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洪


[摘要]目的探討持續質量改進模式(CQI)對ICU護士用藥管理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48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47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ICU用藥管理方案,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CQI干預。結果研究組ICU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為0.42%,低于對照組2.93%(P<0.05)。研究組行為規范、安全改進、護理技能、主動服務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9.38%,高于對照組96.03%(P<0.05)。結論CQI對ICU護士用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有效保證了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ICU;護士;用藥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23-167-04
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隨著醫療護理體系的完善、新型醫療設備的發展及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進而出現的集現代醫護技術為一體的重要科室。研究發現,ICU用藥效果與患者的健康、生命質量具有密切的相關性,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強化ICU用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持續質量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一種持續性、全程性的質量管理體系,是現代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與精髓。為了提高ICU護士用藥管理質量,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在ICU科室實施了CQI模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48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250例,女230例;年齡18~83歲,平均(56.8±7.5)歲。選擇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47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48例,女230例;年齡18~83歲,平均(57.5±7.3)歲。兩組患者家屬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配合研究。兩組在性別、年齡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ICU用藥管理方案,即合理安排藥物存儲位置,全面實施藥物分區管理方法;設置醒目的藥物標志,避免拿取時出現混淆;針對特殊藥品應給予專框保管,并標注好有效期,取藥時避免以慣性思維直接取拿;強化高風險藥品的管理工作,實施分類框放置、標識警告語等措施;落實藥物配置、制劑、劑量、輸液卡雙重核對簽名機制;填寫口服藥品執行單,按順序向患者發放后應由護士雙人核對簽名;向清醒患者及其家屬實施藥物宣教與安全用藥指導,說明藥物的藥理作用、用藥方法、劑量、不良反應及其他注意事項。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CQI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組建COI管理小組組建col管理小組,組長為ICU科室主任、副組長為護士長,成員包括主管護師與護士若干名。每月召開1次小組質量控制討論會議,探討ICU患者用藥期間可以出現的不良問題,并對護士方面(劑量發錯、藥物發錯、身份識別錯誤、藥物漏發等)及患者方面(多服、錯服、漏服等)問題給予分析,之后以魚骨圖列出不合理用藥的主要原因,制定持續改進方案,強化ICU的用藥質量與安全。
1.2.2COI措施根據ICU患者的用藥特點并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出ICU用藥相關流程,要求每名護理人員均能夠熟記并理解流程內容,認真落實操作規范,杜絕ICU用藥風險與隱患。同時,在新型用藥流程的指導下,若在護理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應及時在小組會議中提出并討論,并評估上一期ICU用藥流程的實施效果,全程監督CQI的改進效果,及時掌握用藥安全問題,并給予改進與糾正。
1.2.3實施內容(1)定期開展ICU用藥培訓,不斷強化護理人員對用藥的安全意識;認真落實三查八對,構建起安全的用藥體系;用醒目的標識與字體做好警示標識;責任護士參與醫囑制定與查房,強化醫護溝通與患者用藥指導。(2)護理人員取到藥物后,應認真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即姓名、住院號、藥物名稱、用藥量、注意事項等,避免漏擺、轉床、更改劑量、不及時等狀況而遺漏藥物。持續完善與改進藥物發放流程,且將流程制作成海報貼在治療車上。發藥過程中,應將盤內所有藥物取出,與擺藥單核對后發放藥物,此時應注意不同時間的給藥情況,避免漏取而漏發。(3)對于未在病房內的患者不予發放藥物,并在其擺藥卡中注明未發藥的原因。此外,交班過程中應做好發藥交接工作。(4)發藥時,與管床護士一起以床為單位認真核對患者及其藥物信息,并在執行單中簽名。(5)全程實施監管用藥制度,降低用藥風險。(6)由于ICU科室患者具有轉運情況較頻繁的特點,所以各科室轉運患者時應明確填寫轉科交接記錄,并與接收者進行當面交接,保證轉運后的用藥安全。(7)加強多部門合作用藥管理,規范藥物縮寫標識與名稱;定期組織藥學人員與醫護人員討論新特藥物的應用方法、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設備新藥說明手冊,以便護理人員翻閱參考,及時掌握新型藥物的用藥特點。
1.3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ICU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包括:用藥劑量不準、口服藥漏發、口服藥錯發、藥物準備失誤、醫囑執行失誤、靜脈用藥失誤。(2)根據《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和《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標準,制定出護理質量評估問卷,并向患者家囑發放,以便掌握患者家屬對護理質量的評價情況。護理質量評估問卷項目包括:行為規范、安全改進、護理技能、主動服務4個項目,每項共10個題目,每個題目10分,每項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說明該項的護理質量越佳。(3)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比兩組患者或其家屬對本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問卷共計100分,分為護理效果、護理技術、用藥宣教、人性化服務4個項目,每項25例。十分滿意:90~100分,滿意:80~89分,基本滿意:70~79分,不滿意:70分以下。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l5.0軟件處理,百分率及[n(%)]表示計數資料結果,用xX2檢驗;(x±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結果,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Icu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ICU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為0.42%,對照組為2.93%,研究組ICU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行為規范、安全改進、護理技能、主動服務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9.38%,對照組為96.03%,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ICU將危重癥、系統功能衰竭患者集中起來,在技術、人力與物質方面給予最佳保障,以便獲取到最佳的救治效果。護理人員是ICU患者用藥監測、藥物治療及用藥宣教的直接執行者,其在臨床合理用藥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氣道并伴有意識不清等癥狀,無法有效表達出身體的不適情況,顯著增加了用藥的風險性。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ICU護士用藥管理質量十分必要。
CQI是一種質量管理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質量管理、信息報告、考核評估、教育指導等,是在醫療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延伸而來,著重強調對環境與過程的質量管理、控制與評估,有效完善了護理質量。同時,CQI能夠有效調動起護理人員對臨床服務的積極性,不斷完善用藥知識,并對ICU用藥問題給予持續性分析,探討風險隱患,制定改進流程,改變了傳統被動服務模式,為ICU患者提供了全面、高水平的用藥護理服務。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在ICU科室實施了CQI模式,收效滿意。通過CQI干預,對ICU患者用藥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不斷的調查、分析、改進,制定出最合理的用藥保障,且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處理問題,有效保證了用藥護理的有序性與安全性,并使護理質量得到可持續性的提升。有學者對245例內科患者應用了CQI藥物管理措施,結果發現該組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藥物管理組。本文研究結果與此結果基本相符,研究組ICU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為0.42%,低于對照組2.93%(P<0.05)。可見,CQI可以有效消除ICU患者的用藥隱患,保證用藥安全。同時,研究組行為規范、安全改進、護理技能、主動服務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9.38%,高于對照組96.03%(P<0.05)。此結果進一步說明,實施CQI進行ICU用藥管理可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與護理滿意率,這與部分結果相符。
總之,CQI對ICU護士用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有效保證了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