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內容摘要: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是我國高校目前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兩大主要承擔力量,加強這兩支隊伍的融合和交流對于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工作當中,要實現工作的協同創新和利益格局的突破十分的困難。因此,本文簡要的分析了如何實現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融合建設,以期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思政課教師 分析
一.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隊伍融合建設的必然性分析
1.相關政策精神的號召。教育部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有指出,輔導員有條件可承擔一定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指出了,輔導員可以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式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等一系列的相關課程教學工作,支持輔導員在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上攻讀相關專業學位。
2.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要求。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輔導員隊伍不斷壯大,同時對其專業化的要求程度越來越高。輔導員專業化主要包含以下這兩個方面,第一是專業化的素質結構,另一個是實踐能力。對于專業化素質的結構進行劃分,我們可以將其細化為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這三大類,我們又可將實踐能力分為思想政治能力、學習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等等。由此可見,輔導員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有較高的精神文化素養,不但要具備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心理健康知識,還需要善于運用教學法進行科學的指導和實踐。
二.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融合模式
1.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結對子。思政課老師進行知識傳授的方式大多都是通過課堂教學,而學生對于公共課的冷漠態度很難激起教師內心的成就感,缺乏成就感不單單使得教師感覺力不從心,同時還會造成職業倦怠。輔導員對于學生的管理,大多都是對學生的生活事務進行處理,來自各個部門的繁重事務性工作會讓其嚴重的缺乏歸屬感。為了穩定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有良好的職業認同感,我們就需要讓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結成工作對子。
根據相關的政策規定,高校專職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是1:200,而思政課教師與學生的比例是1:350-400。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授的教師可以與輔導員進行搭配,由此可以均衡思想政治教育的師生比例。在工作當中,專職的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可以結合本身的工作需要進行工作上的相互協作,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協作中不能夠僅僅只是進行工作的替換,而是要進行相互的學習和交流,從而靈活的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學。思政課教師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交流空間并不多,同時交流的機會也十分的有限,因此,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思政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雖然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思想道德修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知識以及毛澤東思想等等,但是大多都是理論知識;而輔導員貼近學生的生活,如果兼任思政課教學,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公開、公正、公平的對獎學金進行權衡評定,同時對于開展優秀團員評選、三好學生以及學生干部評選等等也更加的有利。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學,不但能夠有效的在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還能夠體現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
3.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交流學習。我國的高校輔導員隊伍中,有一部分輔導員自身的專業背景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在從事輔導員工作之前,并沒有接受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熏陶,也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培訓,這就需要加大對輔導員以及思政課教師的研修學習工作,加深教師隊伍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一方面來講,國家需要不斷的鼓勵輔導員積極的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專業學歷的進修以及參與短期的輔導員培訓,這樣對于加強輔導員隊伍的思政理論學習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來講,學校方面還需要為輔導員提供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技術職稱的機會,這樣才能夠增強輔導員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的職業歸屬感,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業認同感。
隨著新的社會思想和潮流的不斷涌現,當代大學生十分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誤導,如何讓大學生正確的對待和處理這些新思潮、新思想,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相互之間進行融合和交流,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但是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隊伍之間的交流,并不是簡單的進行人員的替換和工作的交換,而是進行相互的學習和磨合,兩支隊伍之間進行科學有效的學習,取長補短,使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貼近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夠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民樸.對高校輔導員兼職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2).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文學院)