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攀鵬 楊志剛 張金洲
摘要 分析了農村養雞業現狀,并提出技術推廣對策,以期為農村養雞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養雞業;現狀;技術推廣;對策
中圖分類號 S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238-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poultry industry in rural areas,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technology promo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ultry industry in rural area.
Key words ruralarer;poultry industry;status;technology promotion;countermeasure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農業經濟政策的不斷完善,養殖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發家致富的支柱型產業。如何將養殖技術更快、更好、更合理地推廣給廣大農民是當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針中“生產發展”的重要一環。針對農村養雞現狀對農村養雞技術推廣進行探討。
1 農村養雞業現狀
1.1 個體飼養規模小、零散分布
相比于城鎮,農村具有地廣人稀、空氣新鮮、水源清潔、植被多樣等特點,這些優勢很適宜養雞。而現階段農村養雞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滿足農民自己生活中雞肉、雞蛋的需要,這就造成了農村養雞不是集約化群體飼養而是小規模零零散散、星羅棋布的布局式飼養。
1.2 集體飼養場址選擇不能因地制宜
有些農村是平原地貌,有些農村是丘陵地貌,要結合具體地理位置以及適合養雞的資源優勢進行布局,例如地貌是否形成天然隔離屏障、交通是否便利、通訊設施是否通暢、周邊是否有噪音影響、周邊是否有林地、飼料來源是否充足、水源是否清潔、陽光降雨在整個生產期中是否有利等。
1.3 品種有限且品質差
由于絕大多數農村周邊沒有專業的孵化場所,導致農民養雞時不得不借助本村或者周邊有限的幾個雞品種進行自繁自養。所培育出的雜種雞在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條件下表現出一些生理遺傳上的缺陷,例如羽色、雞冠形狀等品種性標志性狀不表達。有些農戶在購買雛雞時,挑價格低、質量差的雜牌雞種進行飼養,導致養殖過程中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生產性能極低。
1.4 飼養管理不當
在飼料選擇上,仍以玉米、麥等為主,基本不添加蛋白質飼料、礦物質、維生素等其他成分;在飼喂方式上,基本上是每天早晚添“一瓢”,甚至有時忘記添加,“殘羹冷飯”更成為雞的“日糧”之一;在雞的飲水上,添加水不及時,常造成雞只嚴重缺水。某些地處偏遠或交通不便的飼養戶在配飼料或購原料時,為圖方便,一次配料或購買的飼料過多,導致貯存時間過長,部分營養損失,甚至發霉變質[1]。這種飼養管理方式導致飼料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長期缺乏,嚴重影響雞各方面的生產性能。
1.5 農戶淘汰留種方式不當
據調查,當前農戶的養雞方式是往年的老雞加當年選留的新雞,年復一年。而雞的淘汰方式,一般是選擇健壯的雞宰殺食用,老弱病殘的母雞留下產蛋、公雞打鳴。例如,有些農戶會因雞產蛋的大(開產蛋)、小(初產蛋),而誤將產蛋較小(初產蛋)的雞(剛開產)淘汰掉。有些農戶從外面購買的種雞只常常不進行隔離并做特殊標記就直接混群導致留種目的不明確。
1.6 缺乏疾病防治意識
據了解,農村庭院散養雞的農戶基本無疾病防治意識,即使有疾病防治意識也不能及時準確地進行有效診斷、治療。農戶平時不注意觀察雞的精神狀態、采食行為、排便情況,而往往在發病后才引起注意。在疾病治療中存在不懂得對癥下藥和配伍禁忌、盲目超劑量用藥、飲水用藥和注射用藥混淆等現象。90%以上的農戶都沒有進行免疫,導致雞馬立克病、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疫病難以有效控制,這樣就造成了部分農民因高死亡率而喪失了養雞的積極性。有些農民還將病死的雞只到處亂扔形成了眾多的疫病傳染源,進一步加劇了疾病的發生。
1.7 消毒觀念淡薄,操作不規范
農村缺乏對消毒作用的認識。有的只注重舍內環境消毒而輕視外圍環境消毒,重化學消毒輕物理消毒[2];消毒藥使用不正確,如使用漂白粉對飲水、污水、畜舍、用具進行消毒時,不懂得濃度為0.5%~20.0%且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溶液是根據需要現配現用;消毒藥物單一,如長期使用0.3%過氧乙酸溶液對畜舍、體表、用具、地面進行帶畜噴霧消毒導致一些病菌產生耐藥性而長期不能被殺滅,不能達到預期的消毒效果;消毒程序不科學,如剛使用NaOH等堿性消毒藥,間隔日期還未到又立即用新潔爾滅等酸性消毒藥,從而使消毒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對生產區等出入口的車輛、人員、物資等的消毒,有些養殖場生產區等出入口雖然設置了相關消毒裝置,但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等面子工程,而平時對其使用的執行力度不夠嚴格。
1.8 防疫意識不高,缺乏統一制度
農村人口的素質參差不齊,沒有專職防疫人員進行指導,防疫主要根據飼料廠、藥店技術服務人員或村級防疫員的建議完成。防疫管理全憑自覺,農戶不能夠結合實際生產情況按照衛生防疫的要求制訂完善的衛生防疫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家畜日常管理、環境清潔消毒、廢棄物及病畜和死畜處理以及計劃免疫等在內的各項規章制度。
2 技術推廣對策
針對農村養雞個體飼養時適合養雞的面積大而數量小、雞品種有限且品質差、飼養管理不當、淘汰留種方式不當、缺乏疾病防治意識、消毒觀念意識淡薄或不規范、防疫意識不高且缺乏統一制度的現狀,推廣科學實用的養雞技術是當務之急。農村養雞技術的推廣需要運用一定的方式,采用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推廣效果。作為農村養雞技術的推廣人員,必須向農戶提供信息、了解他們的需要、給他們傳授知識、和他們交流感情,最終提高農民的素質與技能、改變農民的態度和行為[3];必須了解和掌握各種養雞技術、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地靈活運用;必須把握養雞技術的中心環節,在農村養雞實踐中不斷充實、改進和完善,提高自己在農村養雞技術的推廣工作中的效率最終達到改善農村養雞現狀的目的。
2.1 應用大眾傳播法普及養雞技術
農村養雞技術推廣人員可以運用文字印刷品媒介和視聽媒介2種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以引起農戶對養雞技術的注意和重視。例如,為了使農戶能夠主動地選擇時間、地點閱讀養雞技術相關內容,可以利用傳播養雞技術理論、觀念及較詳盡的知識和技術等效果較好的報紙雜志、墻報、黑板報、書籍等文字印刷品媒介;為了使農戶能夠更及時、更有效、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地了解和掌握養雞技術,還可以利用廣播、電視、錄像、電影、網絡APP等視聽媒介。
2.2 收集農戶養雞技術上的疑惑,并進行針對性指導
在應用大眾傳播法推廣農村養雞技術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農戶在實際應用時產生一些問題需要咨詢、指導、解決。因此,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電話咨詢等途徑將農戶們的疑惑收集整理,然后針對農戶們提出的“我們該買什么品種的雞?在哪里買?生長周期是多長?該怎樣防疫?預期投入和收益是多少?”等突出的共性養雞技術問題進行集體指導,針對農戶提出的“我飼養的雞為啥突然不采食了?我飼養的蛋雞為啥總是啄蛋殼?我飼養的雞這幾天為啥雞冠發白?我飼養的雞這幾天糞便中為啥有未消化的飼料?”等個別性養雞技術問題進行個別指導。
2.3 建立農村養雞示范戶
農村養雞技術推廣人員可以實行由點到面的養雞技術成果與方法示范推廣戰略,即建立農村養雞示范戶。建立農村養雞示范戶,不僅可以作為農村養雞技術推廣活動的最初階段進一步驗證當地養雞技術的適應性和可靠性,而且能夠樹立樣板對養雞農戶進行宣傳教育、吸引農戶自覺采用新的科學養雞技術,同時也會逐漸擴大農村養雞技術的推廣應用規模。養雞技術成果性的示范用事實和直觀的結果教育和吸引農戶,以調動其采用新的科學養雞技術的積極性,適應了農民的直觀現實心理。養雞技術方法性的示范則通過現場的演示操作,把新的科學養雞技術的操作技能展示出來,并讓農戶親自練習和感受其優越性和應用的難易程度,對農村養雞技術樹立信心。
2.4 技術推廣人員謙虛嚴謹、實事求是,做農戶信任的朋友
除了過硬的養雞技術外,農村養雞技術推廣人員更應該掌握推廣養雞技術的人文技巧。有些農村養雞技術推廣人員對條件差的農村有偏見,導致農村養雞技術推廣工作也很難取得成功。因此,農村養雞技術推廣人員在推廣養雞技術的過程中要具有廉潔公正、平易近人的形象。一開始與農戶接觸時就要表現出樸實、誠懇、謙虛、熱情的態度[4]。給農戶講解時不僅要入鄉隨俗更要放下架子、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時刻關心了解養雞農戶的生產需要,給農戶提供信息、傳授技術,提高農戶的養雞技能和素質,及時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從而長期得到農戶的尊重和信賴。
3 參考文獻
[1] 沙永峰.農村養草雞存在的問題[J].吉林畜牧獸醫,2003(3):16.
[2] 劉東.淺談農村養殖疫病的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188-189.
[3] 白應剛.新形勢下加強貧困山區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04(2):24-25.
[4] 李冬青.試論在農技推廣中與農民進行有效溝通[J].中國農技推廣,2004(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