與交往的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又要為學生的參與交往提供適宜、豐富、有趣的活動內容與機會,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參與交往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評價做到及時,使學生感到成就感,同時也就產生了樂趣。
當然,要想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作為教師還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例如:學生分組的技巧;依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課堂上組織語言的使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營造和諧師生關系等方面還需進一步的探討。總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總結,就能讓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成效,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龐維國.自主學習理論的新進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報. 1999.
[3] 伍新春,康長運.合作學習[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4.
[4] 車軍.基于自主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5] 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6]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7] 王升.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孫德玉,吳支奎.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