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
摘要: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令中學生耳目一新,受教者感受到的是豐富的互聯網內容,共享者來自網絡的資源。在英語教師的巧妙使用下,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更為濃厚,學習效率不斷提升。著眼于信息技術之于中學英語的應用價值,系統地探究了整合信息技術和中學英語教學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英語 整合意義
長久以來,初中英語在傳統授課方式的桎梏下,施教者可以運用的授課資源并不豐富,其更多側重的是書本知識,但是這樣的知識層面,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中學生對形象、簡潔等特點知識的需求。面對這樣的一種發展態勢,初中英語教師唯有著眼學情以及時代發展的趨勢,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創新授課方法,進而不斷推進初中英語教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很多中學英語教師初步整合英語教學及信息技術的優勢,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化之處,提升中學的英語教學的水平。
一、調動興趣,提升效率
中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需要將口、舌、鼻、耳、眼等感觀充分調動起來,最后將所捕獲的相關信息傳輸給大腦,大腦在將所或的信息進行存儲、分析,直至收獲自身所需要的知識。很多教育教學工作者都有這樣的感觸,將學生的各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即能夠將對學科知識學習的效能提升,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英語教學便可以更為迅捷精準的將文本知識傳達給學生,令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
比如,在學習“Unit7.How do you make fruit salad”這一課時的內容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借助多媒體營造“Make salad”的授課氛圍,將西方制作沙拉的影像播放給學生,令其形象的感知文本內容。信息技術背景下,原本單調、靜態化的內容,可以轉換為色彩豐富甚至動態化的畫面,英語知識也可以變得淺顯易懂,置身于這樣靈動的教學氛圍中,中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探索的求知欲亦被激發起來,英語授課的課堂氛圍得以優化,學生們便會帶著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二、播放知識,強化練習
英語授課環節,施教者可以打破區域的限界,帶領學生感受信息技術背景下,和國外學生的在線真實交流。能夠真正接觸到說著流利英語的同齡人,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便可以更為輕松的解讀其中的一些語言習慣。
此外,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聽說訓練,但是,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學生而言,英語聽說訓練亦為令很多中學教師以及中學生蹙眉的話題。傳統英語授課模式下,教師僅僅可以因循文本內容實施聽說練習,所借助的教輔用具為錄音機。但是,有了信息技術的介入,教師便可以將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常態化,通過播放文本畫面或者播放文本內容,以達到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目的,學生置身這種情境當中,所感受到的便不僅僅是聽覺上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更為直觀的用雙眼去觀看與文本相關的畫面。總之,借助信息技術,以多媒體等多種教輔用具為輔助,就可以更為形象化地傳達相應的學科知識。
比如,借助英語廣播或者觀看英語類型無字幕原聲電影的形式令受教者置身這種英語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英語視聽練習,由此將中學生的感官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增強學生聽力能力。進行口語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先播放與文本內容相關的電影,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從而在互動中鍛煉英語對話。由此令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導引下,自如的進行對話練習,傳達自身感悟,在持之以恒的練習中,促使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不斷的提高。
三、采擷美景,實施美育
處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教學可以處在多彩豐富的授課氛圍,學生置身于這種形式新穎,畫面多彩的授課形式下,能夠很真切的感受到一種自由、的授課氛圍,從而大膽發言,在練習中,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水平。整個授課環節,施教者是教育教學的引導角色,因此應當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出文本教材中的有益思想,進而將能夠提升學生道德及文化水平。比如,在講解《Where are you from》這篇文章的時候,施教者便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將中華大好河山進行播放,同時用超鏈接等形式,插入如古箏等古典音樂的演奏,之后,教師再進行巧妙的引導,練習“Where are you from”以及“I am from…”等句式。由此,在這樣適時的氛圍之中,不僅令受教者學得了英語語法知識,同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圖片形象化的傳達,將受教者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出來,實現美育的教學目的。
初中英語授課內容存在多樣化的特征,作為施教者,在借助信息技術這一有效教輔元素的基礎,實現化抽象為形象,整合英語教學和信息技術的目的。伴隨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水平也將會不斷提升,因此在英語教學環節,教師也應當著眼與學情,積極探尋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契合點,探尋出更利于中學生接受的教學實施方略。
參考文獻:
[1]黃明朝.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完美整合[J].新課程,2014,(9).
[2]劉淑艷.淺析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整合[J].中學教學參考,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