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芳 吳惠雙 嚴志毅 鄭小紅 鄧勁瑤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在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中良惡性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采用流行病學巢氏病例對照研究方法,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間我院及南海醫院檢查的直徑≤lcm的乳腺小腫塊疑似乳腺癌患者65例進行研究,分別對研究對象行常規超聲檢查和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的方法檢測乳腺腫物微鈣化情況,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的差別,從而評價超聲MicroPure成像術在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中的評估價值。結果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對乳腺腫物微鈣化情況檢出率高達100.00%(65/65),明顯高于常規超聲檢查的78.46%(51/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在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惡性病變的診斷中,特異性、敏感性、準確性均明顯高于常規超聲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有助于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中良惡性診斷的鑒別,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對其臨床診治及預后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BI-RADS4分級;乳腺;小腫塊;良惡性
[中圖分類號]R445.1;R73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23-155-0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診早治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乳腺原位癌幾乎可以100%治愈,I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達97%,Ⅲ期僅為45%。超聲BI—RADS是以美國放射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radiology,ACR)為主的幾部門聯合提出的一個乳腺超聲檢查規范,可規范乳腺超聲檢查和提高診斷率,其臨床應用價值已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鑒于此,本研究就“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在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中良惡性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研究,并與常規超聲檢查進行對比分析,詳情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間,在本院及南海區人民醫院接診的直徑≤1cm的乳腺小腫塊疑似乳腺癌患者中選取65例作為研究對象,經穿刺或手術病理證實共涉及65個腫塊(人均1個),并于我院接受腫瘤切除術。其中:年齡范圍19~70歲,平均(39.3±12.5)歲,腫塊直徑0.34~1cm,平均直徑(0 70土0.15)cm。采用流行病學巢氏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分別對研究對象行常規超聲檢查和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的方法檢測乳腺腫物微鈣化情況,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的差別,從而評價超聲MicroPure成像術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中的評估價值。
1.2納入標準
(1)均為女性患者;(2)卡氏評分>70分,預計生存期>6個月;(3)術前經病理組織學檢查或細胞學檢查確診;(4)腫瘤TNM分期為I~Ⅱ期;(5)病歷資料完整;(6)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7)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2)人組前接受過放化療治療或患有神經內分泌疾病患者;(3)認知障礙或無法正常交流者;(4)參與了其他項目研究者;(5)患者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4實施方法
由1名超聲波副主任醫師和多名經驗豐富的資深醫生共同完成。采用流行病學巢氏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分別對65例研究對象行常規超聲檢查和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的方法檢測乳腺腫物微鈣化情況,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的差別。采用ToshibaApli0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實時線陣探頭,頻率8~14MHz?;颊呷⊙雠P位,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及腋窩,以乳頭為中心行放射狀及反放射狀疊瓦式掃查,常規掃查腋下有無異常淋巴結。發現腫塊時采取調整聚焦、多切面、多角度、局部放大等方式,詳細觀察并記錄腫塊大小、形態、邊界、邊緣、位置、方向、內部回聲、有無微鈣化及后方回聲等,再啟動MicroPure成像,著重檢查內部的微鈣化,記錄腫瘤微鈣化情況,范圍及數量等指標。
1.5判定標準
具體分級標準為:(1)0級,評價未能完成,需行其他的影像學檢查才能作出最終的評價;(2)1級,陰性,影像檢查沒有任何異常,建議常規隨訪;(3)2級,良性發現,無惡性征象;(4)3級,良性可能性大,建議進行密切隨訪,一般間隔為3~6個月;(5)4級,可疑惡性,惡性可能性3~95%,建議活檢;(6)5級,惡性可能性>95%,必須活檢;(7)6級,已經病理證實為惡性。
1.6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常規超聲檢測和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診斷乳腺病灶中微鈣化特征及對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
1.7統計學方法
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理結果分析
65例患者的65個腫塊中,病理診斷良性腫塊27個、惡性腫塊38個。見表1。
2.2兩種檢測方法對乳腺腫物微鈣化情況檢出率比較
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對乳腺腫物微鈣化情況檢出率高達100.00%(65/65),明顯高于常規超聲檢查的78.46%(51/65),差異比較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兩種檢測方法對乳腺腫塊惡性病變的診斷效能比較
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在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惡性病變的診斷中,特異性、敏感性、準確性均明顯高于常規超聲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不斷上升,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問題及飲食生活的改變,國內乳腺癌狀況也不容樂觀,特別是“北上廣”等大城市,乳腺癌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名,且趨于年輕化。因此,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是防治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現階段,臨床診斷早期乳腺癌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測,而其中腫塊內部的微鈣化情況是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重要征象。但遺憾的是,但小腫塊型乳腺癌多為早期病變,常無典型惡性病變聲像特征,易誤診、漏診,而傳統常規超聲檢查的敏感性并不理想,尤其對早期腫物內的微鈣化并不能很好的檢出,例圖1、圖3。應運而生的“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則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難題,此技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超聲對腫塊組織內的微鈣化情況的檢出率,例圖2、圖4。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其實就是一種可視的映像方式,通過對信號進行特殊處理,將圖像背景完全“黑化”,從而清晰顯示腫瘤微鈣化情況,類似發光的螢火蟲,因此也稱為“螢火蟲成像技術”。
眾所周知,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的乳腺腫瘤,一旦發病就會出現鈣化病灶,臨床上通常把直徑<0.5mm的鈣化點稱為“微鈣化”。簡言之,正常的乳腺腺體細胞發生微鈣化組織,就預示著有發生癌癥的潛在風險,而已經發病的癌細胞由于壞死和鈣鹽沉淀也會出現鈣化特征。因此,微鈣化可以作為診斷早期乳腺癌的一種可靠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對乳腺腫物微鈣化情況檢出率高達100.00%,且特異性、敏感性、準確性均明顯高于常規超聲檢查,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相關文獻報道具有一致性。這說明,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有助于提高BI-RADS 4級乳腺小腫塊良惡性的早期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探討超聲MicroPure成像技術在BI-RADS 4級乳腺小腫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顯示直徑≤lcm的乳腺小腫塊,為BI-RADS4級乳腺小腫塊臨床診斷提供指導,從而獲得有利于乳腺良、惡性小腫塊鑒別的信息,提高小腫塊型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