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慶陽特色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其產品類別、產量、規模等已躍居甘肅前列,但也存在缺少知名品牌、營銷手段單一、高端精品較少等問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并日益與經濟、生活融合的時代,慶陽特色產業如何順應互聯網經濟規律,突出特色、展示特色,加快發展值得探索。慶陽市要發揮優勢、正視問題,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等方式謀劃特色產業在互聯網時代更快、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慶陽市;特色產業
慶陽市特色產業發展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悠久的發展歷史,蕎麥、小米等特色小雜糧,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等水果,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等畜牧產品均在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此外,慶陽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杏制品加工基地,有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在網絡日益融入普通民眾生活的時代,如何以互聯網思維推動慶陽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是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
一、慶陽特色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慶陽蕎麥、小米、燕麥、蘋果、胡麻油等特色產品品質上佳,也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草畜、蘋果、瓜菜逐漸成為慶陽特色主導產業,在全省有重要地位。
1.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慶陽市特色產業發展具有優質產品資源。如寧縣九龍金棗原名“寧縣晉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史。其鮮果果實長圓形,個大、皮薄、色紅、肉厚、肉質緊密酥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品質極佳。慶陽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具有食用和保健的功效。2013年9月,慶陽小米獲得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已培育了“什社小米”“金什社”等品牌。
“十一五”以來慶陽市突出草畜、果品、瓜菜三大特色產業,各縣區結合自身比較優勢,重點打造1至2個特色產業,基本形成了特色產業帶。慶陽市果品基地、規模養殖基地、瓜菜產業基地等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建設了以寧縣、鎮原為主的曹杏基地,以華池、合水為主的白瓜籽基地,以正寧、寧縣為主的優質烤煙基地,以環縣、華池為主的洋芋和優質小雜糧基地。
慶陽地處全國蘋果生產的最佳緯度區,2014年全省蘋果總產量2970762噸,慶陽市為543719噸,占全省18.3%,全省杏總產量130471噸,慶陽為65366噸,占全省50.1%①。慶城縣、正寧縣、西峰區、合水縣先后獲無公害蘋果產地認證,正寧縣、合水縣被確定為全省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縣。
2.特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慶陽特色產業經過持續10多年的發展,特色產品的規模和產量都相當可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產業化水平低、產品的“特色”和“優質”不突出,沒有形成相應的品牌效應。二是營銷理念落后,特色產品商品化、電商化的程度不高,嚴重影響了網銷的數量和效益。三是科技水平低、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包裝滯后,低端和大眾產品較多,缺少精品和高端產品。如能進行更好的深加工和包裝則可獲得更高的收益。以黃花菜為例,筆者在寧波某大型超市發現上海某食品公司出品、含量為200克的“豪雄”牌干黃花菜,包裝上注明原產地為甘肅慶陽、售價24.2元,平均每斤的售價達到60元,遠高于慶陽本地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四是特色產業不強,市場掌控能力弱,最突出的是本地生產的特色產品無定價權,農民往往增產不能增收。五是農村地區物流體系不發達,特別是偏遠鄉村交通不便、缺乏專業的農業物流企業,物流快遞在農村覆蓋面小、價格昂貴。
二、互聯網對慶陽特色產業發展的影響
2015年,慶陽市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8個,鄉級電商服務站81個,村級電商服務點509個,各類網店6153個,電商從業人員1.8萬人,已注冊的物流企業18家,物流快遞網點178個,電商交易額15.32億元②。電子商務業態的整體發展帶動了農村電子商務,有利于特色產業發展。
慶陽市興建的電子商務創業園區,入駐的40余家企業有超過一半的涉足特色產品銷售。特色產品生產企業通過與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有效銜接產需信息,推動特色產品線上營銷與線下流通融合發展,改變了原有營銷模式。網絡傳播速度快,擴散范圍廣,國內外客商和消費者均可通過網絡了解和購買慶陽的特色產品。眾多農戶和經營者利用淘寶網、騰訊網、京東商城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絡旗艦店、專賣店,特色館。慶陽市著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子商務自營平臺。目前已有易隴網、淘慶陽商城、百事螞蟻、新北商城、黃土優品、文化特產總店等20多個自建平臺。通過網絡打造特色品牌50多種,涵蓋蘋果、杏制品、黃花菜、白瓜籽、小雜糧、核桃、肉羊等。
積極推廣“一村一店”模式,依托產業合作社等農村經濟組織,探索創建電子商務示范村,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建成慶陽蘋果西峰形象店1處,扶持“村淘網”示范店50個,構建起覆蓋多種特色產品的銷售網絡。借助網絡平臺對外推薦宣傳,不斷提高特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蓓蕾”、“隴寶”、“隴清”、“隴蜜”、“華泰”、“董志塬”、“寧州”等多個品牌已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三、網絡條件下慶陽特色產業的實踐與探索
慶陽市要通過政策支持、人才培養、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使慶陽特色產業借助互聯網這一媒介加快發展。
1.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加強政策扶持。通過市場機制吸納采購商、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等組建規范有序的網銷特色產品供應基地。加快發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健全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鼓勵地方、企業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從城鎮返鄉創業,調動返鄉高校畢業生、返鄉青年和農民工、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等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的積極性。
完善配套措施。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基地化、產品特色化的要求,一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傾斜,加快建立適合慶陽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所需的種養殖基地。另一方面要抓好特色產品的品種改良,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及有機農產品,提升農產品安全質量,不斷提高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寬帶普及。促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結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持續提高農村寬帶普及率。
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對農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員等進行技能培訓。努力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懂業務、會經營網店、能帶頭致富的復合型人才。鼓勵各類企業、培訓機構、大專院校、行業協會培養綜合掌握商業經營管理和信息化應用知識的高端緊缺人才,建設電子商務人才繼續教育基地,開展實用型電子商務人才培訓。
2.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慶陽市各區縣均重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正寧縣扶持建立了正寧縣瑞嘉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聚鑫農村電商中心,作為全縣電商孵化基地和電商平臺,為群眾提供特色農產品代收代銷等便民服務。全縣兩個電商服務中心已策劃蘋果、核桃等特色農副產品網店35家,組織線上銷售地方特色產品5大類23個品種6000多噸。慶城縣的甘肅驛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線下體驗與線上銷售相結合的模式運行,主要營銷慶陽特色農產品。線下體驗展示館目前已征集展示了小雜糧、果脯等94個品種的產品。驛馬工業集中區將把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作為發展目標,重點建設“一館”“四區”,即特色慶陽驛馬館、農特產品展示區、產品信息發布區、電商人員培訓區、網銷產品攝影區,使驛馬工業集中區成為慶陽市最大的電子商務聚集區和農特產品網上營銷大本營。
注釋:
①數據來源:2015年甘肅發展年鑒.
②數據來源:甘肅省統計信息網.
參考文獻:
[1]王小玲.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制約因素分析-以酒泉市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3(09).
[2]張松柏.慶陽市推進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9(01).
[3]馬燕玲.基于鉆石模型的甘肅省特色農產品競爭力分析[J].甘肅科技,2012(05).
[4]甘肅統計信息網.http://www.gstj.gov.cn.
作者簡介:張治榮(1979.10- ),男,漢族,甘肅慶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農業經濟,產業經濟,單位:隴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