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主要對強化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效率的措施進行研究,具體是結合當下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管理機制完善性缺乏、服務不到位以及資金缺乏等實況,提出了明確職責與強化管理,調整農業技術推廣形式以及加大資金投入份額等建議,希望農業技術在協助貧困山區實現全面小康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 鄉鎮 農業技術推廣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032-02
最近幾年中,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腳步從沒有停歇,其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業發展奠定基礎。鄉鎮農業技術作為農業持久高效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強化貧困地區廣大農民群眾文化素質形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但是,目前鄉鎮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一些瓶頸,這為現代農業的建設健全設置了屏障。基于此,本文在闡述技術推廣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對強化推廣質量的對策進行研究。
1 列舉目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機制完善性缺乏
管理體機制完善性的缺乏,可以被視為目前鄉鎮農技推廣工作效率長期得不到提升的大型障礙,其使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改革進程體現出遲緩性,地域之間、專業站之間發展參差不齊。管理機制完善性的缺乏還體現在部分農技推廣站為多個鄉鎮共同所有,或者一個推廣站是由4~5個分站所共同構建的等方面上。因為機制的不完善性,致使推廣組織機構在建設方面缺乏統一性這一問題衍生出來,農技推廣人員肩負著繁重的工作壓力,在農業科技示范與推廣環節上投入的精力普遍性缺乏。
1.2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不到位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中,農業科研成果的研發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科研工作始終是農技推廣工作的“儲備軍”,新型科研成果在農業發展進程中的應用,協助農民壓縮了生產成本,降低了體力勞動量,使他們獲得了實質性利益。但是目前國內農技推廣服務不到位的現象屢見不鮮 ,這主要是由于農技推廣機制存在缺陷導致的,此時推廣站專員數量逐年呈現下滑趨勢,這為新型農技覆蓋率與應用率的大幅度提升設置了厚重的屏障[2]。此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不到位還體現在指導專員的缺乏,這樣農民在應用新型種植技術之時若遇到困難,是極為迷茫的,得不到及時而有效的指導。由此可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不到位,影響農技推廣質量是必然的實施,也加大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的難度系數。
1.3 資金短缺
對于云南省偏遠地區而言,資金供應量不足已經是眾多農技推廣機構共同關注的問題。通常來講,縣級以上的農技推廣機構在開展推廣工作之時,經費是相對充足的,其來源渠道也體現出多樣化特征,具體是借助上級財政專門撥款與同級財政撥款等多樣化方式。然而,鄉鎮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在推廣資金的獲得方面是不容樂觀的,具體體現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工資整體水平相對低下這一方面上,此時大多數推廣人員借用經營方式去滿足物質方面的需求,而不能全身心的為廣大農民群眾在農產品種植管理等方面提供公益性服務內容,為新型農業科研成果的產出與應用設置了屏障。
2 提升鄉鎮農業技術推廣質量的有效措施
2.1 職責明確化與增強管理力度
這一措施的提出與落實,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效率的提升方面發揮了堡壘性作用。所以,在明確鄉鎮地理環境的基礎上,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從而使其能夠切實的對農技類型進行管理,對農民種植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若要在宣威市寶山鎮推廣農技,農技推廣機構的職責可以被細化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技術推廣;二是應用要點演示;三是對主要種植物疾病的防治。農技推廣機構職責的明確化,確保了農業標準、農業資源。農業生態以及信息服務等多樣化工作的落實。并且職責的明確化,使推廣機構增添了盈利性色彩以及公眾性職能,具體是在資源供應、推廣經費獲取等環節體現出來。之所以認為農技推廣機構職責的明確化加速了農技在貧困地區推廣與發展的進程中,主要是這在某些管理機制與工作體制的協助下,農推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利站、農機站整合在一起,相互配合,以管理為基準創設出縣鄉同步發展機制,為農技推廣人員營造優質的工作氛圍,為農技推廣工作效率的提升貢獻力量。
2.2 改良技術推廣方法方式
這一措施可以被視為農技推廣工作實現整體化落實的保障。具體是結合寶山鎮位于宣威市東部,面積為224.4平方千米,人口高達6.0萬,適合種植玉米、馬鈴薯與生姜等特色農作物等實況,整合廣大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參照各類特色產品在經濟市場運行的態勢,從根本上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拓展率與達標率。
對農技推廣服務形式實施調整改良對策,這是優化農技推廣工作的有效行徑之一,以此途徑去使農技實效性彰顯出來,本地域農民群眾在農業種植上將會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例如,玉米栽培農業技術在寶山鎮推廣之時采用的是科技示范形式與營利性服務形式,使農民群眾掌握了合理輪作環節的要點(淺翻12~15cm,深翻18~20cm),以及正確選種處理的方式方法,并認識到田間管理與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據相關資料記載,2014年寶山鎮耕地面積高達6705.7公頃,玉米作物種植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50%,農村積極收入總值為6.26億元。可見農技推廣手段的調整所取得的實效性是巨大的。
2.3 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優化服務質量
為了確保農技在云南省貧困地區順利推廣與發展,加大資金投入數額是極為必要的,從而達到強化技術推廣人員服務水平這一目標。上述目標的實現,需要各財政機構細致的統合與農技推廣工作相關的經費,以及服務性單位的項目經費、個體經費,將其整體性的規整進財政預算系統中,依照福利體系、人頭經費和本地公務員收入水平,確保農技推廣經費的充裕性以及按需到位性[3]。其實增強經費投入力度,優化服務質量的對策是多樣化的,例如合理有效的應用農技推廣資源,拓寬資金來源途徑 借助支農資金、財政撥款等方式為農技順利推廣注入能量。
結束語
由全文論述的內容,可以了解到目前鄉鎮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多樣化的,并且農技的開發、推廣、發展與應用為現代農業體系建設,全面小康目標實現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所以,農技推廣人員應該在實踐中積極的探尋強化技術推廣質量的措施,為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提供優質化的服務內容。
參考文獻
[1]申佳.常寧市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現狀調查[J].福建農業,2014,10:135-136.
[2]何漢松.新農村下大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有效性提升探析[J].北京農業,2015,09:316.
[3]張秀芳.基層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6,22:209.
作者簡介:黃照建,男,(1969-),中專.農業技術員.單位 云南省宣威市寶山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