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倉
摘 要: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的日益重視,大力促進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無可否認的是,農村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在風險管理、金融監管、提升農民意識、征信體系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084-02
2016年年初,隨著國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即“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國家首次將互聯網金融和移動金融作為小康建設的手段被提及。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農村金融機構多個層次、覆蓋面廣、可持續發展的服務體系,加快普惠金融在農村的發展,從而達到降低農民的融資成本,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進一步改善基本金融(諸如存款、取款)、金融支付等業務,不斷加強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的規范化管理,進而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激發農村經濟新活力。
一、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是必然趨勢
第一,傳統金融機構無法做到金融服務的全覆蓋,服務農村金融。我國農村金融在近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村金融體系形成了以農村信用合作社、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郵政儲蓄銀行為主體,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也逐步加入,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互協調的金融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過去農村金融機構單一、規模偏小、功能不全等問題。然而,已有的金融機構往往存在定位不明確、服務同質化的缺點,難以主動去適應農村金融需求小額、分散的特點,實際上農戶得到的金融服務遠遠得不到滿足;整個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還存在盲點,甚至還存在有些地區時至今日還沒有金融服務網點,存在金融空白。據《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的金融空白鄉鎮達到7%,仍有1 570個。
第二,農村互聯網金融能夠解決傳統農村金融服務的不足之處。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在服務農村經濟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互聯網金融方面也做了積極的嘗試,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也依托互聯網技術也逐步開設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業務,對于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傳統農村金融依然沒有改變其貸款手續煩瑣、貸款成本高等特點,對于農民獲得融資支持方面仍然存在滯后性。2016年,隨著國家支持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巨頭也紛紛布局農村金融市場,搶占農村金融的“藍?!薄;ヂ摼W金融公司巨頭布局農村金融公司的形式主要有三農服務商、P2P平臺、三農融資產品和農村電商等。
第三,破解農民融資難問題需要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支撐。農村金融對于促進三農發展、活躍農村經濟具有關鍵的作用。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決定了我國農村金融在需求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潛力,這些需求不僅包括傳統的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還包括理財方面的需求。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是融資難問題,傳統金融機構在服務農村金融方面由于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需要顯得力不從心,而互聯網金融對于解決農村金融融資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等優勢,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生存的土壤。我國從國家層面支持農村互聯網金融化,從某一個方面來看,也是基于解決農民融資難的問題而提出的,這對于給三農提供融資支持、促進三農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第一,農村互聯網金融仍存在一定的風險。農村互聯網金融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它所帶來的諸如利率風險、信用風險、管理風險等各種各樣的風險。作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主體,互聯網金融公司和農民二者也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ヂ摼W金融需要承擔農民不能及時還款而出現信用風險等風險,同樣的,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農民也要承擔。更為重要的是,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還必須面臨壞賬率和償還率所帶來的信貸安全問題。在我國,農民普遍存在著文化程度不高,對金融法律法規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使農村互聯網金融的信貸業務面臨著安全風險。并且由于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更注重線上運作而忽視線下運作,這也使得農村互聯網金融表現出高風險的一面。
第二,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創造出的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金融創新的速度也不斷加快,使得農村互聯網金融在在農村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還處于不斷加強的大環境下,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在資金安全、信息安全方面沒有保障,極易出現風險,也出現了一些非法集資的問題。并且由于農村金融的分散性和互聯網金融的平臺化運作,二者的結合也加大了監管的難度,使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仍然存在薄弱環節。
第三,提升廣大農民互聯網金融意識的任務還很艱巨。隨著新的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農村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也已悄然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使農村金融市場的潛力巨大。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我們還面臨著日益豐富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如何應對農民金融知識的提高、改變傳統理財觀念的挑戰。就目前來說,農村互聯網金融還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大部分農村互聯網金融產品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對于如何更好地服務農村經濟也在不斷的探索之中。并且由于農民的文化知識有限,法律意識不強,還習慣于傳統的思維去處理金融問題,對互聯網金融這個新生事物知之甚少,缺乏專業性的了解?;ヂ摼W金融有很強的涉眾性,互聯網金融服務人群的金融知識、金融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不一定高,很多還屬于社會弱勢群體。因此,需要依托農村產業發展,加強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知識普及。
第四,農村征信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的血液,而信用是金融的基礎和重要環節。目前,農村借貸普遍以民間借貸為主,雙方履約保證完全依靠個人的信用,這在某些方面導致農民對征信行業認知程度低,征信市場不發達。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目前征信體系不健全的大環境下,對于廣大農村來說,建立農村征信體系的難度可想而知。雖然支付寶等也建立了基于大數據的個人征信體系,但對于不愿意使用支付寶或者不會使用支付寶的農民來說,依靠互聯網平臺來搜集個人征信進而建立農村征信體系來說,無疑是非常難的。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我國目前的農村征信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
三、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建議
第一,農村互聯網金融要有一定準入門檻?;ヂ摼W金融既有經營風險,更有很強的技術色彩,準入門檻應該比傳統金融高,不能所有機構都能達到互聯網金融對信息技術和金融專業知識的要求。當前社會上非法集資活動猖獗,要通過加強監管,特別是明確準入門檻,以防范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進行的非法金融活動。要對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設定專業和資質門檻,包括對經營條件、股東、董監事和管理層設定準入標準,要求從業人員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以及要求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有良好的風險治理制度。
第二,建立完善的機制以加強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對于農村互聯網金融這個新生事物,由于還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但為了保證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機制以加強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專門的農村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已加強對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二是建立完善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監管體系,加強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信息監管;三是加強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自律監管,通過成立農村互聯網金融結構協會的形式,加強自律監管;四是加強對農村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水平,并對農村互聯網金融人員的從業資格做出統一的要求,保證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從業主體素質。
第三,加強對廣大農民互聯網金融知識的宣傳。要加強對老百姓的金融知識教育,提高老百姓的風險意識以及對各種非法金融活動的警惕性,這樣能增強市場紀律的約束力。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要加強信息披露,不能有虛假宣傳或誤導陳述,不得對金融產品和業務進行不當宣傳。農村互聯網金融產品設計應該詳略得當,加強對廣大農民的風險提示,做到信息透明、講解到位、風險可控、消費明了。此外,在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中,要加強對掠奪性放貸行為的管理。另外,還需要加強農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高風險產品只適合有相應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的人。要平衡好資產多元化與投資者適當性之間的關系,不能將高風險產品推銷給缺乏金融知識的老百姓。
第四,加強農村信用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地區的信用體系建設嚴重匱乏,大部分農民無信貸記錄,無從判斷其歷史信用情況。由于農戶大多未與金融機構發生信貸業務,在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中缺乏相關信用數據,對農戶信用狀況難以有效甄別。2015年初,央行印發了《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這標志著我國國內個人征信市場化的閘門正式開啟,征信體系一旦打通,可以極大提高對借款人個人信用資質的識別能力,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降低平臺獲取信息的成本,減小壞賬率和不良貸款率。
參考文獻:
[1] 張啟晨.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青年科學,2014,(5).
[2] 劉志平.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的啟示[J].中國金融,2015,(3).
[3] 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
[4] 翁文東.互聯網金融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6).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