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長慶
摘 要:體育場館是高校必備的基礎設施之一,其主要用途是開展體育活動、進行體育教學。由于高校開展體育活動的頻率并不高,體育課也比較少,因此,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并不高,甚至有些浪費資源。為了將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可以適當地將其有償開放,既能增加高校的收入,又能為社會大眾服務,可謂一舉兩得。對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的條件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償經營管理對策,以期能夠實現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關鍵詞:高校體育館;有償開放;經營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186-02
受資源和資金的限制,國家和地區不可能大面積地修建體育場館,而人們對健身的需求卻越來越大,這兩者是矛盾的。目前,許多高校的體育場館都存在閑置和浪費的現象,可將其利用起來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根據學校對體育場館的使用情況,合理地將其對社會進行有償開放,對學校和對社會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需具備的條件
第一,高校周邊要有足夠的體育消費者。高校的體育場館要對外有償開放,首先就得擁有最基本的消費群體。而體育鍛煉與健康是分不開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富足起來,其在體育方面的消費支出比例開始呈上升趨勢。就拿在校大學生來說,由于體育課時較少,要利用上課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不太現實。隨著現代大學生生活的多元化,其對體育鍛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要有豐富的鍛煉內容外,還要求鍛煉具有一定的層次。加上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足,其可以自行安排鍛煉進度。因此,校園內的師生其實就是體育場館重要的消費群體之一。再者,高校周邊有許多社區、單位,附近的居民可能會利用閑暇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而企事業單位則可能組織職工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在社會體育場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高校體育場館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此,高校周邊居民、企事業單位職工構成了高校體育場館的另一重要體育消費群體。
第二,高校體育場館需具備充足的體育資源。體育資源包括體育師資隊伍和體育器材,體育教師擁有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懂得如何根據不同人的身體素質,制訂科學的鍛煉計劃。且高校教師的學歷一般都較高,其體育理論知識比較豐富,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才能夠對消費者有很好的指導作用。而不管體育場館修建得多么豪華、宏偉,體育師資隊伍多么專業,如果沒有充足的體育器材,一切都只能是空談。因此,要實現高校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學校還必須擁有足以供人們鍛煉所用的體育器材。只有具備了充足的體育資源,才能吸引消費者,從而為學校帶來收益。
第三,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高校體育場館要想對外有償開放,就必須符合法律相關規定,只有合法經營,才會得到國家的認可。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有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比如,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就提出,應該面向社會開放各類體育設施,以提高其利用率,但在此過程中,必須加強對這些體育設施的管理。因此,高校應該根據學校的體育教學計劃,在學校不使用體育場館的情況下,將其對社會進行有償開放。而在寒暑假,學生和教職工都不在校時,就可以將其大力對外開放,既不會影響體育教學,又不會浪費體育場館資源。
二、高效體育場館有償經營現狀分析
雖然有些高校的體育場館已經開啟了有償經營模式,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響,經營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會增加學校的管理難度。將學校的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就會使進入學校的人群變得復雜起來,且其中一些人員可能不會遵守學校相關規定,導致學校的管理難度加大。而且,學校的管理模式通常是行政管理模式,在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后,就會變成經營管理模式,一時間要轉變管理模式并不那么容易。比如,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時間要以不影響正常教學為前提;服務項目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收費標準要合理,既要保證學校能夠贏利,又要客戶能夠接受等等。要想保證在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情況下,還能對學校進行有序的管理,就需要學校各部門共同協作,完成管理工作。
第二,客流量不穩定。由于高校的體育場館并不屬于社會公共設施,它首先得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一所高校的班級數量較多,每個班級使用體育場館的時間不同,消費者的閑暇時間又不固定,要想在時間上配合起來就比較困難。只有在滿足學校教學需要的前提下,才可能將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這就會導致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體育場館的客流量就會不穩定,會影響經營效果。如果經營效果不佳,就會降低體育場館管理者的積極性,導致管理失去原有的秩序。并且,學校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管理體育場館,那就會影響高校通過對外開放體育場館來盈利的初衷。
第三,學校的宣傳力度不夠,管理方式不夠先進。一般人都會認為高校的體育場館只供教學所用,如果學校不對外宣傳其體育場館可對外有償開放,其他人便不會知道。如果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太過單一,也會影響宣傳效果,從而導致社會的參與度不高。并且,學校也很少主動與外界取得聯系,使得許多企事業單位的體育鍛煉活動都沒有在高校開展。此外,大部分的高校并沒有建立起信息化的體育場館管理平臺,管理方式還比較落后。如果有客戶需要進校鍛煉,只能上門預約或者打電話預約。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校體育場館的管理,也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再加上學校缺乏專業的體育場館管理人才,會對高校體育場館有償經營產生消極的影響,不利于其良性發展。
三、高效體育場館有償經營管理對策分析
第一,合理設置開放時間和收費標準。高校體育場館與專業的經營性質的體育場館不同,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在教學之余再將其對外開放,以便能夠更加合理地利用資源。并且受教學安排的限制,它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開放時間、開放內容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鑒于這些問題的存在,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部門應該規劃好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確定好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比如,周一至周五,由于學生體育課需要用到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時間就應該設在早晨和晚上,周末和節假日則可以全天開放。而在規劃服務項目時,應該要以不改變體育場館的現有功能為原則,適當地增加一些服務項目。再者,由于高校體育館并不是純粹地以營利為目的的,因此其收費標準應該低于市場價,在為學校創收的同時,又能服務于大眾。
第二,加強對體育場館的管理。由于高校體育場館長期以來采取的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所以,在開始對外開放時,不可避免地會缺少相應的市場管理經驗。因此,學校需要調整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加強管理,以保證其能夠有序、健康地發展。在高校體育場館對外有償開放的條件下,經營管理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與社會建立起相應的聯系,力求在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完善校內的體育設施。與不同的單位、群體合作,不僅可以豐富校內的體育服務內容,還能夠建立起一些小型的全民健身基地、健身俱樂部等。其次,要對高校的體育場館進行科學化的管理,比如,制定相關的場館使用規章制度和管理規章制度,要求場館使用者和管理者都按照相應的章程開展活動和工作。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場館的管理效率,還能夠提高其使用效率。再次,培養專業的體育場館管理人才,學校可以開展一些培訓活動,培養專業化的體育場館管理人才,使之具備相應的經營能力和業務能力,加強對體育場館的管理,并保證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第三,采取多樣化的經營模式。根據高校體育場館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不同的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比如,可以組建高校體育協會和高校體育俱樂部,其主要目的是開展體育活動,不僅本校的學生可以參加,外校的學生也可以參與進來。在這些組織中,組織者應該設置相應的目標,規定相應的任務,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實現高校體育的產業化管理。這樣的經營模式可以采用辦培訓班、實行會員制、出售健身卡等形式來經營,而場地則可以是籃球場、足球場、游泳館等。校外承包的經營模式則是將高校的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租給校外的人,由其對體育場館進行經營管理。這種經營模式能夠減輕學校的負擔,但是也可能因為承包者追求利益而引起一些安全隱患。此外,還有集體承包經營模式,這種模式是在校內教職員工和校外人員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對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工作的。這種經營方式既能保證有校內人員的監督,又避免了校內領導的干預,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經營模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大眾健身需求增加,國家體育場館又較少的情況下,高校的體育場館發揮了相應的作用。將高校體育場館進行有償開放,不僅能滿足校內外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還能增加高校的收益。但是,高校體育場館對外有償開放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并且現階段有償經營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針對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現狀,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對體育場館的管理,從而實現高校體育場館的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沈夢雪.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管理的分析研究[J].價值工程,2016,(11):201-202.
[2] 顧玉芝,孫鋒.學校體育設施服務全民健身體育現狀研究——以南通市高校體育場館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6,(7):93-94.
[3] 焦現偉,孫燦江.河南省高校體育場館有償對外開放的可行性研究[J].運動,2016,(1):48-49.
[4] 李志芳,張銀燕.高校體育場館開放及運營模式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4,(21):165.
[5] 孫秀英,蘇秀華.遼寧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現狀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20):240-241.
[6] 符巍,聶晶玲.淺析高校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J].當代體育科技,2016,(13):107-108.
[7] 青小力.成都市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5,(1):55.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