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瑜
摘要: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除了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音樂鑒賞技巧之外,更要引導學生領悟蘊藏于作品背后的深刻意義,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繼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審美情趣。
關鍵詞:高中音樂 音樂鑒賞 教學實踐
音樂屬于一種藝術形式,在或優美、或舒緩、或激昂、或悲壯的旋律中,人們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感受音樂的魅力。音樂又是一種文化,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其宗旨就是借助音樂的文化屬性,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最終達到完善學生人格、培養學生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的教育目標。從中能夠看出,音樂屬于一門人文藝術學科,學習音樂,是實現完美教育的必經之路。本文從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說起,繼而探討了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策略。
一、如何培養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興趣
高中音樂鑒賞課是否能對學生產生教育功能,學生是否真的能在音樂的鑒賞中有所收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是否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所以,高中音樂鑒賞課,老師的第一項教學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比如,我在給高一新生上的第一堂音樂課上,就采用自制的問卷來調查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樂理知識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在意料之中:高一學生對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以及知名度很高的歌手、明星非常感興趣,但是對交響樂、京劇、民族歌曲的興趣不是很濃。而樂理知識調查的結果則更不樂觀,我選出了幾首不那么熱門和流行的歌曲,讓學生辨聽歌曲的名字和曲作者是誰,他們幾乎一無所知。由此可見,高中生更喜歡流行歌曲,以此為切入點,我在音樂鑒賞課快要結束時,播放了幾首曲風、歌詞都非常適合學生聽的流行歌曲,所有學生幾乎都會跟著哼唱下來。隨后,我又讓學生介紹這幾首歌的創作時間、背景以及歌詞含義等,大家一起分析探討,最后讓學生對比教材中給出的鑒賞曲目,讓學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音樂審美同樣如此,應該具有基本的音樂辨識能力,分清哪些是惡俗的,哪些是健康的。另外,老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音樂鑒賞中主動地發現美、體驗美、享受美,通過多途徑、多方式地幫助學生深入探究音樂作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主動參與師生互動,以此實現最佳的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教學方法的實踐
1.多媒體教學
如果只能選擇一種音樂鑒賞課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那一定是多媒體。高中生的感性、理性認知水平都有所提高,會通過自己的思維來理解音樂作品,但是高中音樂教材涉獵內容廣泛,這給音樂鑒賞教學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總是會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學習的音樂。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必須運用多媒體來充實課堂內容,豐富教學手段,結合鑒賞的音樂類型、曲目來設計情境,將抽象枯燥的樂理知識形象化、趣味化,針對知識難點逐個突破,在分析、辯證、探究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活躍學生思維,培養音樂鑒賞興趣。
比如,高中生對京劇普遍沒有興趣,我在京劇的鑒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呈現京劇中的人物服裝,以及服裝的特色、穿戴方法,并且從網上下載了京劇視頻,在課件中穿插京劇知識以及視頻的介紹。京劇中會涉及到一些語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這些學生都比較熟悉,因此很容易理解京劇的故事內容。在多媒體課件、視頻的輔助下,一堂音樂鑒賞課結束,學生對京劇也就產生了興趣,從而主動學習京劇的唱法。
2.情感教學
我們是否可以在音樂鑒賞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理解音樂來感悟人生、探討未知的世界,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格,知性、理智地面對一切感情問題,包括親情、愛情和友情。
比如,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音樂鑒賞中,我讓學生閉上眼睛靜心體會琵琶的委婉質樸,在傾瀉而下的音符中,感受人間的花好月圓,良辰美景。《春江花月夜》這首曲子的鑒賞,我應用多媒體將曲子中的引人入勝的山水長卷、花影層疊、漁歌晚唱等迷人景色一一呈現,從而賦予《春江花月夜》逼真的畫面感,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我鼓勵學生大膽上臺用琵琶演奏,從而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節課上完,學生們意猶未盡,不少學生在課間還哼著《春江花月夜》的旋律。所以,我認為,老師完全可以利用情感教育來調動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從而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3.個性化教學
如今提倡培養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想象空間,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鑒賞教學,一位老師面對班上幾十名學生,他們既有高中生的共性,又各自具備獨一無二的個性特點,所以,音樂鑒賞課不能以偏概全,老師應該竭盡所能地發揮出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長。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音樂鑒賞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第15節《貝多芬》的教學中,鑒賞的曲目是第九(合唱)交響曲。我首先為學生播放樂曲,欣賞完畢后,讓具有鋼琴特長和小提琴特長的學生現場為大家演奏。觀看同學的演奏,在對比中找到問題,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與音樂鑒賞力,讓他們知道這首交響曲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通過讓學生親自演奏,拉進他們與高雅音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不再對“交響樂”感到陌生。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抽出一部分時間與學生共同鑒賞了《歡樂頌》,這也是貝多芬的曲子,讓愛好唱歌,具有唱歌天賦和特長的學生跟著曲子配唱。在意境深遠的演奏中,學生的歌聲徐徐展開,越來越氣勢磅礴,樂曲與演唱的結合,讓學生對《歡樂頌》了有更透徹的理解。我同樣鼓勵具有舞蹈特長的學生上臺伴舞,讓樂曲、演唱、舞蹈相互融合,學生的情緒一度高漲,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學生們充分展示了自己在音樂方面的特長,在我的引導和指導下,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將有進一步的提升。
三、鞏固音樂知識
像其它學科知識一樣,學生也需要構建系統、完整的音樂知識體系,才能在音樂鑒賞中獲得更豐富的內心體驗與精神、心靈上的升華。然而,在平時的音樂學習中,學生所習得的音樂鑒賞知識通常是零散的、碎片式的,作為一名高中音樂老師,我們理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學會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
比如,有的樂曲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英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英文知識來創作英文歌,并穿插在教學課件中,給學生以成就感。像小提琴獨奏《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協奏曲》、鋼琴獨奏《雪橇》、琵琶獨奏《昭君出塞》以及《黃河大合唱》這些樂曲中都有英文,而且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將上述作品結合起來,學生既能鞏固英語知識和音樂知識,又能找到不同學科、知識范疇之間的關系。另外,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老師要注意作品背景、作曲家、歌唱家以及演奏者這些知識完整地傳遞給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面”,而不是零散的知識“塊”,從而讓學生對所鑒賞的音樂作品有綜合、全面的了解,以便更深刻地感悟音樂。
四、結束語
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模式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課堂形式不再是單一的老師教、學生學,而是更重視師生、生生的互動性,鼓勵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審美教育是音樂鑒賞課最大的價值,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老師把審美對象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這一音樂鑒賞的主體直接參與到鑒賞活動中,豐富內心情感、獲得精神、心靈上的啟迪,最終形成健康、完善、正面的人格與個性。
參考文獻:
[1]楊芳,張英梅.評分規則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4,(22):58-60.
[2]李曉暉.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研究[J].藝術百家,2012,(z1):452-455.
[3]鄒凱.內地西藏班校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音樂基礎知識的滲透分析[J].新校園,2016,(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