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義云 劉云 梁小娟
[摘要]目的研究個性化護理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人。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SAS、SD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總體護理水平明顯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在病房環(huán)境、護理方式、護理內容、護理態(tài)度等方面評分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結論在急診科護理中,個性化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訴率,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值得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急診科;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23-126-03
急診室是醫(yī)院內部眾多科室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科室,其患者大部分為急危重癥患者,管理、護理風險均較高,護理的質量將直接的影響急診室患者的生存質量。急診科室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高質量的臨床護理服務能夠加速患者的康復,提高急診科室患者的滿意度。本研究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對我院急診科室患者進行護理,并對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隨機分組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批準,每組60例。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20~60歲,平均(40.1±8.1)歲;消化道出血24例,闌尾炎12例,膽結石14例,骨折5例,腦外傷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1~61歲,平均(40.4±8.7)歲;消化道出血23例,闌尾炎14例,膽結石12例,骨折7例,腦外傷4例。患者均在發(fā)病2~4h之內送到醫(yī)院急診室進行救治。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臨床體征、臨床癥狀進行監(jiān)測并記錄,并密切觀察其變化,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品,觀察患者的用藥效果以及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解決患者所提出的問題,并對患者進行個人衛(wèi)生護理。
1.2.2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法對于急診患者,護理人員需快速的詢問患者的病情,通過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掌握患者的病史、過敏史以及用藥史,并依據患者的情況迅速組織并展開急救。此外,護理人員需采用一定的方法指導患者的家屬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從而穩(wěn)定其病情,避免患者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依據所搜集的患者資料,根據患者病癥分別將其分為消化道出血組、闌尾炎組、膽結石組、骨折組、腦外傷組、膽結石組。仔細分析每位患者的患病情況、病史等資料,為每位患者制定特定的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主要包括心理護理、并發(fā)癥護理、用藥護理、衛(wèi)生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由于急診室患者通常發(fā)病迅速,導致患者焦慮、恐懼、緊張、悲觀等不良情緒的產生,護理人員需及時的觀察患者的相應狀態(tài),并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解決患者的疑慮,發(fā)現患者的心理問題并幫助其進行相應的調整,減輕其負面情緒,提高其信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穩(wěn)定;急診室患者可能會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如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腹膜炎、失血性休克等,闌尾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切感染、粘連性腸阻梗等,膽結石患者可能會出現反流性胃炎、膽道感染等,骨折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靜脈血栓、切口感染、預防壓瘡等;腦外傷患者可能會出現腦水腫、腦出血、腦病等,在為患者制定相應治療方案時,需預防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并制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患者用藥時,護理人員需指導其正確用藥,并監(jiān)測患者用藥前后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用藥效果,并將患者的用藥效果反饋給醫(yī)生,由其主治醫(yī)生決定是否為患者調整用藥方案對于患者的病房環(huán)境以及其個人衛(wèi)生需及時進行護理,病房內的濕度、溫度需適宜,空氣流通,環(huán)境幽靜,適合其休養(yǎng),患者的個人衛(wèi)生護理方主要包括:每天指導患者進行漱口或者給予其3次/d的口腔護理,幫助患者進行擦澡、擦臉,保持每位患者個人身體清潔衛(wèi)生;依據每位患者的患病狀況、身體狀況、飲食禁忌等方面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進食,保證其在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又能為患者提供充分的營養(yǎng);此外還需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的知識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加深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豐富患者的預防措施。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滿意率和投訴率,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小滿意及投訴,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十基本滿意例數)/例數×100%,投訴率=投訴例數/總例數×100%;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A)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護理前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3)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質量,采用用護理質量調查表評估兩組護理質量,每項滿分為10分,分值越高,相應護理質量越高。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和投訴率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SAS、SD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觀察組患者SAS、SDS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總體護理水平明顯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在病房環(huán)境、護理方式、護理內容、護理態(tài)度等方面評分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由于急診患者通常發(fā)病較急、病情變化快、病勢猛,這些特點均對護理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個性化護理能夠根據患者自身的狀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訴率。
本文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法,針對患者心理、并發(fā)癥、用藥、衛(wèi)生、飲食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制定了更為詳細的護理方案。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減輕焦慮情緒,減少患者心中的不安,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穩(wěn)定,加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發(fā)癥護理主要是根據消化道出血組、闌尾炎組、膽結石組、骨折組、腦外傷組、膽結石組患者的具體病癥,采用預防的措施,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復,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并通過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觀察用藥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進一步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對于患者個人衛(wèi)生的護理,能夠減少患者感染的發(fā)生情況,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根據患者的患病情況、身體素質、醫(yī)生的治療方案,為患者安排營養(yǎng)且不會影響療效的飲食,不僅有利于患者身體的康復,還能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對于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夠加深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豐富患者預防措施,加強護理的全面性。本次的研究發(fā)現,個性化護理組患者的總滿意率明顯的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個性化護理組患者的投訴率明顯的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經過護理后,個性化護理組患者SAS、SDS均明顯的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個性化護理組在病房環(huán)境、護理方式、護理內容、護理態(tài)度等方面評分均明顯的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護理內容更全面,針對性更強,更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能夠顯著地提高護理的整體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訴率,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