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圣
摘要:啟發式教學在中國傳統教育教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因此,它被廣泛地運用于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之中。本文結合對“啟發式教學”的多維理解,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對其相關應用的教學實踐問題進行了客觀的思考。思考的內容具體包括以下五個部分:啟發式教學的內涵、啟發式教學資源的構建、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啟發式教學的評估以及啟發式的校本教研。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具體實踐
啟發式教學備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的關注。但是,很多的任課教師卻未能把啟發式教學思想體現在自己全部教學的過程中。所以,在此有必要結合具體的內容對其啟發式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一個重新的審視與說明。
一、啟發式教學的再思考
啟發式教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但是,在目前的課堂教學實踐里,對于什么是啟發式教學以及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不同的研究者卻有不同的意見。這也就是說,對于啟發式教學而言,目前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定的誤解。對此,有研究者進行過如下的總結與說明: 當前,人們對于啟發式教學有一種誤解—把啟發式教學混同于教學原則、等同于教學方法,這樣,既造成理論邏輯的紊亂,也干擾實際的教學活動,阻礙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重新思考啟發式教學,使這一古老而常青的教學指導思想在現代教育中煥發出新的活力,發揮啟發式教學的“道用”功能,而不是“器用”功能,既有利于弘揚傳統教育思想,也有利于教學活動順利開展。[1]
從另一個層面講,引文的作者之所以在此強調啟發式教學的“道用”與“器用”的區別,其目的就在于說明一個這樣的事實“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要通過教學的啟發作用促進教學的發展。因此,啟發式教學就是一種教學思想,而非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所以,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任課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實現自己的啟發式教學。從教學資源的構建開始到啟發式教學評估為止,幾乎所有的教學過程與環節都應該體現啟發式的特點。
對啟發式教學的思考應該關注兩個層面的問題:首先是理論問題。即,在理論的層面上思考啟發式教學的具體內涵。有且只有明確了什么是啟發式教學,才能探討啟發式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其次是啟發式教學實踐的問題。作為一種教學實踐,任課教師可以從多個層面上獲得教學啟發。無論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資源的構建,甚至就連對教學效果的評估,也都會使任課教師思有所得,學有所獲。
二、啟發式的教學資源
只有擁有啟發式的教學資源,才能真正地實現啟發式教學。相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而言,其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在第一個層面上,所謂的教學資源是指任課教師所用教材的建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其基礎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主義的法制教育,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夯實知識基礎。之所以說其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那是因為從內容構成的層面上分析,這門課程既涉及到理想信念教育,又涉及到法律、法規的教育。因此,教材的編寫極為重要。從第二個層面上分析,所謂的教學資源是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其它教學資源。例如,最新的教學案例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教學媒介,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核心價值觀,踐行核心價值觀,任課教師應該掌握相應的最新教學案例。例如:在壯族的《傳揚詩》中,有這樣的語句:鄰里間“莫為雞爭吵,莫為豬相斗。莫學狗咬人,鄉里名聲臭。莫為樹相爭,莫為菜動手。既然做鄰居,相敬如朋友。[2]結合這樣的詩作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關和諧內容的教育,無疑能夠在豐富學生政治素養的基礎上,提升具體的教學效果。
啟發式教學資源的構建應該關注兩個層面的內容:即,理論教學資源和實例式教學資源。對于前者而言,理論教學資源如一些課程教學的反思、相關的教學理論指導等;對于后者而言,實例式教學資源如一些課堂教學實錄,一些微課教學視頻等。
三、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教學法是實現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所在。雖然說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能夠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但是,只有最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把教學的啟發作用發揮到極致。下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案例教學法的啟發作用進行如下的說明:
如果要實現案例教學法的啟發作用,任課教師必須關注兩點:首先,教學案例選擇的時代性、焦點性。只有選擇那些具有時代特點和焦點化的教學案例,才能激發學生討論案例的積極性;其次,案例討論的充分性。有且只有把特寫的教學案例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才能使精選的案例價值得到客觀地挖掘。例如,對于上邊提到的那個壯族詩歌而言,作為一種教學案例,它既是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諧”這一特定內容的最佳選擇,也是引導學生分析民族團結的最好案例。可惜的是,在目前的教學中,一部分任課教師只看到這則案例的前者作用,而忽視了它在民族團結教學層面上的影響。
四、啟發式的教學評估
啟發式教學與其它教學一樣,都需要通過客觀的評估反饋相關的教學信息。從而為任課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客觀的依據。例如,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有一則最能體現商業誠信的普通案例:天津有一位燒餅姐,她的“偉偉燒餅”店已有34年的歷史了。但在這34年的從業生涯中,她從未使用過劣質的面粉。因此,“偉偉燒餅”作為一則誠信的案例已被任課教師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如果學生從這則案例僅僅看到“偉偉燒餅”的商業誠信行為,似乎遠遠還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因為,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有關誠信的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確什么是誠信,還要使學生明確如何踐行誠信。因此,在具體的教學評估中,評估者應該關注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五、啟發式的校本教研
教育具有發展不平衡的特點,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對其平衡發展的教學實踐就體現出了任課教師有關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而這也就是教學的有效性。對有效教學的追求,使課程資源開發具有更為切實有效的目標;課程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使有效教學得到相應的支撐和擴展。[3]所以,教研活動,特別是校本教研活動更是實現啟發式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
首先,在校本教研實踐中,任課教師通過彼此之間的教學觀摩,可以獲得如何平衡發展的啟發。這也就是說,在不同的任課教師的教學實踐之間,也存在著教學不平衡的事實。為了彌補這種教學差距而進行的思考,就是一種啟發性教學的表現。啟發式教學,不僅要求學生通過教學實踐獲取一定的啟發,而且也要求任課教師在反思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啟發。其次,校本教材的編寫是實現啟發教學的關鍵所在。由于每一個院校所面對的學情不同,由于不同的任課教師之間具有不同的學術水平和執教能力,因此,這就需要有一部針對本校學生情況的教材進行教學。再次,校本教研是學校級別的教學資源的構建。通過教學資源的重構,不同的任課教師也可以獲取不同的教學啟發。例如,不僅壯族的《傳揚詩》可以作為教學案例,而且其漢民族傳統文學中的《曾子殺豬》也可以作為誠信的案例引導學生感悟誠信的重要性。
啟發式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實踐,應該從兩個層面上思考,既要有理論研究的實踐,也要有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其影響的思考,既有對任課教師的啟發,也要對其學生自主學習的啟發。所以,本文從以上幾個層面對此進行了客觀的說明。
參考文獻:
[1]許雙成,張立昌. “道用”殊途:啟發式教學新思考[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2).
[2]王嵐. 論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3]張廷凱.基于課程資源的有效教學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