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陳志鳳
預留問題空間 促進思考深入
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陳志鳳
心理學研究證明: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而創造潛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難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課程總目標由原來的“雙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為“四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課程標準對發展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視。
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中心是針對問題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的時候想方設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找出問題解決的方向,然后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并對得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梢娞骄堪l端于問題。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基本元素,不僅承載著調控課堂進程、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而且還肩負著啟迪學生思維,激發靈動智慧的功能。因此,我們在關注問題設計的明確性、導向性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關注預留問題的空間,使學生能盡情伸展思想,主動思考。所謂問題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發現和創新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現實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問頻繁,瑣碎,由于問域窄,造成教師的課堂提問沒有成為學生獲取新知的路徑。頻繁的一問一答,既降低了學生的思維強度,又剝奪了學生獲取新知的探究過程,失去了經歷知識形成過程的珍貴體驗。因此,關注問題的開放性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思維生長點,這樣才能使主動思考和發現創新成為可能。
例如,兩位老師執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在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的特征時,設計了如下兩種提問方式:
第一種:
1.提問: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各有什么特征呢?拿幾個長方體物品來觀察,想一想:(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2)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3)長方體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點?
長方體的特征:

面棱頂點數 量特 征
2.學生活動,合作交流。
第二種:
教師提問:(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共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先從長方體開始探究。請同學們先思考一下,依據我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你打算怎樣研究?(2)下面我們就自己動手摸一摸、量一量,邊觀察邊思考,找一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如果遇到不確定的問題,可在小組內共同研究。
對比上面兩種提問方式,顯然第一種課堂提問透射出立體圖形特征探究的基本路徑,且因問域窄而未能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而第二種提問方式為學生思考預留了很大的空間。首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確定研究的方向(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來探究),這一問域寬度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廣度和高度。其次,教師提問并沒有給學生提供任何的思維暗示,僅提示遇到困難時尋求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中經歷由淺入深的過程,體現了探究、思考的深度。
由此可見,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生長點,使學生圍繞教師的問題主線開展探索性、實踐性研究。但需要注意,開放性的問題并非隨意開放,問題設計的節點要恰當定位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為學生提供能夠“跳一跳,夠得著”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問題空間中盡情放飛思想,主動思考,自主獲取新的發現,享受思考帶來的快樂。
生成性問題是伴隨著課堂資源的生成,教師及時捕捉、提煉、促進學生生成的即時性問題。隨著教學進程的深入,學生會產生新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是教師在課前無法全部預設到的,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捕捉、精準提煉。由于這種問題源于學生的深度思考,是縈繞在學生頭腦中繼續解決的問題,一旦被教師提煉并拋給學生,便會極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
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體積總復習》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的四種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根據學生回答,畫出相應的立體圖形及其對應的體積公式,借助這樣直觀的圖形的基礎,再次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四種立體圖形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配套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從而感悟轉化思想。進行簡單的練習之后,課堂呈現了如下精彩片段:
師:以運動的觀點來理解,圓柱、圓錐分別是由哪種平面圖形做怎樣的運動形成的?
生思考,交流。
反饋:圓柱由長方形旋轉而成,圓錐由三角形旋轉而成。(根據學生回答配套課件演示旋轉過程)
這時,一名學生提問:圓柱除了由長方形旋轉而成,是不是還可以看成由一個圓經過很多次平移形成的?
這一生成性問題源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問題一出來,便引發了全班學生的熱議,也引發了教師的思考,這是課前沒有預設到的生成性資源,是熱愛思考的孩子才能提出的有意義的問題,通過全班師生的共同思考,發現:圓柱可以看成由一個圓經過很多次平移形成的。
接著,學生繼續探究:長方體還可以看成哪種平面圖形做怎樣的運動形成的?正方體呢?圓錐呢?
學生討論,交流。
反饋:長方體可以看成由一個長方形經過很多次平移形成的,正方體可以看成由一個正方形經過很多次平移形成的,而圓錐也可以看成由一個圓經過很多次平移形成的,但在向上平移的過程中圓越來越小。
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經過學生的深入思考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對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聯理解更深刻,感悟了極限思想,打通了知識的內在聯系,課堂資源不斷生成、豐富,學生思維活躍度不斷提升,新的認知不斷深入。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思考,讓他們勤思,善思,從而形成主動思考的意識,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設計問域寬度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廣度和高度,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