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小芬 張燕琴 黎麗華 李玲


[摘要]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納入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普通精神科病區精神分裂癥患者94例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均等兩組。常規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綜合護理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平均住院時間;護理干預前和護理干預后患者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的差異。結果綜合護理組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顯著比常規護理組高(P<0.05);綜合護理組相較于常規護理組平均住院時間更短(P<0.05);護理干預前兩組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相似(P>0.05);護理干預后綜合護理組相較于常規護理組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改善更顯著(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癥狀,提高認知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縮短治療時間,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精神分裂癥患者;生存質量;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23-117-03
精神分裂癥為精神科常見疾病,具有高致殘率和復發率,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可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在治療時,單純藥物治療無法完全控制癥狀,還需加強對患者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對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精神分裂癥患者94例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均等兩組。綜合護理組患者男27例,女20例;年齡35~45歲,平均(32.3±2.5)歲。發病時間2~21個月,平均(9.54±4.21)個月。常規護理組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齡34~46歲,平均(32.7±2.0)歲。發病時間2~20.4個月,平均(9.56±4.1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綜合護理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1)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安全住院環境,加強巡視,關注患者動向,預防意外的發生。將易激惹和沖動者分開獨立居住,避免造成傷害。對生活無法自理者需做好晨晚間護理,定期為患者修面、剪指甲、洗澡和更衣等,使其保持整潔舒適,緩解不良情緒。(2)睡眠護理。營造溫濕度合適、光線柔和、安靜舒適睡眠環境。鼓勵患者白天多活動,避免睡眠過多,形成規律睡眠習慣。睡前避免飲用濃茶等興奮性飲料,幫助入睡。(3)飲食護理。飲食上確保攝入充足營養和能量,對拒食者需加強心理疏導,協助患者喂飯或給予靜脈輸液進行營養補充,避免暴飲暴食,以免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生。(4)排便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活動少,臥床時間較長,容易出現便秘和尿潴留,可產生煩躁心理,需鼓勵患者自行排尿,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鼓勵患者培養定時排便習慣,飲食上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必要時可給予緩瀉劑或開塞露。(5)心理護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和需求,對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充分尊重患者,注意護理語言的親切,避免對患者產生不良應激。耐心傾聽患者訴說,鼓勵其用語言表達內心感受。注意不訓斥、不怪責患者。并指導患者家屬給關心和理解患者,避免不良言語刺激。(6)針對性護理。部分青春型患者可出現傷人和毀壞東西等行為,生活無法自理,需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并避免激惹患者,有效阻止破壞行為的發生,控制患者沖動行為。對單純型患者可表現出情感淡漠和思維缺乏等癥狀,需為患者制定長期生活自理行為計劃,使其盡快適應社會生存。對緊張型的患者需合適給予心理疏導,鼓勵患者放松全身心,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等。對偏執型患者可出現不合作和自傷行為,需加強對患者語言、表情等的觀察,并及時預防意外的發生。(7)健康教育。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使其明確精神分裂癥發病原因和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并指導其應對自傷、沖動等危險行為,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在出院前對患者家屬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可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統計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所占的總比例);平均住院時間;護理干預前和護理干預后患者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好)、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總分7~42分,分數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差)的差異。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壤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比較
綜合護理組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顯著比常規護理組高(P<0.05)。見表1。
2.2護理干預前和護理干預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相似(P>0.05);兩組患者觀察三個月后,護理干預后綜合護理組相較于常規護理組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綜合護理組相較于常規護理組平均住院時間更短(P<0.05)。見表3。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為精神科常見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晰,跟遺傳、軀體因素、社會因素、腦結構異常等有一定關聯,患者通常無意識和智能障礙[5-7]。患者臨床表現多樣復雜,以思維、行為和情感分裂為主要特點,以精神活動和環境不協調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伴有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社會功能障礙和自知力的喪失,否認有病。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欠佳,需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
綜合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首先由護理人員利用溝通與觀察的技巧,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收集患者的目前健康狀況的主、客觀資料,完成患者的護理評估,針對精神病人的特殊性,護理評估重點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社會功能。在對患者完成護理評估,掌握患者完整資料的基礎上,對患者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現代護理理念為指導,將多種護理措施綜合,強化對患者的基礎護理,并加強對其心理和社會功能康復的護理,給予生活指導、飲食護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可確保患者遵醫行為的提高和不良情緒的改善,加速其康復進程,盡早回歸社會。
本研究中,常規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綜合護理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綜合護理組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顯著比常規護理組高,平均住院時間更短,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認知功能及身體功能問卷分值改善更顯著,說明綜合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更好的護理效果,通過細致、全面、系統化護理,可幫助患者更好改善臨床癥狀,促進其生存質量和認知功能等的改善,縮短其在醫院的時間,減輕住院經濟負擔。良好有效的護理服務也獲得了患者的認可,因而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癥狀,提高認知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縮短治療時間,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