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
[提要] 西安市的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之一。老年人的再就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收集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情況相關數據,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西安市人力資源開發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關鍵因素,并分別從政府、社會、企業、個人角度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再就業;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23日
一、引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經歷多年增長后在2012年首次出現下降,降幅為0.6%。2012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9億人,占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我國人口紅利已經逐步收縮。西安市2000年60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達到10.23%,高出全國0.03個百分點,成為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西安市60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4.9%,人數則達到125.68萬人。如此眾多的老年人口,必將給社會各方面帶來沉重的壓力,要緩解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壓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大力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直接負擔的老年人口數。而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需要社會及政府的關注與支持。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設計
(一)相關文獻綜述及假設。關于老年人再就業的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觀點:董之鷹(1998)指出我國老年人再就業動機為經濟需要、發揮特長、精神寄托和工作需要等四個方面。王紅漫(2001)及賈國年(2005)都指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影響老年人就業意愿的重要因素。而錢鑫(2006)及程馨(2008)則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受教育程度對于老年人再就業的影響不顯著,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是年齡、健康狀況、經濟狀況。江維(2013)認為,老年人的性別、年齡、教育和經濟狀況對老年人再就業影響顯著。弓秀云、王嘉維(2014)認為,影響中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的諸因素中,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是否有養老金等自身因素對就業意愿的影響是顯著的。借鑒以往學者的研究,首先選取因變量Y表示是否就業,選取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經濟狀況、教育程度以及技能特長作為自變量。并且,我們做出以下六個假設,即:(1)年齡與再就業呈負相關;(2)男性的再就業意向高于女性;(3)健康狀況與再就業程度呈正相關;(4)經濟狀況與再就業程度呈負相關;(5)教育程度與再就業程度正相關;(6)有技能特長的老年人再就業程度比無技能老年人高。
(二)數據和研究方法。本文以西安市為例,選取西安市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西安市建大社區、興慶公園等地方的老年人進行再就業情況的問卷調查及個案訪談,了解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基本情況及影響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的因素。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58份,其中有效問卷56份。具體方法上,首先根據以往學者的研究,初步分析影響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的因素,作出相關假設,然后再主要通過Logistic回歸方法,檢驗這些因素的顯著性。
三、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狀況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中,“因變量Y表示是否就業”,所以因變量的取值只有兩個可能,是一個二分類的定類變量,完全符合Logistic模型的條件。在具體操作之前,首先對所涉及的變量進行了定義,如表1所示。(表1)
通過運用SPSS19.0軟件對影響老年人再就業的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從SPSS的輸出結果表2來看,“性別”、“健康狀況”的sig值分別為0.031、0.027,這兩個變量的sig值均小于0.05,表示通過了α=0.05上的顯著性檢驗。而其他變量“年齡”、“經濟狀況”、“教育程度”、“技能特長”的sig值分別為0.293、0.566、0.828、0.125,均大于0.05,表示都未能通過α=0.05上的顯著性檢驗,說明這些因素對于老年人再就業的影響并不顯著。
雖然,“年齡”、“經濟狀況”、“教育程度”、“技能特長”這四個變量未能通過顯著性α=0.05上的顯著性檢驗,但是從以往學者的研究中,我們依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年齡對于再就業狀況是有一定影響的,這次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與我們的樣本數量較小有關,在擴大樣本數量的條件下,該變量的顯著性就可能會體現出來。而對于經濟狀況這一變量,其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經濟狀況的好壞并不是影響老年人再就業的關鍵因素。這也說明了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與否與其經濟狀況的聯系不大。至于“教育程度”和“技能特長”這兩個變量,雖然其對老年人再就業的影響不顯著,但是對老年人再就業后從事工作的類型有明顯的影響,文化程度較高,擁有技能特長的老年人在再就業方面更具優勢,只要身體允許,有再就業意愿,是比較容易找到工資高、輕松的工作的。
從Logistic模型結果來看,性別變量的B值為-1.758,代表性別與再就業情況負相關,而之前對變量定義賦值時,男性為1,女性為2,這就意味著賦值較小的男性的再就業程度比女性高,假設2得到驗證,即男性比女性更傾向于再就業。此外,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程度越差賦值越高,表2顯示健康狀況變量的B值為-1.008,這意味著健康程度賦值與再就業情況成反比,即身體狀況越差,再就業程度越低,假設3得到驗證。
四、結論及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前面假定的影響老年人再就業的六個因素中,只有性別和健康程度的顯著性得到了驗證,其他四種因素都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影響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的因素不僅限于老年人自身因素,很大程度上還是由于一些社會因素造成的。因為數理模型所限,有好多社會性的因素沒有能納入到模型中,但是這部分因素,我們是不能忽略的。比如說,在問卷調查中,我們也聽到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認為是由于企業不愿意雇傭老年人,所以他們才沒有再就業的。針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西安市老年人再就業不僅僅是老年人自己的事,其他主體也需積極參與其中。
(一)政府層面。第一,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政府應加快出臺相關法律,規范老年人再就業市場,保障老年人再就業時的合法權益;第二,需要加強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體制建設,增強其就業能力;第三,改革我國的退休制度。依據個人意愿,采取彈性退休制度,適度延長法定退休年齡。
(二)社會層面。第一,進行老年人再就業的輿論宣傳,消除社會上對老年人再就業的偏見;第二,構建老年人再就業中介平臺,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專門服務老年人;第三,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專業的老年人力資源培訓機構,培訓老年人的就業技能,使其更具競爭力;第四,需要建立老年人心理適應培訓等機構對老年人進行培訓,使老年人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融入社會。
(三)企業層面。企業單位需要轉變觀念,消除對于老年人再就業的歧視,公平公正的對待與接納老年人再就業,為老年人營造良好的再就業環境。同時,在崗位的提供上,要能夠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情況,在工作時間和強度上,更具靈活性和人性化。
(四)個人層面。老年人再就業的最重要方面在于老年人自身。首先,要轉變傳統觀念,積極的參與再就業,而不僅僅滿足于賦閑在家;其次,要積極參與技能培訓,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最后,堅持鍛煉身體,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順利進行再就業的重要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宋強,祁巖.日本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實踐及啟示[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19.
[2]趙建慧,劉曉旭.中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2.
[3]董之鷹.退休老年人口的再就業動機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1998.2.
[4]王紅漫.老年人再就業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1.1.
[5]賈國年.對城市老年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5.3.
[6]錢鑫,姜向群.中國城市老年人就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學刊,2006.5.
[7]程馨.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8.
[8]江維.北京市老年人再就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
[9]弓秀云,王嘉維.北京市中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4.8.
[10]林剛.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研究——基于山東的數據[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2.
[11]劉情,班曉娜.城市社區低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策略分析[J].理論觀察,2014.9.
[12]劉越,蔡成喜,高臣.產業轉型趨勢下制造型企業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途徑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