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璐
【摘 要】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具備的一種能力,使學生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動,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能根據學習的具體情況,有意識、有計劃地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動,能自覺履行學習義務。簡言之,即學習者在不依賴于教師的情況下,能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 學習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68
初中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階段,英語學習也是如此,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與學生都因此受益非淺:教師上課上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課前學生如果自學、預習了,課堂內容也就易消化、吸收,課堂時間相對也就充裕,內容安排也就豐富多彩;學生學起來信心十足,如虎添翼,這便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一、抓好基礎教學
新課標提出:在英語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語音、詞匯和語法的基礎知識,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并讓學生掌握英語的結構。“講授基本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自學能力的培養形成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因而,英語自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利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及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快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速度、深度、難度和鞏固程度。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提高,可以想教師要教會學生兩種基本能力,即語音拼讀能力和查詞典的能力。實踐證明,拼讀和國際音標沒有掌握好,就很難過“單詞關”,而“單詞關”是造成初一、初二學生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們英語教師要不斷探索、研究、借鑒好的教學法,吸收好的經驗,使語音的教學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效果,同時,幫助學生認識記憶單詞的重要性,并指導他們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方法,幫助學生過好語音拼讀和單詞記憶這一關。為解決語音拼讀這一問題,可以采用“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在學生基本掌握語音拼讀后,可以便開始布置學生預習生詞,自己看音標學拼生詞,在可以進行教學之前,請同學起來把生詞讀給大家聽,檢查他們預習的情況并及時給以鼓勵。長此下去,同學們逐漸養成了上新課前自覺自學拼讀生詞的習慣,拼讀能力也漸漸得到了提高。
同時,可以經常向他們傳授記憶單詞的方法,如:按音節拼讀記憶單詞;利用讀音規則記憶;把同音異形詞歸在一起記;或利用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派生詞等進行釋義、造句、替換等單詞操練方法;適當地介紹一些構詞法。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和拼讀生詞的習慣和能力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在教會話、課文前,布置他們預習,要求他們把會話、課文中出現的已學過的和未學過的詞組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同時布置幾個問題要求回答,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用簡明的英語說出課文的主要意思,促使他們有目的地思考,逐步養成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來獨立完成對新知識的初步理解和掌握,從而使他們的自學能力不斷得以提高,為以后難度較大的課文和課外閱讀材料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是查詞典的能力。“詞典是英語學習無聲的‘良師益友”。事實說明,學會查詞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敏銳、細致的觀察、判斷能力。
二、加強策略培訓
英語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采取的步驟、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不少這樣的學生,他們學英語很刻苦,很賣力,但顯得很吃力,結果收效甚微,進步緩慢,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掌握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語言學家所確認的策略數量足以使人眼花繚亂。如果教師不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訓,學生對學習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隨意性,這樣就要求我們有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的培訓,我認為,大致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有計劃地觀察和有針對性地培訓。了解學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積累數據,然后集中在課堂上培訓以達到強化的目的。二是根據學習的內容或訓練的要求,確定專題培養目標,在課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進行學習策略培訓。三是根據課堂上當堂發現的個別問題進行即時培訓。四是針對個別學生學習中的策略問題,在課堂上對全班學生進行培訓,以點帶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提高。五是把策略培訓和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堅持在長期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策略問題,結合學習內容,設計有意義的課堂交際活動,使學生在完成這些交際活動的同時,既能學會運用語言形式表達語言意義,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三、培養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能力
中學生尤其是起始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識、閱歷正處在萌芽和不完善的階段,思維比較稚嫩,做事也比較盲目和沖動。因此,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每個學生在學期之初,就要定出每天每周的學習計劃,這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而且這樣學生在檢查中就可以更好地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
英語學習適合分成小班,小組。課后學生可以三五人自由組合結成學習小組,互相學習,互相討論。在中學英語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有許多對話、短文,值得學生們交流或討論,這種交流和探討方式不僅練習了學生的口語,而且更便于學生之間的相互督促,同時也增強了集體的責任感。除此之外,在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創設英語角,定期舉行英語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無疑會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放開學生的手腳,給學生創造自由學習的英語天地。
總之,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一項長期的雙邊的活動。一則需要教師的引導,二則需要學生的自覺。這種能力的培養,本身也是一個長期而巨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