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江珂 王勝男
摘要 從提高產量、節約勞動力、保證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闡述了計算機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的意義,總結了我國農業生產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情況,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解決對策,為計算機技術更好地應用于農業生產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 農業生產;計算機技術;應用;意義;問題;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287-0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先進適用的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農產品品質的提高均有一定的效果。20世紀90年代以后,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在農業、工業等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人們的生產及生活均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在發達國家,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而在我國推廣應用還不廣泛。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是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1 計算機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的意義
1.1 提高產量
我國人口數量多,對糧食有更多的需求。我國傳統農業主要采取人力、畜力的方式,對天氣的依賴性較強,糧食均產較低。農業生產中引入計算機技術后,可以從多個方面對農業生產進行監測,控制農作物的生長,最終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1.2 節約勞動力
我國傳統農業主要依靠人力,將大量農民束縛在土地上,生產效率很低,浪費大量的勞力,但是收入卻不能保證,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使用了計算機技術后,可節約勞力,在農業生產中降低了個人主觀性因素的影響。
1.3 保證糧食生產安全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但總耕地面積不足,人均耕地面積不到667 m2,所面臨的糧食生產安全形勢嚴峻。而在農業生產中應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如在選育種子時,如果應用計算機技術,則更為科學、高效。
1.4 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不少耕地遭到了嚴重破壞,據2010年調查資料顯示,我國被污染破壞的耕地面積超過933.3萬hm2,其污染的原因大部分是灌溉水受污染、耕種不合理、垃圾隨意亂埋等。為了實現土地資源的長期利用,保障耕地安全,人們在耕種土地時需要采取科學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在農業生產中應用計算機技術,將先進的高新技術應用到農業中[1-2]。
2 存在的問題
20世紀80—90年代,我國農業部開始將計算機農業的發展列入農業未來發展的專題研究中,發展現代化農業,計算機技術逐漸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得以應用。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基本上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作為高新技術,計算機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還不太成熟,農戶的綜合素質不高,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計算機技術應用范圍不廣,使用率不高,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存在不少的問題[3-4]。
2.1 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程度有限
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計算機技術在不同的行業普及程度不一樣,尤其是在農業生產中更低。即使有些農戶家中有計算機,但由于其水平有限,對計算機使用、維修方面的知識缺乏,平時也很少使用。
2.2 農業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缺乏
農業生產中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重要工作即實現資源共享、普及農業技術,但是目前我國在農業方面未建立起完善的研究系統,農業方面的人才缺乏,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農業信息網絡,科技共享、普及程度不高。此外,由于農業生產中計算機的應用還不成熟,國家監管力度不夠,網絡上有些農業技術并不科學,由于監管不到位,往往會對農業生產者產生誤導作用。
3 解決方法
3.1 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中計算機技術不能廣泛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為農業生產者的綜合素質較低,對新技術接受程度有限。應加大對農戶的素質教育,讓其認識到農業生產中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計算機應用能力。
3.2 推廣普及計算機技術
積極普及計算機技術,加大推廣力度,多安排相關技術人員深入到基層,向廣大農業生產戶宣傳農業技術及計算機技術,進一步擴大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范圍。
3.3 培養高素質的農業研究人才
政府在農業生產方面要加大對技術的研究力度,培養綜合素質高的農業研究人才充實到農業生產中,堅持農業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提前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預測,以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規避風險。
4 參考文獻
[1] 于海霞.計算機與農業生產[J].吉林農業,2008(2):5.
[2] 劉凡華.淺析計算機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與普及推廣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8):90.
[3] 龍江雨.淺析計算機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與普及推廣措施[J].北方園藝,2010(18):233-234.
[4] 張偉.計算機在農業生產上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