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課堂內容進行預習是整個教育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預習,可以提前了解課上要學的知識,充分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教師也可以憑借學生的預習情況來調整上課的進度,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提升,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了如何利用預習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措施探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預習方面的教學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能夠對這個環節進行合理地設計,那么一定會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產生有利的積極作用。語文預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還能促進學生語文情感的激發,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并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預習環節不僅能夠對學生起到很大的作用,還能對教師產生不小的影響。如果教師對預習環節進行合理設計,那么學生能夠很快掌握學習內容,并且加上后期及時進行鞏固,加深印象,那么就減少了教師的負擔,并提高了整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筆者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簡要談談如何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利用預習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教師首先采取不同的措施,從多方面激發學生進行預習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產生學習欲望的先決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預習的運用中,教師就可以著重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自真心的想要去學習這門課程,從而讓小學生從小培養學習的自主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教師應該通過采取哪些具體的措施來吸引學生通過預習產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呢?
(一)布置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預習作業
在我們傳統的語文預習作業中,一般的形式都是比較枯燥無味的,教師直接讓學生先讀課文,再抄生字,學生在日復一日的重復模式下會漸漸產生厭煩感,失去對語文預習的積極性,同時這也不利于學生發展自己的能力,從而全面發展。那么教師可以怎樣布置有趣的預習作業呢?接下來筆者將列舉實例進行說明。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第二單元第17課《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首先對課文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首先可以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進行查閱,或向周圍的家長、同學提問,搜集一些冬天下雪的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讓學生進行預習之后自己也畫出一幅自己想象中的冬天,學生自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教師會發現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免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到高興又有趣。這樣的預習作業可以充分散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并讓學生將自主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實踐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
每一個班級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教育環境、家庭背景、學習成績以及學習態度等來進行不同的預習作業布置,以達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到預習的樂趣的目的。因為作為一個班級,肯定會存在著反應能力快、頗受教師喜歡的優等生,也會在各方面都表現一般:成績一般、能力一般、素質一般的學生,更會存在調皮搗蛋無數、學習成績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后進生。這個時候教師不能給所有的學生都設計一模一樣的預習作業,那么就可以采取層次原則,根據班上同學的不同層次,進行不同預習作業的設計,這樣能夠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預習環節中來,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效率,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語文《四季》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這個時候就可以采取分層的教學方法。學習效率較低的同學可以只對課文通讀幾遍,要求讀熟練就可以了,生字能夠認識。中等學習水平的同學要求能夠讀熟課文,并且默寫生字。而學習效率高、成績好的優等生,就可以讓他們除了完成基本任務外,還要對四季的知識作一個了解,可以摘抄四季的優美字詞句段,也可以搜集美麗的圖片。
(三)采取獎勵措施,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也比較容易被轉移,那么一種完成學習任務的成就感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并且如果在這個時候教師能夠給學生適當的獎勵,更加可以促進學生繼續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習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師應該采取足夠的宣傳手段,讓學生知道獎勵機制這個東西。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畫宣傳海報、出黑板報、口頭語言等方式來讓學生知道整個機制。其次,教師在實行這個機制后,讓班級的學生充分宣傳預習的好處,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預習可以帶來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讓身邊的同學以身說法,能夠讓學生相信。再次,對于這個機制,教師一定要堅持實行,說到做到,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二、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分小組合作學習
在我國當今實行新課改的背景下,大家明確提倡在學科教學中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但其實在小學語文的預習中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把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個小組,組員中各個層次的同學都有,這樣有利于小組的互補,也能夠使得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促進班集體的和諧氛圍。分好組后,教師主要制定一系列的獎懲措施,來使班集體的每一個小組都能夠保持持續的學習氛圍,激發全班同學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5課的《詹天佑》時,教師首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搜集詹天佑的生平事跡,總結出他對我國做出的杰出貢獻,并且可以搜集其它歌頌祖國的詩文或歌曲。那么,在這個預習作業中,就可以以每個小組為單位,小組內部的同學再進行具體的分工,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效率。
三、從小學語文教材出發,教師深入備課
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也在進行不斷地改革,不僅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而且具有極強的功能性。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學習課文種類豐富,其中有學習我國各地的景色文章,有深入人心的描寫人物的文章,有我國傳統的經典文化,還有各種現代化的科學文章。這些種類豐富的課文每一個單元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各自的文化元素。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預習教學時可以緊緊圍繞教材中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預習環節的練習。
四、教師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及時對學生進行反饋
在一些預習環節中,教師多用同樣的評價方式去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其實,對于實際情況不一的學生,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制定不同的評價方式。在小學語文的預習環節中,教師不僅要注意方法,還要注意在給學生進行評價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考慮到學生的關注層面。也就是說教師不要用一些官方的套語例如主題不明確、句子過于簡單等來評價學生,而是從學生預習作業中的內容出發,進行不同的評價。
例如,針對一篇課文的預習作業來看,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首先的標準就是學生要有端正的態度,是否認真地完成了預習作業,有沒有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評價,充分激勵學生。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科目中,預習環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我們需要合理運用不同的布置預習作業、進行評價的方法模式,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預習,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霞.淺談如何通過課前預習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2012,(11).
\[2\]陳歡.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好課前預習\[J\].時代周刊,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