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娉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作為高中階段一個重要的學科,在新課改的發展下,提出了對學生的技術素養與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并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根據目前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其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有效地提高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實踐與探索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的推動了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與改革,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成為了高中學生所必備的基本能力。面對目前高中信息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如何能夠有效的提高其教學質量。
一、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課程不合理的設置
雖然很多的高級中學都有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但卻基本上停留在形式化,并沒有得到學校老師以及家長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因而導致了對高中的信息技術的課程設置非常的不合理。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近幾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相關軟件還是硬件,其更新速度非常的快,而很多高級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中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卻沒有及時的更新,仍然保留著陳舊的教學知識與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與日益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有脫節現象,即使掌握了相關的知識也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另一方面就是在具體的高中信息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對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課程時間進行有意的縮短,甚至出現了取消的現象,從而導致了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課程形成有名無實的情況。除此之外,由于學校的領導與老師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不重視,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由其他非專業的計算機老師進行授課,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
(二)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
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過度的注重對高中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講解,并且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接收,由于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與老師形成互動,從而導致了教學課堂的沉悶與無趣。但高中的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與技能性都比較強的課堂,僅僅通過老師對理論內容的講解,很難實現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由于各個學校因投入資金的有限,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設備配備上也呈現出層次不齊的情況,沒有足夠的機房供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使用,即使有計算機配備,也因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計算機的配置低、運行速度慢等情況,有效的影響到了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三)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層次不齊
高中階段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之所以呈現出層次不齊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源自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家庭,因而造成了這種巨大的差異性。首先,是表面在對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與操作技術的差異,由于不同地區、家庭以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小學階段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情況的差異性;其次,就是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不同,也會表現出其差異性。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基本上以老師的講授為主體,并對信息技術的具體操作步驟與要求進行學習,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進行內容的記錄,沒有相應的實踐操作很難達到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二、新課改下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的探索
(一)重視高中信息技術實踐教學課堂的科學性
1.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
通過對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最終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達到對計算機的應用,因而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應當堅持“學以致用”的講學原則。例如通過對學生信息表現形式與技術應用環境的了解,有效的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意識;通過向學生展示信息技術中文字、圖形以及信息輸出等的基本技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
2.促進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的貼近
首先,老師在進行備課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信息技術教材內容進行增刪,從而使得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例如,可以對第一期的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增加基本的打字操作、文字排版等,有效的彌補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同時把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與技能相結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于信息技術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可以設置在后期的學習中;其次,就是實施一幫一的教學對策,特別是對于信息技術水平層次不齊的班級中,以能帶動不能,通過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帶動水平較低的學生,形成良好的相互學習,有效的促進了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
(二)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托互聯網平臺所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可運用比喻法,把信息技術中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從而使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與接受。
(三)優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設計
1.根據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的核心內容,把握課堂教學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材內容,不僅有很多的基礎性的知識,而且還非常的雜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的掌握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從而達到對課堂教學的把控。例如,僅僅是Word、Excel、Powerpoint這三個軟件就有非常多的基礎性的內容,如果只是單純的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很難實現良好的教學目標。因此,可以通過對教學核心內容的掌握,把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并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實踐操作,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2.有效的平衡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
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老師只是單純的就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并沒有注意到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這種錯誤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因而在具體的信息技術理論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信息社會的態度,以及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利用的能力,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可以借助于信息網絡,達到對信息的分析與理解,并進行其相應的實踐操作,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分配好理論與技術課的講解,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3.解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兩級分化
由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不同,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造成學生兩級分化的問題。因此,為解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兩級分化,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對教學目標、任務進行分層的輔導。首先,是對教學任務的確定,所設置的教學任務要能夠有效的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的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其次,是對任務的分層劃分,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教學任務的劃分,并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變,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最后,是對輔導的分層,即學生在進行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老師對水平較高的學生要進行深度的引申,從而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對于水平普通的學生,則要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也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對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設置與優化,有效的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依托互聯網平臺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最終提高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畢春華.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7).
[2]趙小波.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2015,(08).
[3]陳綿慧.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