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瑜
摘要:以協同學方法論為指導,圍繞建筑工程產業鏈分析了土建類專業群就業面向的崗位共享性和適應性,從而構建了個性與共性協同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關鍵詞:工作過程 土建類專業群 課程體系
專業群是由一個或多個辦學實力強、就業率高的重點建設專業作為核心專業,若干個工程對象相同、技術領域相近或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的一個集合。專業群所涵蓋的若干專業或專業方向可以是同一專業大類內的,也可以是不同專業大類的,但必須是面向同一個產業鏈工作過程中的崗位群。通過工作過程集群專業或專業方向,以工作過程關聯性知識技能作為專業群的基本教學內容。專業群的教學內容面向崗位群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并根據共性與個性的特點區分不同的課程模塊,依據課程模塊設置課程,形成專業群課程體系。
一、明確以建筑工程產業鏈為紐帶的工作過程及崗位群
土建類專業群是基于建筑工程產業鏈工作過程中為完成最終建設工程產業所面向的若干專業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一個實現教育目標的教學系統。建筑工程產業鏈的工作過程及崗位是土建類專業群建設的基礎,我們可以以建筑工程為主體,明確其主要工作過程、崗位鏈和主要相關課程,如表1所示。
二、建立個性與共性協同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土建類專業群,必須以協同學方法論為指導,要重視專業知識的點與面的合理布局、專業技能的層與面的有機結合、職業素質與人文素質的協同銜接。土建類專業群建設的核心是建立以建筑工程建設為紐帶的課程模塊體系,通過課程模塊對接基于工程過程的相關崗位,通過課程內容鏈接相關崗位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通過課程教學實現土建類專業群的指向性培養目標。
1.協同各專業就業面向的工作崗位的共享性和適應性
土建類專業群一般以工作過程為參照,采用注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和工作過程知識學習的典型職業工作任務分析法,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和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注重學生職業綜合競爭力的培養。結合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優勢和專業設置的實際情況,通過對畢業生崗位與人才社會需求調研表明,各專業的就業面向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土建類專業群各專業就業面向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土建類專業群課程體系的結構不再是按照學科邏輯體系建構,而是針對建設工程產業鏈工作過程崗位群的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設置相關課程。學生完成全部專業課程的學習后,不僅能掌握工作崗位群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能習得遷移的學習能力。
2.設置動與靜、個性與共性協同的課程模塊
土建類專業群的培養目標是多元的、復合型的。反映在教學目標上,有對接工作崗位的、適應工作崗位變化的直接要求,還有為學生提供終身學習條件的間接要求;反映在專業課程性質上,有專業群基礎共享課程、專業特色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等;反映在教學管理層面上,涉及不同專業的學生和任課老師。土建類專業群課程模塊體系要滿足多元要求,必須構建動與靜、個性與共性協同的課程模塊。針對不同崗位要求所設置的專業課程,分成必修模塊(專業基礎共享課程和專業特色核心課程)和選修模塊(專業拓展課程)。必修模塊體現共性與靜的屬性,主要實現專業培養的基本目標;選修模塊則體現個性與動的屬性,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遷移目標。構建動與靜、個性與共性互動結構的土建類專業群課程模塊體系,有利于不同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教學管理的實施,也有利于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3.構建共享性和拓展性兼具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我們按照核心崗位、相關崗位的工作領域涉及的工作內容確定課程內容,根據課程資源共享的原則,進行課程群的整體設計與開發。以“基礎+核心+拓展”三階能力為主線,重構“專業基礎+崗位能力+職業延伸”的“理實結合、能力本位、橫向融合、縱向遞進”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如表3所示。
此外,為滿足區域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如基礎設施、第三產業服務、城鎮文化以及BIM技術等的發展,我們只需對專業方向做適當調整,就能迅速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此時,專業群的適應性即能凸顯出來,專業群就能發揮拓展新專業或專業方向的集群優勢。
參考文獻:
[1]鐘漢華.高職土建類專業群建設探討[J].新課程研究,2008,(03).
[2]黎洪光,曹源.“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以高職教育土建類專業為例[J].科技展望,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