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英語歷來是我國教學科目當中最核心的課程之一,該課程對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初中英語的教學組織形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比如教學形式刻板單一、內容枯燥乏味等等,使得學生們的厭學情緒愈演愈烈,不利于我國英語教學事業的發展。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必須要在這一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嘗試。接下來本篇文章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以提供給業內有關人士啟發性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組織形式;實踐研究
在以往我國初中的英語教學都是以課堂為主,長期以來的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教學理念導致了教學質量一直落后不前。老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通常都不會考慮到新知識與學生們已有的知識之間的關系,在準備教學方案之時不會考慮學生們的可接受性和理解性,使得學生們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的英語成績必然得不到提高。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一)初中英語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強
許多學生對于英語這門學科存在的印象便是內容枯燥乏味,沒有一絲趣味兒性,究竟存在哪些因素讓學生們如此反感這門學科呢?對于語言類的學科,許多英語老師們都會采取課堂上單一的理論知識傳授的方式,教學形式比較刻板,這樣的上課方式只會讓學生們更容易進入催眠狀態。眾所周知,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是其能夠學好這一門學科的基本前提,但是許多老師仍然意識不到這一點,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不懂得變通,這種做法無論是對于學生們的英語學習還是對于自身的教學水平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學活動的質量不高
通過大量的調查我們發現,許多學校對于英語的課程安排時間是非常充足的,但盡管如此還是得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學水平不高。根本原因就是老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通常在授課之前不會做太多的準備,與學生們之間存在較大的隔閡,不能夠真正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雙方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這是英語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英語教學組織形式存在的問題
1.課堂組織形式忽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傳統的課堂形式僅僅是老師們進行單方面的講授英語專業知識,這種教學過程并不能使學生們在學習當中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反而嚴重禁錮了他們的思想,非常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后續學習。而且英語本身作為一門口語性的學科,必須要在授課的過程當中逐漸培養學生們的應用能力,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英語教學的目標。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學生們更加注重“獨立思考”,不愿意大聲的講英語,使得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很差,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
2.課時安排不能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要
在當今信息資源迅速發展的時代,初中英語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應該發生相應的改變,但是許多學校仍然以傳統的書本為主進行授課,局限了學生們的學習空間。除此之外,雖然學校安排的英語課時比較多,但他們在時間的安排之上并不合理,大部分的英語課程都集中到了一起,會給學生們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這種緊張的學習氛圍反而會大大降低他們對于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初中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的具體做法
(一)實驗室
這種教學組織將學生的學習場所重新命名為實驗室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它縮小了學生們的學習場所的空間,讓學生們無法“回避問題”,推動他們參與到課程的討論當中,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來自行解決所遇到的難題。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到所學到英語口語的真正樂趣,從而把學和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具有自由性和靈活性的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提高他們的英語成績。
(二)進度與學習公約
這種教學組織方式要求一切以學生為主,老師們要充分意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確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在每章節之前要針對章節內容給學生們一定的時間進行預習,并下發一定的任務。老師要盡可能的通過引導啟發的方式來讓學生們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及時得以改正。這樣經過同學們自己的努力和相互合作,可以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逐漸掌握學習英語的基本方法,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
三、結束語
經過以上的闡述,相信大家對于現階段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當中存在的弊端都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對道爾頓制教學組織形式有了一定的認識。要知道,有效激發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我們一定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來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自主靈活學習的平臺,鼓勵他們大膽的講英語,加強老師和學生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們對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玉芳.淺議當下初中英語教學組織形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魅力中國,2013(16):206-206.
[2]杜秀艷.淺析初中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5(3):51.
[3]劉霞.初中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實踐研究[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