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要】本文通過引入品牌理念,打造黨建品牌機制,提出了創新高校教工黨建工作的路徑。
【關鍵詞】創新;高校;黨建
為了全面貫徹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高校黨建工作在學生黨建方面有了顯著的進步,但在教工黨建方面卻仍舊停滯不前。教師是學生的引路者,教工黨建和學生黨建同樣重要,沒有高校教工黨建的發展,就很難創建有利于大學生迎接挑戰的環境,就很難推動有利于人才強國的戰略。本文希望通過引入品牌理念,打造黨建品牌機制,創新高校教工黨建工作。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是一個名稱、名詞、符號和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并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有了“品牌”,就有了一定的凝聚力與擴散力。我們可以借鑒企業管理的做法,引入品牌理念,對高校教工黨建品牌進行設計、宣傳、維護與監管,進一步賦予教工黨建工作全新的理念與內涵,使教工黨建工作與推動教學發展、創建品牌活動、建設和諧校園同步向前。
一、高校教工黨建品牌的三大特性
一是黨建品牌的專有性。創建具有鮮明核心價值的黨建品牌,首先要完整理解黨建品牌的構成、內涵及相互之間的關系。高校教工黨建品牌,是指高校教工黨組織在設計、宣傳、維護與開展支部活動的過程中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包括新穎的形式和特色的內容,這是一種具有較強影響力、較大輻射帶動作用、較高時代特點的工作理念。其次要圍繞黨建品牌的發展目標,提升品牌的傳播價值,調整品牌的實施策略。每個高校要爭創一到三個在全市范圍內有影響力的黨建品牌;每個黨支部要根據支部和支部成員的特性,在全校范圍內爭創至少一個有影響力的黨建品牌。
二是黨建品牌的延伸性。創建高校教工黨建品牌的宗旨是為了持續獲取先進的黨性教育與黨員學習榜樣。黨支部只有結合前瞻的眼界與高超的智慧來規劃黨建品牌的延伸戰略,才能通過有價值的品牌延伸與擴張,在黨員之間、支部之間開展相互學習,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高校教工黨支部的品牌建設雖有一定的專有性,但支部間在開展實際工作中還是會發生同類現象,所以借鑒其它支部成功的活動經驗來提升本支部的活動品牌是非常關鍵的。
三是黨建品牌的時代性。黨的建設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具有鮮明的黨性和實踐性,指導著黨在不同時代下的工作與活動。由于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在創建高校教工黨建品牌時,一定要與時俱進,遵循時代的特點,在實踐的過程中同步發展。
二、高校教工黨建品牌的三大內容
一是以教工黨建某一領域為主的活動品牌。黨建的領域豐富多樣,在開展教工黨建工作中,可以通過研究黨史、學習中央會議精神以及分析黨員成長個案等途徑,為教工黨建提供精確的信息和觀念導向,在黨建品牌調研與診斷過程中提煉差異化,選擇一些易產生共鳴、有胸懷的黨建品牌來充實黨員個體的內在情感。
二是以基層教工黨組織為主的黨組織品牌。各基層黨組織按照市委、市教委黨委、學校黨委的部署,積極開展活動,不斷加強黨建品牌的文化建設與申報工作,緊緊圍繞“出亮點、創特色、樹品牌”的要求,深入推進“一個支部、一個品牌”的黨建工作,不斷夯實黨建品牌的文化內涵,豐富黨建品牌的文化實踐,彰顯黨建品牌的文化魅力。
三是以教工黨員個體才華為主的黨員品牌。黨支部的特殊性是由該支部黨員的特色集合而成,鑒于每個黨員的成長背景和專業特長不同,加上黨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需要具有鮮明個性的黨員干部去挖掘支部成員間碰撞出的火花,從而創建有特色的支部黨建品牌。
三、高校教工黨建品牌的三大創新機制
一是在支部間的劃分上采取相互交叉、相互促進的機制。高校在教工黨支部的劃分問題上,往往以各二級院(系)、部、處、室的方式來劃分。雖然這種劃分方式由于同一支部成員擁有相近的專業類別、相似的工作內容、較多的共處時間,有利于支部成員的共性成長,但這種劃分結果也容易導致支部的構成過于單一。鑒于高校的特性,在高校工作中,院(系)、機關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高校的黨支部應該采取共性和個性兩種方式進行支部間的劃分。每位黨員可以同時參與兩個或者三個領域的支部生活,如工作領域、生活領域、興趣領域等。支部作為一個學習型組織,不能僅僅圍繞學術專業,也不能僅僅圍繞生活工作,二者兼而有之才是最佳狀態。并且,這些支部之間不存在矛盾,只是在開展的活動內容上有不同的層次和劃分。黨支部是一個大家庭,但是這個大家庭應該成為一個可以相互交叉、相互促進的集體。只有支部的深度融合,才能充分開展文中提到的專有性和延伸性開發。每個黨支部應該敞開大門歡迎黨員的加入,合而不分才是今后支部間劃分的發展趨勢和亮點。例如,各個黨支部可以在年初公布今年的支部活動安排,形成學校黨支部活動清單,然后每個黨員自行報名,要求每人至少參與十次以上。
二是在支部書記及委員人選上制定靈活改選方案的機制。教工黨支部的書記及委員人選通常是三年改選一次,這個時間的期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每一年的支部年度考核是進行支部改選的關鍵指標。黨支部書記和委員是黨支部活動的主要組織者、策劃者和服務者,黨建品牌才是黨支部的形象代表,它不會因為黨支部書記或委員的變化而發生本質變化,應該說,黨建品牌在具有時代性的同時,還具有較長時間的延伸性與擴張性,特別是經過時間的積累,能越發地顯現出它的價值。
三是在支部活動的開展上鼓勵每位黨員輪流策劃的機制。要鼓勵每位黨員積極主動參與黨支部開展的活動,并輪流擔任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提高其主人翁意識。高校在學生黨建工作中,也正是因為積極開發學生主人翁意識,所以黨員參與活動的熱情、活動開展的質量都比較高。由于每個黨支部的成員構成是來自不同的二級院(系)、部、處、室,黨支部可以安排2-4名黨員成立活動策劃小組,在活動安排上既可以增加個人特色,也可以為活動形式上增加豐富性。只有當每位教工都主動參與到支部活動中時,支部活動才能更好地體現其意義與價值。這也是教工黨建品牌中很重要的一個評判要素。
四、高校教工黨建品牌的維護與監管
高校教工黨支部的品牌建設是一個漫長的、艱巨的、嚴肅的過程,整個建設階段的學校經費投入,校園文化塑造和品牌競爭力分析,都將對黨建品牌的成長產生關鍵影響。例如,學校經費投入將引導黨員和群眾對教工黨建品牌進行普及和深入了解,校園文化塑造將對高校教工黨建品牌進行加強和深化底蘊,品牌競爭力分析將對品牌的內涵加以轉變和提升,幫助高校教工黨建從“表象”到“具體”,從“內部”到“內外結合”,達到最終的建設目標。
但很多教工黨建品牌由于缺少必要的、前瞻性的維護意識與維護方法,在品牌競爭力的形成和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曇花一現”的現象,十分可惜。還有一些是由于缺乏對教工黨建品牌的理解,只追求數量上的領先,反而導致了“濫竽充數”的現象。由此可見,高校教工黨建品牌的維護至關重要。借鑒企業對品牌維護的經驗,筆者認為,高校教工黨建品牌的維護必須要遵從以下三個原則:一是高校黨委必須客觀地認識教工黨支部的品牌內涵,依據不同支部的歷史傳承和支部成員特性進行引導,并加以反復推敲,制定出符合支部特性、群眾基礎高的黨建品牌。二是高校黨委和教工黨支部要不間斷地宣傳黨建品牌,這并不是將黨組織宣傳工作變成廣告形式,也不是一味地夸獎自己的黨建品牌,而是讓黨員和群眾隨著時間增長,對黨建品牌有著更為全面的了解。三是高校黨委和教工黨支部要根據黨員參與品牌建設的反饋,及時做出品牌策略的完善工作,每個黨支部得要有自己的主打黨建品牌,每個高校也得要有自己的主打黨建品牌,如何區分何為主力品牌,這個標準制定的主動權應該掌握在參與品牌建設的黨員手中。總之,維護黨建品牌,是每個黨員應盡的義務,也是黨組織發展的需求,因此,從管理上都要上下齊心,以維護好品牌的形象。
對很多高校來說,做好品牌維護已是工作的完結,但從高校環境的變化、高校人員的變化、高校發展目標的變化來看,還需要強而有力的黨建品牌監管機制。品牌監管必須要有專門的組織和科學的規程作為基礎,這也能更好地提高黨建品牌的公信力。
【參考文獻】
[1]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